石恩男 包德福 虞宇翔
摘要:洞察慕課產品用戶體驗問題,探究學習風格理論應用于慕課產品信息交互設計的方法,解決當下慕課產品找課難、學習完成率低等問題。通過對用戶需求和慕課產品的分析,建立用戶體驗模型和慕課產品信息系統。構建基于學習風格的慕課產品信息交互設計策略模型,提出界面交互、內容交互和情感體驗三方面的產品設計策略并進行設計實踐。為慕課產品在學習風格領域的信息交互設計探索提供了理論指導。
關鍵詞:學習風格;慕課產品;信息交互;用戶體驗;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1-0106-03
Abstract:Insight into the user experience problems of MOOC products,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style theory in the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design of MOOC products,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current MOOC products such as difficulty finding courses and a low learning completion rat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user needs and MOOC products,a user experience model and MOOC product information system are established. Build a MOOC product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design strategy model based on learning styles,propose product design strategies from three aspects:interface interaction,content interaction,and emotional experience,and conduct design practice.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design in MOOC products in the field of learning styles.
Keywords:Learning style;MOOC product;Information interaction;User experience;Design
隨著我國“互聯網+教育”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以其課程資源豐富、課程檢索方便、學習場景多元等特點,逐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1]。然而較低的課程學習完成率一直是在線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2]。原因可能在于學生所學課程與其學習習慣不匹配,導致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興趣淡化?,F有慕課產品研究大多只關注課程內容和上課形式,對慕課用戶的學習行為感知和用戶體驗的研究還比較薄弱。
(一)慕課信息交互質量有待提升:用戶觸發媒介功能的準確度及收到媒介反饋時的感受是衡量信息交互設計質量的關鍵因素[3],現有慕課產品由于內容繁多,信息分類不清晰等原因,導致用戶的內容獲取、交流和分享等需求無法被充分滿足。因此,可通過分析用戶行為及主觀感受,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探究影響慕課產品信息交互質量的關鍵因素。
(二)不同學習風格者的行為特征:學習風格可以反映學習者的思維、情感和生理特點,并作為學習者與人感知互動的穩定指標[4],其中的活躍型/沉思型學習風格偏好也是影響學習過程的重要因素[5]。活躍型學習者喜歡與人溝通并在合作中解決問題,而沉思型學習者喜歡深度思考信息后獨自解決問題[6]。本研究通過分析不同學習風格者的行為感知特征,優化慕課產品的信息系統,打造符合用戶學習偏好的信息交互方式,營造高效有趣的學習體驗。
影響慕課信息交互體驗的因素包括用戶體驗和慕課信息系統兩部分。用戶體驗因素是對用戶行為和感知層面的分析,慕課信息系統因素是對慕課產品的信息體系進行分析,為基于學習風格的慕課產品信息交互設計策略模型的提出奠定基礎。
(一)用戶體驗模型:用戶體驗因素主要由自身習慣、偏好和主觀需求所決定,包含用戶學習風格、交互學習行為、學習體驗感知和用戶學習需求4個部分,如圖1。

1.用戶學習風格
(1)關注情感的活躍型:活躍型學習者容易對情感線索產生心理依賴,他們在接收信息時會對包含豐富情感線索的感知通道更加偏愛。而且豐富的情感線索有助于拉近學習者和講師的心理距離,提升他們的聽課專注度、理解能力和學習效果。
(2)關注信息的沉思型:沉思型學習者更關注信息本身而不是情感線索,頻繁出現的情感線索甚至會干擾他們的學習過程。減少學習材料的情感線索及教師的實時教學活動,將有助于沉思型學習者進行深度思考[7],提升其學習效果。
2.交互學習行為
(1)基礎的操作交互:操作交互是最基礎的信息交互形式,包括同慕課學習環境交互和社會媒體交互。慕課學習環境由個人或集體共建,用戶可自主創建或關閉交互路徑,使其具備較高的操作交互自由度。另外,學習者通過社會媒體進行信息的交流和創造活動,有助于豐富學習環境的內容建構,提升交互學習的體驗。由于操作交互是慕課信息交互學習的基礎路徑,因此,需要保障操作交互的流暢運行。
(2)中等的信息交互:信息交互以操作交互為基礎,其包括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和學生與學習資源的交互;直播課堂中的師生交互學習效果不及線下教學,只有高質量的師生言語和行為交互,才能提升學習者的自驅力和認知能力[8],原因在于在線學習環境限制了師生交互行為的高效開展。學生和學生之間通過評論、彈幕、論壇等非實時的交互工具進行交流,這種方式比較符合活躍型學習者的學習偏好。學生與學習資源的交互在慕課場景中最為常見,學習資源包括視頻課程、幻燈片和純文字資料等。其中,視頻課程的教師手勢與親和語氣具有豐富的情感線索,有利于活躍型學習者保持聽課專注,但這些情感線索會阻礙沉思型學習者的深度思考。
(3)高級的概念交互:概念交互的信息交互層次最高。學習者通過記筆記等方式,總結新知識耦合舊知識,再通過聚合分享的交互方式與人交流合作,最后,循環信息的反思、聚合和分享這一過程進行創新實踐,并產出包括事實、概念、程序或原則等概念交互成果[9]。概念交互成果可以衡量學習質量的好壞,慕課場景下的概念交互成果檢驗需要相對開放的形式,常規的選擇、填空等限制類題型容易讓用戶感到乏味,不利于學習質量的檢驗。
3.學習體驗感知
(1)提高社會存在感:學習者在虛擬環境中感受到互動感和歸屬感越高,他們的社會存在感也越高,同時其學習專注度和信息理解力也會提高[10]。視頻課程中教師手勢及親和語氣能增強活躍型學習者的社會存在感,使他們獲得比沉思型學習者更好的學習表現。
(2)降低認知負荷:降低認知負荷是提升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個體加工新信息時的工作記憶容量極其有限,加工信息的難度越大其認知負荷也越大?;钴S型學習者在有教師手勢及親和語氣的課程中,其社會存在感和認知理解能力都會得到增強,觀看此類視頻課程能降低活躍型學習者的認知負荷,但教師手勢及親和語氣會干擾沉思型學習者的視覺注意[11],增加他們的認知負荷。
(3)集中視覺注意力:教師會通過手勢或親和語氣引導學習者持續關注自身和講課內容,但這種方式只會吸引活躍型學習者的視覺注意力,原因在于活躍型學習者關注教師手勢及親和語氣攜帶的情感線索。但教師的手勢與親和語氣容易分散沉思型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視覺注意力,導致其學習效果的下降。
4.用戶學習需求
大學生是使用慕課產品的主要人群,因此,以有過慕課學習經歷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的慕課學習需求。
(1)精準薦課需求:隨著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錄制視頻課程的門檻不斷降低,隨之網絡上的各類視頻課程數量不斷增長,課程質量良莠不齊。學習者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一般會經過課程的搜索、篩選和試聽等流程,但這種選課方式非常低效??梢愿鶕W習者的學習偏好,推薦適合他們的課程,以此提升選課效率,減輕用戶負擔,優化慕課產品的使用體驗。
(2)高效學習需求:當慕課產品的信息交互不符合用戶期望時,產生的消極情緒讓用戶很難回到學習時的心流狀態[13]。因此,需要依據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匹配符合其學習習慣的視頻課程,以此來提升學習效果。另外,大部分沉思型學習者都有聽課記筆記的習慣,聽課時記錄筆記應當便捷高效,減少聽課的打斷次數,方便學習者快速回到中斷前的學習狀態。還有一些學習者有尋求老師答疑的需求,但錄播課程場景中的師生很難做到實時溝通,為此,促進師生高效溝通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
(3)趣味陪伴需求:大多數的慕課學習者習慣獨自學習,而缺乏學習同伴使其很難堅持學完全部課程。學習同伴可以互相監督和鼓勵對方的學習,從而幫助學習者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及學習樂趣。慕課產品的交互設計應重視學習同伴的作用,通過學習同伴激發學習積極性。
(二)慕課產品信息系統:在慕課信息交互過程中,影響信息交互質量的另一大因素就是產品的信息系統。人與產品交互的本質是人與信息系統的相互學習,信息系統就是各類信息資源的整序和集合[14]。慕課產品信息系統的體系構成,如圖2所示。
信息系統的界面是人與產品互動的窗口,簡明、高效、流暢的交互設計可以吸引用戶持續使用該產品,同時,信息界面也應該在獲取用戶數據后不斷調整優化,以適應用戶的各種需求。信息界面包括視覺表現、功能布局、信息架構和交互流程4個內容。從用戶的精準薦課、專注學習和趣味陪伴需求出發,信息資源包括課程資源、評論留言、課程筆記和題庫測試等內容,系統功能包括學習風格測定、課程推薦、互動討論、筆記共享等內容。系統效能決定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和準確度,可以通過優化界面的交互設計、信息資源配置和系統功能來提升系統效能,較高的系統效能可為用戶節約時間,提高用戶對產品信息系統的評價。
根據兩種學習風格學習者在慕課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階段的不同需求,將慕課產品的信息交互設計分成界面交互設計、內容交互設計和情感體驗設計3個部分。通過分析影響慕課產品用戶體驗的因素和慕課產品信息系統,構建基于用戶學習風格的慕課產品信息交互設計策略模型,從用戶學習風格偏好的角度提出慕課產品信息交互設計策略,如圖3。
(一)界面交互設計策略:
1.簡約的界面設計,聚焦關鍵信息:慕課是以內容為主的產品,課程種類多且數量大。為了方便用戶高效觸達內容,需要精簡布局界面信息。通過研究慕課同類的內容型產品,可以發現界面信息的宮格布局和矩陣布局非常普遍。這類布局方式精煉了界面中的文字、圖案和色彩等視覺元素,確保關鍵信息完整展示的前提下,極為克制地使用視覺裝飾。這種直觀的信息展示方式,能聚焦用戶的視覺注意力,幫助用戶快速獲取內容。
2.易用的交互設計,提升操作效率:良好的產品交互體驗能激發用戶使用產品的熱情。當用戶進行界面交互時,需支持用戶進行點、按、劃等基礎的手勢操作,同時還要給予用戶準確高效的反饋。另外,常用的功能控件應布置在用戶手指操作舒適區,方便用戶高效操作。通過流暢易用的交互設計,讓用戶對產品形成依賴。

(二)內容交互設計策略:
1.推薦偏好課程,提升找課效率:慕課具有豐富的內容資源,但也增加了學習者的選課難度。為滿足用戶精準找課的需求,可以先測試用戶的學習風格和習慣偏好,再根據學習偏好,給活躍型學習者推薦教師使用手勢及親和語氣的課程,給沉思型學習者推薦教師用平靜語氣和較少手勢的視頻課程。為用戶精準推薦課程內容,能提高其找課效率,并能提升聽課時的社會存在感,降低認知負荷,集中視覺注意力。
2.定制學習功能,滿足個性化需求:定制個性化服務是互聯網產品的發展趨勢,慕課產品可以通過分析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的需求,將用戶數據應用于個性化功能的配置,來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如慕課場景下學生的疑問很難及時得到教師的答疑,為此可以單獨列出教師答疑記錄,方便學習者快速搜索問題的答案,提高問題的被解答的效率。
3.高效觸達信息,提升學習效率:高效便捷地獲取信息對于提升慕課產品體驗至關重要。用戶在接觸到大量的網絡資料和社會媒體信息的同時,也增加了篩選和調用這些信息的難度。為方便用戶快速獲取相關學習內容,可以給信息打標簽,在用戶發評論提問及記錄筆記時,根據用戶輸入的關鍵字為其關聯已公開的評論或筆記,以此提升用戶觸達信息的效率和交互學習體驗。
(三)情感體驗設計策略:
1.強化社群共學,提升學習專注度:一定程度的社群陪伴是提升學習效果和體驗的關鍵。慕課的自主學習模式,容易讓用戶產生孤獨感等消極情緒,這是因為線上學習相較于線下缺少了同學的陪伴。為此,慕課產品應充分挖掘社群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分享和學習專注度的提升。可以在課程學習頁展示正在學習的同伴數量,激勵用戶加入學習;在課后測試時開展同伴互測,提高課后測試的完成率。
2.評論交流情感化,提升學習積極性:情感化信息對于學習交流十分重要。帶有表情符號的課程評論往往有更多的回復,因為人們的行為會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且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增強個體的行為動機和認知理解力。在慕課評論、論壇等交流場景下,活躍型比沉思型學習者更關注情感信息,為了發揮積極情感對生生交互的促進作用,可以給活躍型比沉思型學習者更多的情感信息,提高其學習交流的積極性。
3.課后測試趣味化,提升測試完成率:趣味化設計是提升學習測試體驗的關鍵。如今慕課課后測試的完成率普遍較低,可能的原因在于同樣的題目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導致用戶產生乏味、畏懼等消極情緒。研究發現趣味化設計能給用戶帶來積極情感,當用戶喜歡某個產品時,產品也會變得更易用[15]。為提升課后測試趣味性,可以將課后測試設計成游戲化的知識對戰形式,這有助于提高學習者課后測試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該設計的創新性在于為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匹配符合其學習偏好的課程和功能,不同于市面大多數慕課產品存在功能同質化、信息觸達效率低、缺乏情感體驗等問題,會從以下三點闡述設計創新性,并以小程序為例,將基于學習風格的慕課產品交互設計策略付諸實踐。
(一)簡約易用的界面設計:
1.清晰的界面層級設計,提高易用性:為提升產品易用性,需確保界面切換流暢且操作路徑便捷。首先,支持用戶通過導航欄快速切換小程序的4個主界面。其次,每個主界面最多向下延伸3個層級,減少層級冗余,便于用戶高效操作。具體見慕課產品信息架構,如圖4。
2.簡約個性的界面視覺風格,增強品牌感知:界面布局采用簡約的卡片式設計,突出重要的文字和圖片內容,幫助用戶高效讀取關鍵信息。另外,界面色彩使用高飽和度漸變色,選用青色和藍色作為品牌色,傳遞給用戶青春個性、活潑有趣的品牌感知體驗,如圖5。
(二)定制功能的交互設計:為契合用戶的學習偏好和習慣,需根據其學習風格推薦課程并定制功能。首先,新用戶需測試學習風格和學習習慣,如圖5a。測試后會獲得學習風格報告,用戶可查看報告或重新測試,如圖5b。在課程推薦頁,系統依據測試結果為用戶推薦符合其學習風格的課程,并定制符合其習慣的筆記、交流評論、課后測試等功能,提升用戶的信息觸達效率和產品使用體驗,如圖5c。
(三)課后測試趣味化交互設計:常規的選擇、填空等測試會讓學習者感到乏味,該小程序為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推薦各類非常規測試題。比如為活躍型學習者推薦知識對答型題目,答題時允許對戰雙方發送文字或表情進行交流,讓答題氛圍更加輕松有趣;為沉思型學習者推薦主觀評述型題目,不設選項限制的自由作答環境有助于他們進行深度思考,獲得自由思考的樂趣。

基于學習風格理論和慕課信息交互設計理念,通過對兩類學習風格學習者用戶特征、用戶需求及慕課產品系統的研究,構建基于學習風格的慕課產品信息交互設計策略模型。強調交互界面的簡約化和易用性設計,為用戶提供流暢易用的界面交互體驗;提供個性化的課程推薦、定制化的功能模塊及高效的信息觸達設計,營造便捷高效的內容交互體驗;以社群伴學模式配合趣味化課后測試,給予用戶輕松有趣的情感體驗。將學習風格理論應用于慕課產品創新設計實踐中,為慕課信息交互設計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助于推動在線教育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淞嚴.“互聯網+”時代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19):179-181.
[2]Perna L W,Ruby A,Boruch R F,et al.Moving through MOOCs:Understanding the progression of users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4,43(9):421-432.
[3]華佳昕.基于用戶體驗的學齡前兒童數字閱讀產品信息交互研究[J].設計,2021,34(06):121-123.
[4]Keefe J W.Learning style:An overview[J].Student learning styles: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grams,1979,1(1):1-17.
[5]Felder,R. M.& Silverman,L. K.Learning and teaching styl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1988,78:674–681.
[6]Hur Y,Kim S.Different outcomes of active and reflective student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J]. Medical teacher,2007,29(1):e18-e21.
[7]Zhan Z,Xu F,Ye H.Effects of an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on active and reflective learners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in a face-to-face undergraduate course[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6(4):961-968.
[8]潘青云,韋雪艷.后疫情時代小學教師在線教學的阻礙因素及其交互設計策略[J].設計,2021,34(09):103-105.
[9]Clark,R.& Chopeta,L.Graphics for learning:proven guidelines for planning,designing,and evaluating Visuals in training materials[M].John Wiley & Sons,2010.
[10]Lowenthal P R.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social presence theory on online learning[M]//Social computing:Concepts,methodologies,tools,and applications.IGI Global,2010:113-128.
[11]Homer B D,Plass J L,Blake L.The effects of video on cognitive load and social presence in multimedia-learning[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8,24(3):786-797.
[12]Gorawara-Bhat R,Cook M A,Sachs G A.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doctor–elderly patient transactions(NDEPT):Development of a tool[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07,66(2):223-234.
[13]董維,劉顏楷.基于心流理論的小學生在線藝術教育產品設計研究[J].設計,2021,34(20):106-108.
[14]張耀輝,盧爽,劉冰.用戶信息交互過程中影響信息質量的因素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35(06):12-15.
[15]任輝敏,丁鋼.手機界面設計中的趣味性研究[J].設計,2016,248(17):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