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學習任務群是新課標背景下語文學科教學實踐的一種形式。語文新課標中向教師提出了“以學習任務群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要求,對新時代下的語文教學改革設定了明確的方向。語文教學主要由閱讀和寫作構成,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學習任務群中設有專門指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內容,因此在學習任務群視角下,語文教師需要發揮學習任務群的載體定位,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圍繞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對學習任務群及其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供的助力進行了簡單介紹,探究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學習任務群的三個大類
(一)基礎型學習任務群
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主要包含“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一個學習任務群,指的是基礎語言知識的教與學。在這一學習任務群下,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與開展都要以基礎語言知識的積累為立足點,圍繞語言結構、語言材料、語言場景、語言應用等語言教學主題來設計任務,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結構特點、含義特點和應用技巧,為學生在指向語言輸入的閱讀學習和指向語言輸出的寫作學習奠定基礎。
(二)發展型學習任務群
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主要包含“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個學習任務群,與基礎型學習任務群對基礎語言知識積累的側重不同,發展型學習任務群這個大類下的三個學習任務群都更看重學生閱讀素養和寫作素養的發展。
其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立足實用性文本的閱讀和寫作,側重于教給學生從實用性文本中提煉關鍵信息的方法和通過實用性文本寫作向外傳遞正確信息的方法,更強調語言文字在交流和信息傳遞方面的功能性;“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立足文學性文本的閱讀和寫作,側重于帶領學生感知文學語言的優美性,以及提高學生欣賞文本、評價文本的審美能力,更強調語言文字本身的美感;“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立足對文本的辯證思考和質疑推理,側重于發展學生站在不同視角下解讀文本內容和通過思考、對比、推理、質疑來梳理自我觀點的能力,更強調語言表達的辯證性。
(三)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中要包含“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兩個學習任務群,與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相比,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大類下兩個學習任務群更關注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綜合閱讀能力。
其中,“整本書閱讀”強調對“一本完整的書”的閱讀,教師需要結合書籍的完整內容來為學生設置一系列的閱讀任務,學生也要通過對整本書的持續性閱讀來建立對書中內容、內涵的完整認知,即把一本書讀透徹、讀明白;“跨學科學習”則強調不同知識學科或知識領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聯結與聯動,側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語文知識思考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教師為此所設計的教學活動需要能體現出知識的綜合性和全面性。
二、學習任務群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助力
(一)明確學習方向,提高學習效率
不同類型文本的結構安排和內容邏輯通常有著很大區別,說明關鍵信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對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和表達所需要用到的技巧也有著很大區別,學習任務群就專門對此做了區分。
在圍繞學習任務群設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被設定了明確的方向,使其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時,可以根據不同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和目標來對自己的閱讀行為做出調整,有針對性地思考和分析其中的部分內容。在學習效率上,因為閱讀的大方向十分明確,所以學生在閱讀時也可以有選擇地去精讀一些內容和略讀一些內容,只要對文本中不同內容的重要性的判斷準確,學生對文本大意的理解就不會有太大偏差。基于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利用時間和精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提升綜合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學習任務群是隨著新課標的落實被廣泛引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新課標中又明確地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確立為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因此在分析學習任務群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助力時,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也要被納入考量中。
站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發展的視角下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中的“語言文字與積累”學習任務群正對應了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有關語言應用的內容,而其他具備針對性特征或綜合性特征的發展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則能夠助推學生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自信素養的形成與提升。同時,指向閱讀速度、閱讀質量、閱讀理解和閱讀技巧的閱讀綜合能力也能在學習任務群的導向下得到充分鍛煉,進而通過持續鍛煉實現提升。
(三)滿足閱讀的整體性、開放性、綜合性需求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保障閱讀的整體性、開放性和綜合性是教師應當滿足的基礎需求,對小學語文教學整體質量、效果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學習任務群組織學生進行的閱讀首先需要立足整體,依托對篇章或全書內容的整體把控來建立完整的認知和理解,學生也需要在建立好了大體認知框架的基礎上,再著眼細節去感悟作者蘊藏于文字中的思想與情感。其次,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涉及的學習任務群有六種不同的類型,其中四種直接指向閱讀和表達,分別介紹了實用性文本閱讀、文學性文本閱讀、辯證性閱讀和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充分滿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放性和綜合性需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推進對學生人文素養及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落實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從整體出發,以學習任務群為參考、依據、基礎、導向來整合教學內容、完善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層次和細化教學環節,使整體的教學互動更符合且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全面發展需求。二是從部分出發,以六個實際的學習任務群為參照,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開展教學實踐,通過細分視角下學習目標的達成來推進學生的綜合性成長和全面性發展。下文主要以整體的教學設計為立足點,綜合不同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指向和教學目標,對如何設計與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進行介紹。
(一)以學習任務群為參考,整合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選用的課文涉及多種文體和體裁,其中文體主要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體裁主要有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基于此,在參考學習任務群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先結合學習任務群的類型對教材中的課文進行分類與整合,讓課文能夠與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群形成對應,以此為課文與學習任務群之間的聯動打好基礎,確保學生能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實現對應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為例。通讀教材可以發現,第一單元中除兩首古詩外的三篇文章都是寫景,但在側重點和語言運用上有著一定的差異。《燕子》描繪了充滿生機的春天,借活潑的小燕子表達了對“春”的歡欣與熱愛之情;《荷花》描繪了夏日里一池盛開的荷花,作者在文中既表達了對荷花的贊美之情,又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兩篇文章都是借景抒情,無論是在內容設置還是語言應用上都有著極強的文學性,因此學習任務群下與這兩篇文章相對應的就是“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昆蟲備忘錄》的寫作邏輯則與《燕子》《荷花》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全文共四個模塊,第一個模塊“復眼”中介紹了昆蟲的復眼,后面三個模塊“花大姐”“獨角仙”“螞蚱”中則分別介紹了這三種昆蟲的外形特征和習性特征,屬于科普文,學習任務群下與這篇文章相對應的則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
(二)以學習任務群為依據,完善教學目標
學習任務群本質上就是多個學習任務的集合,因此學習任務就是學習任務群教學的核心載體,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來設計相對應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與理解。在設計學習任務前,教師還需要為組成學習任務群的多個學習任務設定明確的目標,以保證這些學習任務的指向一致、追求一致,能逐步引導學生完成對文章表層意義與深層內涵的理解。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課文《蟋蟀的住宅》為例。該篇課文選擇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所著的《昆蟲記》,文章體裁為記敘文,結合內容可以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或“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形成對應。基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師可以設置如下閱讀目標:結合對課文語言表達特點的分析,把握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的過程;結合課文中對蟋蟀住宅的介紹,理解并說明蟋蟀的住宅為什么算是“偉大的工程”;結合課文生動的表達,分析作者觀察蟋蟀住宅的視野路線,感受觀察的樂趣與意義;在比較中體會并分析擬人手法在實用性表達中有什么作用和優勢。立足“實用性”的核心關鍵詞,教師所設計的閱讀目標都指向對實用性文學表達的解構與把控,在探究與完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了解并掌握閱讀實用性文本有哪些提效技巧。
(三)以學習任務群為基礎,調整教學層次
新課標將六個學習任務群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但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群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可以形成聯動關系,因而關聯不同層次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活動也能展現出層次性特征,且這種有層次的教學更有助于學生能力與素養的螺旋式上升。因此,在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學習任務群為基礎對課堂教學的層次進行調整。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為例。這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的是“納米技術”。在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基于對文中生字詞的積累和應用來建構第一層次的“基礎性教學”,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生字詞和生僻字詞的批注、摘錄和解讀。然后,立足“實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建構第二層次的“進階性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與理解文章的結構安排與內容設置。最后,以“跨學科學習”學習任務群為落腳點,結合課文中的介紹和課外補充介紹納米技術的相關資料,對納米技術是什么、納米技術對社會發展能起到什么作用、納米技術在未來有哪些應用和發展方向等問題做出解釋,進而建構起對納米技術的完整認知。綜合三個層次的閱讀教學,學生不僅能夠收獲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方面的提升,也能實現整體知識儲備的豐富和探索視野的拓寬。
(四)以學習任務群為導向,細化教學環節
閱讀本質上就是一種通過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和發展思維的活動,即語言輸入、信息輸入的過程,但閱讀的目的不只是向內獲取,還有向外表達,包括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雖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模塊,但無法實現完全分割,學習任務群導向下的課堂教學也多指向閱讀與表達的融合與聯動。基于此,在基于學習任務群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學習任務群的導向下完成對教學環節的細化,將對具體課文的閱讀教學細化為分析字詞意思、解讀文本內容、輸出文本理解這三個存在遞進關系的環節,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從語言知識儲備的豐富出發,逐步落實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習任務群是新課標背景下落實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性參考之一,能夠為教師閱讀教學活動、寫作教學活動與綜合教學活動的設計指引方向。在小學語文新課標規劃的六個學習任務群下,學生能夠更好、更高效地掌握更多文本語言知識,最終實現語言素養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學習任務群對教學活動的導向和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教師要立足實際,以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為參考,結合合適的學習任務群類型來組織更靠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閱讀教學活動,設置合理且滿足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的學習任務,實現對學生各項素養和能力的鍛煉,促進語文閱讀教學整體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