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海軍



摘? 要: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融合是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實施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路徑?!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建議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練,積極開發與利用多種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打破學習的時空壁壘,拓寬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視野。本文結合實際課例呈現信息技術賦能體育教學的有效做法,為打造高效體育課堂、提高學生學練效率的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賦能;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6-0079-02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要設置有助于實現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相結合的主題學習,來發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2022年,在上海市徐匯區開展的長三角地區骨干教師交流研修活動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進行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傳播交流和學習借鑒,筆者在研修交流過程中發現,該區域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普遍利用信息技術賦能體育課堂教學,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練效率。本文以交流研討中的常態課《多種形式的原地運球》為例,闡述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應用。
一、運用信息技術準確下達學練任務目標
學練目標的指向是否清晰,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雖然在備課過程中,執教者都設置了學練任務目標,并且在每個環節的學練中也設置了相應的學練標準,但在常規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傳統的口述方式告訴學生在每一環節所要學練的任務以及所要達到的學練標準。由于體育教學環境的特殊性,教學多是在室外動態的環境中讓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因此,在嘈雜的環境中,或者距離教師較遠的學生便很難聽清教師所下達的學習任務及目標,這樣就會影響到部分學生的學練效果。運用多媒體作為傳播媒介,則能更好地輔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
在本次常態課觀摩中,執教者將每一環節所學練的任務、目標及要求,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傳輸到大屏幕中,學生則在教師的講解或骨干組長的引導下,在多邊的思想交流中,快速理解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例如,在原地體前換手運球中,學練口訣是“兩腳開立看前方,五指張開空手心,按壓位置側上方,掌心相對換手運。”又如,在中級營“左右開弓大挑戰”中,大屏幕中出現的學練目標是:1級挑戰為多次運球接體前換手運球;2級挑戰為一次運球接體前換手運球;3級挑戰為直接體前換手運球,要求學生按壓位置在側上方,指尖向下換手運球。學生則根據自身的狀況去挑戰不同的級別。如果學生在學練過程中,發現自己還沒理解透任務、要求,便可以利用iPad或者大屏幕再次閱讀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每一環節的學練(圖1)。
圖1 利用信息技術下達學練任務目標
通過上述對任務、目標及要求等簡潔有效的指向設置,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自身直觀的解讀與在骨干組長引導下深刻體悟,高效地完成自己所要達成的任務目標及要求,讓學練更有效。
二、巧用信息技術快速掌握正確技術動作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動作示范是學生學會技術動作的手段之一,也能較好地體現出執教者自身技能的掌握和熟練程度。但在教學中,部分教學內容的關鍵動作示范往往不可分解或者不能做出慢動作示范,學生雖然看到了動作示范的全過程,可并不一定完全了解該動作示范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巧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更好地規避上述現象。教師可通過大屏幕中的關鍵詞、圖片及小視頻的提示進行動作要領講解,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圖片和視頻的動作所形成的運動軌跡,在教師的精講下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刺激,使其大腦快速形成運動表象,從而達到最佳學練效果。在學練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練動作與屏幕中的圖片或視頻做比較,來檢驗自己的技術動作正確與否,從而達到自我評判和檢驗的目的。
以《多種形式的原地運球》為例,該教師為了更好地闡述說明原地高低運球與原地體前換手運球時手按拍球的位置,制作了兩個不同技術動作的圖片與小視頻(將視頻中的動作時間幀數減慢),讓學生觀察兩者之間手按拍球的位置。通過慢鏡頭的播放與回放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了手按拍球時的區別(圖2)。
圖2? 利用信息技術傳達技術動作
以這樣的形式解決了個別項目不易被動作分解的示范觀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該技術動作的運動軌跡,形成了更加清晰的運動表象,為后續的學練內容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三、善用信息技術實現多元精準評價措施
《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施使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改變,特別是針對課堂教學評價,需要建立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注重過程化的評價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它能更好地反饋學生在學練中的表現。在評價中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鼓勵學生創新和發展。在傳統的評價中方式方法過于單一,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在評價過程中也沒有留下個體針對性的評價痕跡,學生也無法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達到哪一層次,借助多媒體則能有效改善該問題。
執教教師在開學前期,將學生個人信息導入到電腦中,以學生姓名和學號在信息欄中加以標注,并設置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相關內容,將學生在每節課的表現都記錄在案。例如,教師在巡回指導中發現優秀學生的學練動作,即時拍照或視頻上傳投屏到大屏幕上進行展示,在教師評價的細則欄里增加展示1次和圖片等記錄。又如,學生之間在相互學練中都得到組里同伴的高度認可,組長便可利用iPad操作在學生評價欄里記錄1次,做到實時反饋、實時記錄(圖3)。
圖3? 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標準評價
以這樣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練興趣,建立了自信心,同時也能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以便在課后進行針對性學練。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每節課的學習結束后,每位學生的各類評價都記錄在他們的成長檔案中,留下了運動痕跡與數據,方便教師對學生的運動狀況進行分析,以便跟蹤指導,同時也為學生的成長軌跡留下了寶貴的電子檔案。
四、利用信息技術精準有效控制學練時間
在小學階段,一堂40分鐘的體育課如何精準控制每一個環節的學練時間和整堂課時間是一線教師經常討論的問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執教者往往都是利用手表來控制整堂課的教學節奏和某一環節的學練時間,但執教者稍不注意就會記不清時間,導致在某一個學練環節甚至整堂課出現超時或少時的現象。而利用多媒體輔助則能更加精準地把控好學生學練時間和課堂節奏。
在《多種形式的原地運球》的教學中,執教者下達“高級營大挑戰”任務,以30秒為學練時間,要求學生在體前換手運球中做到手按壓位置及手型正確的基礎上去挑戰運球次數。又如,終級挑戰中,該教師以1分鐘時間為限定看誰能做到不掉球情況下,連續運球次數比多。執教者吹響哨聲,按下開始鍵大屏幕計時開始,并在最后的倒計時10秒采用“嘀”聲提醒學生學練時間(圖4)。
圖4? 利用信息技術控制學練時間
通過這樣的操作,學生不僅可以反復觀察視頻中的動作及要領,無形中也解決了學生運球時眼睛盯球的問題。而教師在巡回指導的過程中,不僅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練,而且還能適時看大屏幕的運動時間以便及時調節學練時間,把控好課堂的教學節奏,同時在學練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時間意識。
五、結語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賦能體育課堂,能有效減少教師的多余講解,將更多的時間給予學生學練,還能更好地還原某些運動項目中的關鍵技術,讓學生在多媒體視角下更加直觀、清晰地捕捉到技術動作的運動軌跡,從而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去完成自己所要達成的任務目標及要求。同時,在信息技術輔助下也更好地實現了教學中的過程性、即時性、多元化的精準評價,建立了學生的自信心。最終讓學生在每節課的學練中都留下了自己的運動表現及運動數據,以便教師為學生每個階段的健康狀況提供了大數據分析,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