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
#宇宙藤蔓#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報告稱,他們發現了一個由至少20個大質量星系組成的巨型天體結構,這個結構被稱為“宇宙藤蔓”,大小約為1300萬物理光年。研究人員通過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揭示了這個結構的存在。“宇宙藤蔓”是一個極其長且巨大的結構,由至少20個大質量星系和6個密度過高的星系組成,總質量約為2600億太陽質量。該結構被認為是星系團的祖先,對于理解星系形成和演化至關重要。
#泥漿圖書館#
從美國紐約曼哈頓沿著哈德遜河一路北上,在大約30千米外帕利塞德連綿起伏的綠色山丘中,坐落著一座獨特的圖書館——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所巖芯存儲庫。這里沒有傳統的書籍,而是存放著超過5萬個8英尺長的白色托盤,里面裝著白色的半圓柱體沉積物——被館長妮可爾·阿內斯特稱為“泥漿圖書”。這些沉積物是來自海底的沉積物和巖石的巖芯,它們用礦物和微觀貝殼的語言記錄了地球的歷史。
#肥皂泡可制成微小激光器#
斯洛文尼亞科學家發現,在肥皂水和熒光染料混合制成的氣泡上照射光線,可將它們變成微小的激光器。氣泡激光器非常靈敏,可以用來檢測小到大氣壓0.001%的壓力變化。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它們還可以感應到周圍空氣中的電場。
聲音
不要想著盡快往上躥,要反過來往下走,到基層去,使命感會告訴你答案。
每當有學生請教“如何盡快體現人生價值”時,我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專家、工程教育專家,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劉西拉都會這樣善意提醒。
文學從何處來?需要從歷史最堅硬的核心地帶中來,需要從承受著社會最沉重的分量的勞動者中來。
復旦大學教授梁永安說,扎實而溫馨的勞動是一切創造的基礎。
人與人工智能未來必然是和諧共生的,如果人工智能未來真正能夠達到超級智能階段,那么它也應該是超級利他的,符合自然演化規律的人工智能應當關愛整個社會、生態。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人工智能高層顧問機構專家曾毅說,人工智能仍然是人類的一面鏡子。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一個很會寫作的人,但我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堅持讓我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以及和這個世界的溝通方式。
從拾荒者到“外賣詩人”,王計兵的故事感動了2000萬網友。
數字
我國發布了首批789處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涉及31個省區市,覆蓋了565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包括獸類127種、鳥類339種、兩棲爬行類62種、昆蟲37種)的棲息地、繁衍地、遷飛地。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地質十二號”船此前在西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首次海底地震采集作業任務,海底地震儀(OBS)最大投放水深5826米,創下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底地震作業全新水深紀錄。
新詞
生活不倒翁
總說自己不行,然而最終還是扛下了很多困難。闖過一關又一關,每次都在快要倒下的時候又站了起來,這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抗壓狀態。
半熟網友
形容那些安安靜靜躺在聯系人列表里卻沒有什么聯系的網友。說不熟吧,彼此不嫌棄,這么些年不離不棄,對方的動態也都有關注;說熟吧,幾乎什么交流都沒有,也不敢主動去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