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
摘要:一位女生因與家長發生激烈的沖突,在學生群里求救。心理教師在確保危機暫時化解后,跟學校負責領導一起家訪,發現根本原因是家庭系統出現了問題。與學生和家長進行危機晤談,通過了解事實和感受、識別癥狀、恢復等階段,學生糾正了認知偏差,父母愿意改變溝通方式,親子關系得到改善。后續學校開展了系列的家庭教育指導課程,關注容易被忽視的家庭關系不良的學生群體,通過多項措施全面提高全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關鍵詞:心理危機;親子關系;危機晤談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20-0049-03
現在的孩子是被稱為“原子化”的年輕一代,遠比50后到80后的祖輩及父輩更加孤獨,相當多的孩子缺乏鄰里、親屬關系,也一般缺乏足夠緊密的朋友關系。包括親子之間,很多時候家長與孩子之間疏于交流溝通,缺乏對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可能一個簡單的沖突,就成為親子之間矛盾的導火線,造成親子關系緊張。
作為學校心理教師,很多時候我們充當了“救火隊員”的角色。對于一些特殊的孩子,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教師、為家長提供教育建議,化解教育難題。但是我們發現,根據許多案例的反饋,我們家長或教師心目中的“問題孩子”“令人頭疼的孩子”“搞不定的孩子”等,并不是如許多大人描述得那么糟糕透頂。究其原因,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成人無法靜不下心來去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耐不下性子去聽聽孩子的解釋,就急于根據自己的經驗作出評價和建議,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甚至會造成危機。
一、突發危機
周日下午,手機突然跳出一條來自班長的信息,信息內容是學生小何(化名)發在學生群里的對話截圖。小何在群里說道:“我爸媽要送我去精神病院。如果我明天沒發消息,麻煩來救我。跟老李說,救我,他們要打我。”另外還有一張割傷手臂的照片。
救她?她有生命危險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作為小何的班主任和學校專職心理教師,我的腎上腺素急劇分泌,我懷著極度緊張的心情接著往下看余下的文字,并且詢問班長緣由,但班長并不知情。我撥打小何家長電話,對方未接。于是,我先發給家長一則信息,希望家長冷靜。根據余下的文字判斷,小何親子之間因為手機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小何把雙休日作業全撕了,還揚言死給他們看,小何家長因此狠狠地打了她。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沖動,尤其是在父母也沖動的情況下,孩子就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
隨后班長又發來一條信息,是來自學生群的截圖,小何在里面說:“沒事,活下來了,我不讀書了,他們‘搞我。”得知小何目前沒有生命危險后,我的心稍稍安定了些,但我還是有很多疑問:小何父母是什么樣的狀態?情況到底如何?
我再一次撥打了小何家長的電話,這一次電話打通了,小何媽在電話里情緒激動地說:“怎么會有這種女兒,作業不做,這種女兒有什么用,她爸爸稍微管管她,就要死要活的,送她去精神病院好了。”
小何媽是用寧波話講的,語言直白又帶有強烈的情緒,我在電話里都有一種耳朵炸裂的感覺。聽了小何媽的話,我的心再一次揪緊了。我先共情家長,說:“碰到這樣的情況,做家長的肯定很生氣,你們為她付出那么多,她卻不懂父母的辛苦,不懂感恩。”然后我話鋒一轉,說:“但小何媽,孩子長大了,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你先冷靜一下,平復一下心情,我們等會過來。在我們來之前,你和小何爸千萬不能再去批評孩子。”
二、緊急家訪
考慮到此次危機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擔心親子雙方再次發生激烈沖突而導致發生極端事件,因此我馬上聯系了政教處主任和分管副校長商量干預對策,決定立即家訪,防止事態惡化。
小何家離學校只有3.3公里,我和副校長馬上驅車前往。到了小何家后,發現小何爸不在家,小何把自己鎖在房間里不出來。小何媽看到我們便傾訴起來:“這女兒天天晚上玩手機,也不知道和誰在聊天……作業不寫,李老師,你發在群里的作業我看到了,跟她說了,她就是不寫,還說不想讀書,還撕了作業……她爸爸一氣之下和她吵了起來……然后她爸扇自己巴掌,她說她要跳樓……我真想把她送到精神病院去……把她養那么大,越來越不聽話……”
小何媽喘著粗氣,眼睛紅紅的。我和副校長安慰她,先肯定她的付出。我說:“小何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學生,班級演講比賽中,她戴著嘻哈鏡,在臺上講了很多搞笑的內容,引得全班一致好評。又毛遂自薦為班級英語課代表,還獲得學校繪畫二等獎,可以說是多才又多藝,同學們都喜歡她,你們培養得那么好,背后肯定付出了很多。”副校長也以一個父親的身份現身說法,說他兒子成績并不好,之前因生氣也又打又罵,但沒有效果,中考也沒考好,沒辦法。“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們就一個女兒,家庭條件也好,不要在學習上逼那么緊。”
在接下來的交流過程中,我們逐漸了解了這個家庭的故事。小何爸媽都是當地人,沒有念過書,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文化。這孩子生得晚,小時候小何爸媽就十分寵愛,以至于后來很任性。小何喜歡聊天,常拿著手機聊,有時一聊就忘了時間,親子之間經常因為手機和學習問題發生爭吵。有時爭吵激烈了,就會動手。小何爸舍不得打女兒,有時就打自己,小何也跟著打自己。周日下午,親子之間再一次因為手機和學習發生沖突,先是母女之間爭吵,然后小何爸也參與進來,致使沖突升級。
我們意識到,小何的問題的起因既包括不良的教養方式,還有粗暴的親子溝通,本質上是家庭系統出現了問題。家庭是一個動態的系統、一個有機的整體,要改變病態的表現和行為,不能單從治療對象著手,而是應該以整個家庭系統作為治療對象。但今天因為小何爸不在,而事情發生又緊急,于是我們鼓勵小何從房間出來,對她進行一次危機晤談。
三、危機晤談
當人們經歷創傷事件后,常常會伴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這種反應會妨礙人們對后續事件作出正常反應,使當事人陷入焦慮不安、痛苦絕望等狀態。危機晤談(CISD)是一種通過系統的交談來減輕壓力的方法,早期多通過團體輔導的方式進行,后來應用在個體的危機干預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小何低著頭從房間里走出來,怯生生地叫了一聲“李老師”,然后坐在沙發上不說話。我們看她人高高的,有些胖,頭發有些凌亂,神情有些憔悴,手臂上還有一道道鮮紅的劃痕,但并沒有其他傷口。我們看到這里,放心了些,示意她說說這件事的起因和經過。小何用眼睛看了看她媽媽,又看了看我,我明白她是不愿意當著媽媽面說。因此,我對小何媽說:“要不你先去樓下轉轉,待會兒我會給你打電話的。”
(一)了解事實和感受
我們讓小何回顧一下事情發生的真實情況,小何說:“今天下午,我正和同伴在聊電腦繪圖的事情,突然我媽開始罵我,說我天天捧著手機,作業也不做。那咄咄逼人的態度、兇狠的語氣很讓我反感,我本來想聊完繪圖就做作業,但不知怎么了,就跟她吵起來。然后我爸也來罵我,我氣急之下,打碎杯子割了手。他們說我神經病,要把我送到精神病院去關起來。“
我問小何:“發生這樣的事,你現在有哪些感受?過去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感受?”小何說:“我感到自責內疚,如果我學習好點兒,他們也不會管我管那么緊。如果我網上繪圖能賺錢了,他們也不會看不起我……他們講話一直都很難聽,我有時真的很恨他們……”
小何斷斷續續講了很多,我們表示理解她的感受,并對她想要自食其力表示贊賞和支持。
(二)識別癥狀
我接著問小何最近一段時間在飲食、睡眠和情緒狀態上有什么不一樣。小何說:“最近晚上一直沒怎么睡好,早上醒得很早,吃飯倒沒什么,比以前更能吃一點。除了繪圖,我對其他沒什么興致,我說不想讀書,想學繪圖,但我媽總罵我。我問了網友,他說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癥。老師,你說我是抑郁癥嗎?”我覺得小何最近有些情緒低落,這也可以理解,親子沖突會影響情緒狀態,這些都是正常反應。繪圖的興趣可以堅持,這和學習并不矛盾,在校的學習也有助于繪圖水平的提高,我糾正了她的一些認知偏差,并表示我會和她一起面對困難,她班里的同學們也非常關心她,都期待她的回歸。副校長也在學校層面對她表示支持。
(三)恢復階段
小何的情緒已漸漸平復,我看時機差不多了,打電話讓小何媽回來。不等小何媽開口,我先說:“小何媽,你為小何做了很多,其實小何都記在心里,我們大家都很喜歡小何,她是班里的開心果,也是文藝委員,說明你們培養得很好。對于學習,她也知道很重要,只是有時你心急,語氣也急了點,她就容易失態。”小何媽低下了頭,說:“老師,我習慣了這樣說話,沒想到會讓她難受。”副校長也說道:“要慢慢改變一下說話的方式,在學習方面,我們老師會管的,家里請你做好后勤部長。”小何媽朝向小何說:“女兒,是媽媽心急了,以后我會慢慢學會放手,學習上你要自己加油。”
我們看母女之間語氣和目光已經柔和,就道了再見后回去了。第二天,我看到小何帶著笑容回到學校。后來,我邀請小何爸媽一起到學校來,和他們交換了意見。小何爸對過去的言行有些懊悔,表示要試著改變一下溝通方式。
四、反思
(一)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經過學校多年的心理普查和心理輔導,我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大多來自家庭。家長的言行很多時候無意中成了孩子的榜樣,或者相反,每天傷害著孩子。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開展系列的家庭教育指導課程,使家長反思親子間不良的溝通模式,營造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圍。
(二)關注容易被忽視群體
教師容易關注三類學生,一類是成績優秀的,一類是調皮搗蛋的,一類是家庭結構不完整的。像小何這種成績中等、比較安靜、家庭完整的孩子,容易受到忽視。因此,每學期初的六類學生調查里應包括親子關系不良這一類,教師們需要密切關注,對于這一類學生給予一定的情感支持。
(三)提高全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在市區兩級教育局的領導下,學校開展全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推行全員導師制,所有班級以1:15的比例建立覆蓋全體學生的心網格。通過全體學生心理普查、心理主題班會課、“心導師”深度談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等途徑,最大程度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編輯/張國憲 終校/孫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