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加以部署推進,同時充分認識到增強黨內法規執行力的重要性。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2016年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要求,“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要堅持以上率下,從各級領導機關和黨員領導干部做起……”202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明確要求,“把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部署下,黨內法規執行力建設實現了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取得了顯著成效。新時代,新征程,黨內法規執行力建設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諸多新挑戰新問題,必須從執行力生成的內在邏輯出發,系統探索增強黨內法規執行力建設的有效路徑,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向縱深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一、黨內法規及其執行力的科學內涵
黨內法規是一個具有確定內涵和外延的概念。2019年修訂出臺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第三條明確規定:“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以及黨中央工作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體現黨的統一意志、規范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活動、依靠黨的紀律保證實施的專門規章制度?!边@是中共中央提出的具有規范效力的定義,也是最權威的關于“黨內法規”概念的界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加強新時代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擺上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成就,我們黨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執行的關鍵是增強執行力。增強黨內法規執行力是健全和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運行機制的內在要求,是黨內法規建設能夠取得成效并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從本質上來講,黨內法規執行力是一個人為的“復合”概念,依循文義解釋方法,它是指執行主體在思想認同制度規范的基礎上,運用政治與法治思維,全面調配各種資源,將制度規范文本轉化為現實治理效果的能力,旨在推動黨的各級組織及所有黨員落實黨內法規的行為要求。
二、增強黨內法規執行力的有效路徑
(一)基本前提:構建科學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
一是強化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中央有關部門進一步做好黨內法規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地方有關部門及時做好對上級黨內法規的配套、細化補充工作。二是統籌進行黨內法規的立、改、廢、釋工作。抓緊制定一批新的黨內法規;及時修改或者廢止與黨章發生沖突或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符、已經落后于實踐需求的黨內法規;建立健全即時黨內法規清理機制和定期黨內法規清理機制;明確解釋權,建立黨政聯合發文和多部門聯合發文情況下的聯合解釋機制。三是加強黨內法規程序性制度建設。優先完善群眾監督、重大事項聯合請示報告、容錯免責等程序制度,從執行主體、執行方式、執行手段以及執行責任等方面進一步細化明確。四是妥善處理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的關系。兩者互為保障,國家法律的強制性為黨內法規解決黨的組織和黨員行為的問題提供了“底線”要求和制度基礎,而黨內法規為國家法律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黨規黨紀保障。兩者各有側重,要始終堅持國家法律高于黨內法規、黨內法規嚴于國家法律的要求。黨內法規要同國家法律保持“銜接”和“協調”,不能和國家法律相沖突,要厘清兩者的邊界, 盡可能將黨內法規的調整范圍限定在黨內事務,避免或減少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就某一事項進行重復規定;要把黨內法規挺在國家法律之前,確保黨紀處分先于國法懲治。
(二)關鍵之舉:提升黨內法規執行主體的能力素養
一是建立常態化的學習機制,提升執行者的基本素養。研發針對性、實踐性強的培訓課程,幫助執行者更準確地把握黨內法規制度的內涵與外延,確保既要剛性執規,也要靈活用規;探索創新編訂黨規知識圖譜和手冊、組織黨規知識競賽等多樣化方式開展學習教育;突出執行法規技能和方法的培訓,提高黨員干部的思辨能力、應對能力、合作能力;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定期學習和不定期學習相結合的機制,把遵規執規的先進事例或感人事跡納入黨員干部的日常學習中。二是壓實黨委主體責任,踐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級黨委要全面了解黨內法規的執行情況,掌握重點和難點問題;地方各級黨委建立執規淘汰機制,定期組織綜合考評,清理和淘汰不合格的執行者,通過黨規黨紀規范約束執行不公正、不嚴格、違反程序等行為;黨委集體成員在配合負責人積極履職的同時,對下也要及時準確傳達組織的黨內法規執行決定。三是充分發揮“關鍵少數”帶頭執規的示范表率作用。在黨內法規執行過程中,若領導干部能發揮良好的以身示范作用,就會對廣大黨員產生耳濡目染的引領作用,極大降低執行成本、提高執行成效。必須充分發揮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領導干部要主動擔當,尊崇黨規、嚴守黨規、合法執規,為全黨做好執規典范,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確保本地區本單位黨內法規執行工作的高質量與真實效。
(三)重要保障:完善黨內法規執行機制
一是健全黨內法規監督機制。在黨內監督方面,堅持事前預防與事后監督相結合、日常檢查和專項檢查相銜接的原則;探索完善紀委專職監督體制機制;健全黨內法規執行的監督查處機制和巡視巡察機制。在黨外監督方面,完善暢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網民群眾等監督主體參與黨內法規執行工作監督的渠道,確保監督工作做到全覆蓋。二是健全黨內法規責任追究機制。厘清各級黨組織的執規責任,嚴明責任追究條件、范圍和程序等事項,確保有責必追、追責必嚴;建立責任追究與監督的聯動機制,推動責任追究與監督形成合力,同向發力,保證黨內法規高質高效執行;嚴格執行懲戒性規定,建立執行定期通報機制;進一步完善責任考評機制,設計科學的考核指標,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將黨內法規的執行情況作為黨政干部述職考評和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三是完善黨內法規執行評估機制。優化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圍繞立規價值、文本質量、實施狀況等要素全方位考查黨內法規的執行情況,客觀界定黨規質量,公正評判實施效果,科學分析當前的困境和問題,理性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外部評估堅持客觀高效的原則,內部評估堅持真實全面的原則;細化完善評估的內容和階段,強化對文本的評估、執行主體、客體的評估;推進黨內法規執行公開機制,及時主動公開執規人員、依據、程序等執行信息,并將執行公開的情況作為執行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
(四)基礎工程:優化黨內法規執行環境
一是厚植黨內法規的執行文化。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其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黨規素養,恪守黨規規定,將黨內法規作為黨組織和黨員個人的根本準繩和行為準則,樹立起黨內法規的權威和尊嚴;增強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以及戰斗性;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時刻繃緊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根弦,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弘揚與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二是優化黨內法規執行資源投入。合理配置包括人、物、財、信息等在內的各種執行資源。從人力資源看,大力引進具有法學、政治學、心理學等專業背景的執行人員,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專業執行隊伍,形成人才的長效優勢。從物力資源看,加大對宣傳設備、信息技術系統的投入,以透明、勤儉為內在要求,實現物盡其用。從財力資源看,建立健全專項財政配套機制,實現??顚S?。從信息資源看,建立線上的黨內法規資料信息庫,建立專門的黨內法規信息收集溝通聯動管理機制,設置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饋路徑。
(作者單位:宜昌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