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賢
寫作板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鍛煉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方式,寫作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提高學生文化底蘊的重要路徑,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寫作教學一直是各個階段語文教學的難點,部分學生難以寫出高質量的內容,對寫作的興趣不高。小學階段是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科感興趣的重要階段,如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值得探討。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發生了新的變化,針對寫作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基礎的寫作方法,還要求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創新,寫出有新意的文章,既要通過學習語文知識來提高寫作能力,也要通過寫作來豐富知識積累。本文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積累寫作素材
語文寫作教學通常是以課文教學中的仿寫、句子鑒賞和單元中的寫作教學為主要的內容,這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主要參考的內容。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依托這些內容開展寫作教學,對其他的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挖掘得較少,導致學生的寫作素材積累不足,自然難以寫出更高質量的作文。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寫作素材。
(一)積累教材中的素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共同資料,也是學生接觸的最基礎的學習內容,小學生的學習經驗較少,對課外知識的積累較少,寫作方法和寫作內容都來源于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教材上的內容,幫助學生做好日常寫作素材的積累,如字詞、名言名句、古詩詞、寓言故事、人物故事、人物精神等內容,以及比喻、擬人、排比、細節描寫等寫作手法。
例如,在統編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時《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層含義為做人要懂得感恩,要懂得飲水思源,在享受成果的同時,不要忘了給自己創造成果的人。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刻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義,便于在后續寫到“感恩”話題的內容時引用到習作中。
又如,在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古詩《墨梅》教學中,詩句“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表達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而且,詩人借梅自喻的寫作手法值得學生借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牢記該詩句表達的核心思想,將其含義進行延伸,如做人要重視內在修養,不要徒有其表等。
由此可見,通過教材,學生可以積累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手法是豐富多樣的。鑒于語文教材知識的基礎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牢記寫作教學的重要性,強調能夠提高學生寫作質量的內容,引發學生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深度反思,進而形成自己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可以在寫作的時候合理地引用,進而提升自己的作品質量。
(二)積累課外閱讀的素材
教材上的內容是有限的,單一的知識點難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素材,并且寫作往往是需要學生進行知識和寫作方法的遷移,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豐富的閱讀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在除教材之外的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上的推薦書目,引導學生閱讀更多文章,豐富自己的認識,進而積累更多的素材。教師也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其提供或者推薦合適的書目,以供學生進行閱讀和學習。
例如,在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寫作教學中,寫作話題是“推薦一本書”,如果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比較少,那么圍繞該話題展開的寫作教學難度就會比較大。學生沒有足夠的素材來支撐寫作,如學生沒有可以推薦的書目,或者學生對要推薦書目的內容不了解,就會導致寫出的文章邏輯混亂、內容不深刻等。因此,教師需要抓住這樣的教學契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了解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后,再為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目或者文章,然后在學生完成相應的閱讀后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在寫作時有內容可以寫,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拓展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影響著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其推薦合適的閱讀資料,要求學生寫讀后感、摘抄優美詞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積累素材的習慣,使學生在寫作時有豐富的內容可寫。
二、提升寫作技巧
(一)掌握不同的寫作體裁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不同的文章體裁,而不同的寫作體裁所表達的情感、傳遞的內容會有所差異,并且不同體裁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具有不一樣的功能。如小說中故事情節的推動是為了刻畫人物性格,而在議論文中,事件則作為論證的數據,為了論點而服務。在不同的寫作目的下,學生需要運用不同的寫作體裁,這就意味著學生需要掌握不同的文章體裁寫作技巧,以便面對寫作要求時能夠找到相應的體裁進行寫作,繼而寫出更好的內容。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寫作體裁。
統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等文章是小說體裁,是通過刻畫故事情節來體現人物的,因此,在需要描寫某個人物時,學生可以采用小說體裁。如本單元的習作教學中“有你,真好”是一句讓人感到溫暖的話,凝視著它,那人、那事、那場景就會慢慢浮現在眼前。拿起筆,表達你真摯的情感吧。
針對這樣的寫作要求,學生需要圍繞“那人”與自己發生的事件來進行描寫,需要通過事件來刻畫“那人”的具體形象。小說體裁就可以刻畫出更加生動的人物形象,描寫出更細節的內容,而散文則側重寄情寫意,以抒發情感為主。由此可見,針對不同的寫作目的,找到合適的寫作體裁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的體裁是什么樣的,且具有什么樣的寫作特色和功能,以幫助學生在寫作時找到最佳的寫作體裁,進而更好地完成寫作。
(二)掌握不同的寫作手法
寫作中運用一定的語文修辭手法,能夠為作文內容錦上添花,使文章的情和理表達得更加深刻。這是語文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內容和寫作技巧。所以,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鑒賞教材中的句子段落,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寫作手法十分重要。
例如,在統編版教材一年級下冊《荷葉圓圓》教學中,課文中“荷葉是我的搖籃”“荷葉是我的停機坪”“荷葉是我的歌臺”都采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針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這些句子運用了擬物的手法,其主要是抓住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來展開聯想并進行比喻,使所表述的內容更加生動。講解完什么是比喻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該類句子的仿寫,培養學生運用擬人和擬物修辭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仿寫例題:月亮彎彎的,像小船,盛開的向日葵像火紅的太陽……那么天上的星星像什么呢?以這樣的仿寫練習來鍛煉學生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鑒賞和仿寫文章中的各種句子來增強學生使用修辭手法的能力,進而使學生寫作的文章在質感上得到提升。
(三)掌握不同的寫作角度
針對同樣的寫作要求和素材,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創造出別具一格的寫作內容,是學生的習作在一眾文章中脫穎而出的重要體現。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積累足夠的素材,掌握基礎的寫作技巧,還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從多維度進行思考,避免寫作思緒和他人的相似。寫作是訓練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務。因此,寫作教學需要務實,即幫助學生寫出更高質量的文章。因此,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個問題或者探索同一篇文章,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綜合性等,保障學生在寫作中可以高效地完成任務。
例如,在統編版教材二年級下冊《亡羊補牢》教學中,課文傳達的核心主題是當發現問題時,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彌補就還有挽救的機會,不算太晚;如果不采取措施,時間長了,就沒有補救的機會了。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樣的道理進行拓展延伸。對于學習,在遇到問題時要及時解決,不然問題會越積越多,后面就更加難以解決,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就會更低。對于考試,在做題中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不然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同樣的素材可以延伸到不同的生活領域中,這樣的思維意識能夠幫助學生在分析素材時合理聯想,進而從更新的角度去挖掘新的價值和內容。
三、開展寫作實踐活動
良好的寫作技能不是一蹴而就便能掌握的,學生需要經過不斷練習,才可以將各種寫作體裁、寫作手法等進行靈活運用。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寫作水平等設計寫作任務,指導學生在習作小練中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一)豐富學生寫日記的方式和內容
寫日記是小學生記錄生活日常和積累生活素材的基本方式。小學生的生活軌跡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因此在寫日記的過程中所描寫的內容差別不大,這導致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有時敷衍了事,違背了一開始寫日記記錄各種美好的初衷。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對于學生的日記只是形式化地進行檢查,忽視了學生記錄的質量,不僅沒有起到好的教學效果,還占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采取措施進行干預,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首先,教師可以將寫日記的間隔進行調整,讓學生從每天寫變為一周兩次到三次,這樣,學生在記錄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并且記錄的過程中會更加認真。同時,學生記錄日記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允許學生以畫畫和文本相結合的形式代替純文字的記錄。這樣不僅可以使寫日記的過程充滿趣味性,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學生可以通過畫面來傳達完整的事情。在檢查學生日記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畫面來敘述所記錄的事件,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次,針對學生記錄的內容,教師不要設有固定的標準。如傳統的寫日記都要求學生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是比較單一的,時間長了,記錄的內容難免枯燥。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小故事、名人名言、古詩詞、歌曲等,然后由此展開拓展,表達自己對這些內容的觀點,在思維發散中培養高階思維。這樣不僅日記內容豐富,還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鼓勵學生寫讀后感
寫作是傳達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寫作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寫作內容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價值觀、知識掌握情況等。學生閱讀優秀的文章,記錄自己的讀后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身的思想道德,進而塑造良好的品格。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并將學生的讀后感在班級分享,引起學生的重視。教師還可以以月為周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進度記錄閱讀心得,或者摘錄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學習優秀段落的寫作技巧,以便在后續的觀后感、讀后續寫或其他形式的習作練習中運用。
(三)鼓勵學生按照興趣寫文章
在寫作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十分重要,這是學生進行自我提升的重要內在驅動力。所以,教師不僅要針對教材上固定的寫作內容來要求學生進行寫作,還要為學生設計能夠表現自我的寫作任務,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寫作興趣進行完整創作,進而在寫作中發現樂趣。
例如,有的學生對武俠小說感興趣,有的學生對科幻小說感興趣,有的學生對詩歌感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創作,然后在班級劃分一個作品展覽區,用以展示學生的作品。教師還應當為學生提供指導,幫助學生修改作品。
無論是寫日記還是其他形式的寫作,目的都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通過日常訓練來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能夠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寫作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教材合理拓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開展多種形式的習作訓練,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寫作習慣、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使學生在多樣化的寫作實踐中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