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香
伴隨著“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深入推廣,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奠基,愈發重視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高度關注對幼兒文化自信的培養。中國原創繪本乘風而行,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彰顯出獨特的教育意義。中國原創繪本是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承載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內涵與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是幼兒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全新資源。如何利用中國原創繪本,帶領幼兒走進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現階段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幼兒園教學工作者要積極選取中國原創繪本中的精華內容,促進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開發,深入挖掘中國原創繪本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要素,充分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與認知特點,帶領幼兒進行多種形式的中國原創繪本學習,使幼兒深入感悟與真正喜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中國原創繪本在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幼兒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足,對事物的認知與判斷能力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中國原創繪本作為一種內容豐富、意蘊深廣的兒童文學形式,蘊含著多種多樣的傳統文化資源,具有教育性、直觀性、趣味性等特點,與幼兒的學習規律相符,能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成為幼兒人生道路上的指路燈塔,幫助幼兒確立正確的認知方向。
在對中國原創繪本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從中了解到關于傳統文化的諸多知識,從而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逐步增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同時,幼兒還能夠通過中國原創繪本中呈現出的包含是非對錯觀念的各類故事情節、包含善惡正邪的多樣人物形象,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與道德選擇,逐漸學會分清是非、辨明善惡,加深對外界事物的理解,透過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質,逐漸提高自己的價值判斷能力,進而樹立起向美向善的價值觀念。
(二)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能力
中國原創繪本普遍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審美意義頗深,其采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與構圖技法精心繪制而成,能夠很好地反映出我國繪畫藝術與書法藝術等各藝術門類的重要成就,本身就是高質量的審美素材。教師利用中國原創繪本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過程即為帶領幼兒敏銳地發現美、充分地感知美、深入地欣賞美、多樣地創造美的藝術活動。在這樣的藝術活動中,幼兒不僅能夠了解中國原創繪本中包括的傳統繪畫、傳統書法等眾多的關于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還能夠掌握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相關技巧,激發自己的審美情感,不斷豐富自己的審美經驗,形成良好的審美眼光與審美情操,逐漸提高審美能力。同時,幼兒還能夠運用這些審美技巧與審美經驗,用審美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悟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三)有利于幼兒塑造優良的精神品格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習慣養成與品質生成的關鍵時期,在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中適時地融入中國原創繪本,能夠幫助教師及時抓住幼兒成長的關鍵期,為幼兒系好“人生第一顆扣子”,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與精神品格。
中國原創繪本以一個個短小精煉卻寓意深刻、回味悠長的小故事的形式為主,蘊含著深邃的哲理思想,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每閱讀完一則小故事,幼兒就能從中感悟到一個深刻的思想哲理。這樣輕松的閱讀方式不僅有利于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堅持閱讀的習慣,還有利于幼兒將一個個故事中傳達出的深邃的思想哲理與故事中生動有趣的內容情節結合起來,從而真正理解這些哲理故事中的道德情感。長此以往,中國原創繪本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幫助幼兒逐漸改變以往不良的道德觀念與思想行為,學會樂于助人、甘于奉獻、善良真誠、勤勞勇敢,促使幼兒實現知行合一,塑造優良的精神品格。
二、中國原創繪本在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讀”繪本,品傳統文化之美
將中國原創繪本的閱讀活動融入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中,是發展幼兒語言閱讀能力、實現以美育人的關鍵路徑。因此,在設計繪本閱讀活動時,幼兒教師可以以情感為支撐,自然而然地將培養幼兒的藝術情趣、提高幼兒的審美感知力、激發幼兒的審美情感作為教育目標。由此一來,良好的審美素養便能夠幫助幼兒在閱讀中國原創繪本中逐步發現、理解、欣賞傳統文化的美,使幼兒愿意主動地了解傳統文化,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以《桃花源的故事》中國原創繪本為例。該繪本由《桃花源記》改編而成,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詩文的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將文言文變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并配有優美的插畫,更易于幼兒的理解與閱讀。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該繪本圖文并茂的優勢,讓幼兒先結合繪本的前幾幅圖片,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風景或人物,這些風景和人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通過觀察圖片,幼兒可以調動自身的多種感官知覺,運用聯覺思維充分地感受到畫面中豐富的色彩,并結合生活認知感受繪本插圖中描繪的落英繽紛、芳草鮮美、山有小口等眾多的桃花源景象,然后從這些畫面景象中更為直觀地感受桃花源的美,激活審美感知。
其次,為提高幼兒參與繪本閱讀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依據繪本的具體情節,用講故事營造相應的閱讀情境:
“一個貧窮的老漁翁每天靠打漁勉強維持生計,有一天在劃船捕魚時,不小心誤入了一個深山老林,發現這個地方桃花朵朵、落英繽紛,來來往往的人也不似平日裝扮,上前一問才知道這是一個與世隔絕多年的世外桃源。老漁翁受到了村民們的熱情招待,在這里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但是若干時日后,老漁翁愈發思念家鄉的親人,想離開桃花源卻又舍不得桃花源的美景與善良的村民,感到左右為難,最終選擇回到親人的身邊。”
在幼兒了解到這一故事情境后,教師可以基于這一情境對幼兒進行提問:“如果你是老漁翁你會如何選擇?你會選擇留在美麗的桃花源,還是回歸家鄉呢?”促使幼兒大致了解繪本故事的基本情節,并激發幼兒對該繪本故事的閱讀欲望。
最后,在正式閱讀環節,教師應當考慮到幼兒識字量較少這一實際情況,組織幼兒觀看微視頻,把繪本內容用信息技術呈現出來,助力幼兒掃清字詞層面的障礙。隨后,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在該繪本中選擇最喜歡的一個部分進行閱讀。在幼兒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提供及時的幫助,選擇與該故事繪本情感基調相符、意境優美的古典純音樂作為伴奏,引導幼兒一邊閱讀,一邊跟隨音樂的旋律聯想出繪本中所描寫的桃花源“土地平曠”“良田美池”“落英繽紛”等眾多美麗的畫面,促使幼兒能夠充分感受到古詩文中的優美意境,體驗到古詩文的意境之美。
(二)“玩”繪本,感傳統文化之趣
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喜歡娛樂的自然天性,游戲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教師應當順應幼兒的自然天性,將幼兒喜愛的游戲活動與中國原創繪本結合起來,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促使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提高參與繪本活動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實現“在玩中學”與“在學中玩”,使其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趣味,拉近傳統文化與幼兒的距離,提高傳統文化教育的總體質量。
以《會說話的手》中國原創繪本為例。首先,為激發幼兒對該繪本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好奇心重、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在導入環節為幼兒設計猜謎游戲,如“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畫圖畫,光會干活不說話”,讓幼兒猜一猜順口溜中描寫的是哪種常見的事物,鼓勵幼兒充分開闊自己的思維,自由大膽地發言,進而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增強幼兒學習中國原創繪本的興趣。
其次,教師可以從中國原創繪本中提取“以影為墨”的文化元素,并緊緊圍繞這一文化元素設計相應的繪畫游戲,如“姿態萬千的潑墨影子”,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對各種各樣的用墨水畫成的影子圖片,如長方形影子、圓形影子、像小貓的影子、像扁擔的影子等進行添畫改造,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用墨筆設計出富有藝術感的新形象,促使幼兒在本次繪畫游戲中表達出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體驗到用墨水畫畫的快樂。
再次,在幼兒已經較為熟練地掌握用墨水涂涂畫畫的基本技能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用墨筆將自己喜歡的一處風景或事物簡單地涂鴉下來。在這一任務的驅動下,幼兒可以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將心目中覺得美麗的自然風景或生活事物用墨筆描繪出來。
最后,教師還可以設計競猜游戲,讓幼兒猜一猜這些繪畫作品分別描述的是哪些地方的景色,分別是班級哪個幼兒畫的,并為猜對的幼兒頒發小禮品。這一環節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用生動的語言為幼兒講解古人嗜墨、藏墨的趣味故事,向幼兒展示名家用墨筆所作的中國畫、書法作品等,使幼兒不僅能夠利用墨筆進行個性化的藝術創作,感受用墨筆自由創作涂鴉的樂趣,還能夠了解墨文化的發展歷史,以及墨文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幼兒不但可以自由地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天馬行空地藝術創作,鍛煉創新思維,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力,還能夠在輕松活躍的游戲學習氛圍中更為深刻地認識到墨在傳統藝術領域中的重要作用,體會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激發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三)“演”繪本,悟傳統文化之意
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而深廣,如何讓幼兒真正理解傳統文化是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中應當深思的問題。演繹活動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開放性的特征,融合了音樂、舞蹈、文學等多種形式。教師開展基于中國原創劇本的表演活動,能夠將繪本中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以一種更加形象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幫助幼兒更加切身地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思想內蘊。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增設演繹活動,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促使幼兒領悟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內蘊。
以《老鼠嫁女》中國原創繪本為例。該繪本主要講述了老鼠夫婦為將女兒嫁給一個好人家,挑來選去將女兒嫁給貓,終于釀成悲劇的故事,其中滲透了我國內涵深刻的傳統民俗文化。在本課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幼兒圍繞話題“鼠”,說一說對老鼠的認識,并詢問幼兒有沒有見過或者聽說過“老鼠嫁女”的故事,以此激發幼兒的好奇心。隨后,教師可以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講解“老鼠嫁女”在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如在湖南資興一帶,人們會在屋角、過道等地方插上蠟燭,寓意著照亮老鼠的娶親之路;在孝感地區,到了老鼠嫁女的那一天,人們不能在家里喧鬧,婦女需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等,使幼兒了解“老鼠嫁女”在民俗文化中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
其次,教師還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活動,使幼兒在親身演繹的過程中深化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理解、增強對民俗文化的情感體驗。在幼兒正式演繹前,教師應當將幼兒進行合理分組,分配好各自的表演角色,如“老鼠爸爸”“老鼠媽媽”“老鼠女兒”“太陽”“黑云”“風”“貓”等,同時指導幼兒熟讀繪本中相關角色的臺詞,能夠結合繪本中的插圖思考角色當時的心理狀態。此外,教師還可以幫助幼兒進行創意演繹,根據幼兒對角色人物的獨特理解,指導幼兒在演繹中加入自己的一些手勢動作或者舞蹈動作,使幼兒通過豐富生動的肢體語言與神態表情等準確地表達出角色的情感狀態。如繪本的結尾處描寫到“老鼠爸爸”與“老鼠媽媽”用最隆重的儀式歡天喜地地送最美麗的女兒出嫁,教師可以與幼兒共同創編一些手勢動作,如模仿老鼠的聲音與神態、模仿老鼠蹦蹦跳跳等,使幼兒在表演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老鼠嫁女”時的喜慶氛圍,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其切身地理解“老鼠嫁女”這一民俗文化。
最后,在演繹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幼兒結合自己的活動感想,說一說是什么造成了老鼠女兒的悲劇,以及不同地區的“老鼠嫁女”的風俗習慣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鼓勵幼兒積極地交流互動,促使幼兒加深對傳統文化深邃內涵的理解。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原創繪本集趣味性與教育性為一體,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夠為幼兒審美素養的發展打開一扇窗,也能夠為幼兒了解與愛上傳統文化開啟一扇門。幼兒園可以將中國原創繪本作為對幼兒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資源,發揮出中國原創繪本在培養幼兒良好的價值理念、審美眼光、精神品位等方面的積極意義。幼兒園教學工作者應當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將中國原創繪本融入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高效路徑,通過引導幼兒參與繪本閱讀活動、繪本游戲活動、繪本演繹活動等多種形式,創新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模式,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學實效,助力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