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安全隱患消除,我們住得更安心!”4月17日,在十堰市茅箭區二堰街道搬遷小區,“居民骨干”隱患排查員韓高國、文明勸導員段秀英,聯合對小區一單元的兩名住戶高空拉線充電進行勸導、拆除,第一時間把小區安全隱患排除,獲得小區居民一致點贊。
吸納骨干疏通堵點
為有效破解小區治理中居民參與路徑不多、力量不足、隊伍不優等問題,今年以來,十堰市茅箭區以小區為基本單元,將居民“骨干力量”充實到小區治理隊伍之中,創新建立“1+3+10”治理骨干體系,廣泛發動居民群眾參與,實現居民從“治理對象”成為治理“骨干力量”。茅箭區參考居民小組長和樓道(棟)長的工作職責,通過群眾推薦、個人自薦、活動發現等渠道,采取“居民骨干自選+適度協商調整”的方式,在全區353個小區挖掘一批公道正直、熱心奉獻、樂于公益的“居民骨干”共同參與小區治理。
“1”即黨支部書記,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作用;“3”即“樓棟長、工會(婦女、共青團)小組長、黨員中心戶長”,“10”即“十大員”,包括衛生監督員、物業監管員、法律宣講員等,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小區按照人員類別建立居民骨干臺賬,在小區顯著位置設置居民骨干榜,提供職業身份、專業特長、聯系方式、服務內容等信息,方便群眾服務供需對接,讓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孵化骨干補足短板
為更大限度集聚骨干優勢、發揮骨干作用,茅箭區圍繞居民骨干“干什么”和“怎么干”的問題,組織小區居民討論,達到一致意見后制定完善骨干隊伍運行機制,探索建立信息反饋、孵化、激勵機制等規章制度,根據轄區居民實際需求和骨干資源優勢,對居民骨干進行精細分類、精準賦能、精確使用,通過搭建“骨干講堂”“骨干市集”等載體,每月定期組織開展義務理發、法律咨詢、健康義診、心理咨詢等集中志愿服務,讓居民骨干多維度發揮小區治理作用。同時,發揮居民骨干模范帶頭作用,將骨干培養成新的志愿隊隊長,孵化出更多骨干,補足小區治理的人力短板。
“‘1+3+10’模式激活了小區內部閑置資源,通過示范帶動,小區各類骨干紛紛走出來,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志愿服務,在服務群眾中發揮所長,反哺小區治理。”茅箭區二堰街道鄭家溝社區書記沈先華說。
培育骨干提升自治水平
為挖掘居民骨干隊伍人才潛力,茅箭區建立了“區—街鎮—社區”三級教育培訓體系,開辦全區“小區治理骨干課堂”,設置黨課、矛盾調解、實用技能等6大類課程,對全區3530名居民骨干分批次開展實訓,依托“黨建+鄰里中心”,完善“1+N”學習幫帶機制,建立“骨干庫”“案例庫”“項目庫”,通過多領域、多層次培育,提升骨干隊伍的治理能力和綜合治理水平,促進小區自治實現良性運行。
“經過探索和實踐,我們將建立居民骨干成長全周期的培訓模式,健全培訓層級和培養類別等制度,及時彌補知識缺陷、能力短板、經驗弱項,真正打造一支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相匹配的居民骨干隊伍。”茅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炎濤說。
今年以來,全區529名居民骨干收集了1300余條社情民意信息,第一時間化解了496起鄰里矛盾,組織居民共同參與各類鄰里互助服務28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小區居民自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