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高度融合,既能改變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學形式單一固定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落實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基于此,本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從借助信息技術導入新課教學、利用數學模型技術、設計微課視頻、搭建多媒體平臺、創設智能化訓練、運用多媒體資源、開展信息化評價的角度出發,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探究。
一、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價值
(一)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的課程教學理論中明確提出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融合的要求。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融合在一起,既能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也能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提升綜合學習的能力。借用搜索引擎、互聯網、技術軟件、技術網址等多元化的信息技術,將抽象化、概念化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此,融合了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習資源的教學活動,能激發學生的探知欲。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初中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否完整成體系,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有著極大的聯系。教師利用數學模型,為學生提供多角度思考的機會,能夠改變學生對初中數學的現有認知;選擇多元的信息技術,從圖片和視頻出發,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利用微課視頻,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深入思考,這不僅能推動學生更加高效地參與課堂實踐,還能促進學生積極求知。教師利用多媒體平臺,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既能加強學生間的互動,也能促進學生感受到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的重要性。
(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不僅能推動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觀察和思考世界,還能促進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將數學模型與初中數學教材的核心內容融合在一起,既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感、量感、幾何直觀、空間直觀的數學眼光,也能促進學生運算能力、推理意識、數學思維的發展。將多媒體平臺與初中數學教材的核心內容融合在一起,既能推動學生空間觀念、創新意識、推理能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也能促進學生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核心素養的發展。運用信息技術資源提供電子化筆記和開展信息化的評價,既能推動學生數學語言和數學應用意識的發展,也能促進學生合理地判斷或決策。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借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求知欲
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改變數學知識本身的枯燥性和抽象性,而借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求知欲,還能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素材。基于此,教師需要在信息化背景下,結合教學內容,利用網絡搜索、電子白板、多媒體課件等搭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這些情境內容的選擇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認知、學習興趣、認知規律、學生生活等方面的因素。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整式的加減”為例。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的核心內容,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整式的加減”的教學目標包括:掌握合并同類項;掌握整式加減的一般步驟;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代數問題;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培養用代數解決幾何問題的思維;提升學生的審美觀。以此為基礎,在課堂導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展示青藏鐵路線上,格爾木到拉薩之間的凍土地段的圖片或者短視頻,然后,給出“凍土地段列車的行駛速度為100千米每小時”和“非凍土地段的列車行駛速度為120千米每小時”的數據。接著,引導學生回答“列車在凍土地段行駛時,2小時行駛的路程是多少?3小時呢?t小時呢?”以此構建“整式的加減”情境。
這樣的視覺化和問題化的教學情境,既能推動學生了解情境與“整式的加減”中核心教學內容之間的深度聯系,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搭建數學教學情境,推動學生從生活認知出發學習知識,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
(二)利用數學模型技術,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初中學生正處于思維培養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是思維還不夠健全,尤其是抽象思維。信息化的數學模型技術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健全思維,還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朝著規律的方向前進。基于此,教師需要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核心內容,利用信息化的數學模型技術,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第四節“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數學模型,選擇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體會分類思想、方程思想,結合已知條件選擇分類關鍵點,整體分析“電話計費問題”,設計解題方案。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究“銷售中的盈虧”的問題:“商店用60元一件的價格賣出了兩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率為25%,另一件則虧損了25%,假設兩件衣服的進價為x和y,賣出這兩件衣服是盈利、虧損還是不贏不虧”。結合核心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搭建解讀實際問題、設未知數,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結合實際檢驗問題的答案的數學模型。如此,學生便能列出“x+0.25x=60”和“y-0.25y=60”的一元一次方程,從中得出衣服的進價,即x=48,y=80。
數學模型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形成直觀思維,還能促進學生掌握、理解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數學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既能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朝著培養學生抽象能力和運算能力等核心素養的方向發展,也能促進學生運用推理意識等數學思維思考世界。
(三)設計微課視頻,注重自主化學習
在信息化背景下,微課視頻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既能改變傳統的單一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教學的實踐情況,也能促進學生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拓寬數學視野。基于此,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從網絡中搜集和整理微課教學資源,再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創造性地錄制微課視頻內容。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幾何圖形初步”中的第四節“課題學習 設計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的方法和步驟”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微課視頻內容,選擇符合初中生認知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了解長方體的展開圖;設計長方體紙盒的平面展開圖;制作包裝紙盒。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在網絡搜索關鍵詞“包裝盒”,搜集與長方體相關的圖片資料。接著,從網絡教案網等專業的數學網站中,了解不同名師的微課課件或者視頻。隨后,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錄制“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的詳細教學方案。在學生預習知識后,再引導其在課堂結合自己的認知進行討論,得出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的方法和步驟。
豐富的微課視頻資源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數學知識,還能促進翻轉課堂教學的落實,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體會包裝設計的魅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
(四)搭建多媒體平臺,促進師生互動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較少關注師生之間的互動,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搭建多媒體平臺,在課堂引導學生參與數學知識和實際問題的交流探討。這既能拓寬師生互動的渠道,也能促進師生激發教與學的熱情。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初中數學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情,搭建多媒體互動教學平臺,進而推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中的第四節“平移”為例。教師要根據學生認知,搭建初中數學多媒體課堂學習平臺。“平移”的教學重點主要包括:分析和掌握平移的概念和關系;掌握和理解平移的性質和應用;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此為基礎,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點名系統,給予每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從學生的成績出發選擇發言的人。這一舉動改變了部分學生因為性格內向和成績差被教師忽視,或者學生不積極參與學習的現狀。其次,設計游戲課件,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開展隨堂訓練,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之間共享學習資源。最后,搭建課堂學習線上討論平臺,引導學生分享學習經驗。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推動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互動。
(五)創設智能化訓練,鞏固課堂知識
信息化的課堂訓練能夠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延伸和補充數學知識,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能夠幫助學生在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發散思維,探究更多的解題方法。基于此,教師需要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創設信息化的隨堂作業訓練,為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做準備。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第二節“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為例。教師要結合章節內容,設計信息化的隨堂訓練內容。“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主要包括: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標表示平移等。以此為基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
選擇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點M(1,﹣3)與點N(1,y),MN=4則y的值為(? ? )。
A.1? ? B.±7? ? C.1或﹣7? ? D.﹣3或5
填空題:已知點A(﹣1,2),把A點向右平移3個單位,向下平移2個單位后的坐標為(? ? )。
教師將這些數學練習題展示在學習軟件上,既能幫助學生掌握坐標系的實際應用,也能幫助學生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
(六)運用多媒體資源,記錄電子筆記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等技術資源,根據學生在課堂訓練上作業的完成情況,指導其整理和分析錯題筆記,然后要求學生從單元整體出發記錄樹狀或者網狀的思維導圖式電子筆記。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中的第三節“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技術資源,為學生準備好電子版的錯題資源和思維導圖資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探究數量關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解決問題;健全思考、交流、問題分析、建立模型、計算、反思的學習體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之前在隨堂訓練、單元測試、同步訓練等測試活動中的學習情況制作電子錯題集。接著,利用思維導圖,搭建初中數學電子知識框架。這些錯題將應用到學生的復習過程中。這樣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起電子化的知識體系,指導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促進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七)開展信息化評價,指導學生改進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探索激勵式學習和改進教學評價的要求,教師需要結合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的初中數學教學評價,指導學生及時改正。信息化課堂教學評價包括對學生的隨堂訓練結果、知識框架構建情況、綜合學習表現等進行評價。這些評價需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出發,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對知識學習的看法,再邀請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基于此,教師要給予學生指向初中數學核心素養、教材核心內容的掌握、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等適宜的評價語。這樣的評價既能記錄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也能推動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呈現出諸多不足,難以貫徹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要求。信息化背景下,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既能解決傳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也能推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知識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師生互動,幫助學生養成記錄錯題的習慣,開展信息化評價,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進而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