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要:在音樂劇《貝隆夫人》中,圍繞阿根廷國母伊娃進行描寫,講述了她的傳奇且有爭議性的一生,靈活運用歌曲、舞臺道具等,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伊娃式音樂劇《貝隆夫人》中的故事主人公,因為在貧民窟出生,沒有其他資本傍身,憑借她自身的美貌躋身上流社會,并在成長過程中培養了成熟靈活的交際能力和非凡的氣質,一步步變成了令人矚目的大人物。伊娃不斷攀上當時社會的高層,最后嫁給胡安·貝隆上校,成為他的妻子,助力丈夫當選總統,她自己成為貝隆夫人,逐步擴大政治影響力,成長為阿根廷人民的精神領袖。本文探討音樂劇《貝隆夫人》中的情感表達與人物塑造,以期為相關音樂劇的研究和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貝隆夫人》;音樂??;情感表達;人物塑造
在音樂劇《貝隆夫人》中,借助舞臺燈光、演員表演、臺詞與歌曲等進行情感表達,跟隨故事發展進行變化,富有張力,牢牢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同時,在這部音樂劇中對于伊娃的塑造是立體化的,向觀眾展現出她的野心與柔情,雖然她的經歷是極具爭議性的,但是她有突出的人格魅力。
一、音樂劇《貝隆夫人》簡介
音樂劇《貝隆夫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達到二十年,其背景是二戰前后阿根廷社會發生變革的歷史,講述了由貧民窟女孩伊娃逐漸成長為阿根廷前總統夫人伊娃·貝隆的人生經歷。在這部音樂劇中,對于間離手法的運用非常巧妙,實際表演過程中演員和觀眾與音樂劇中的人和事物保持了一定的距離,留出空間讓觀眾對人物經歷、性格等作出判斷,能更加冷靜地審視伊娃·貝隆的為人處世。首先,在這部音樂劇中以切·格瓦拉作為特殊敘事者,串聯起整劇的一系列故事。在音樂劇開始,伴隨著大幕的拉開,電臺中播放前總統夫人伊娃·貝隆阿根廷的精神領袖已經病逝的消息,同時有尖利的哀嚎與慟哭,也有莊嚴肅穆的安魂曲覆蓋全場,彌漫起悲傷的氣氛,切·格瓦拉的闖入,用搖滾式的唱腔打破幻象,實際上是表達了民眾的質疑,運用譏諷語言提醒觀眾伊娃有其他面目。切·格瓦拉的出場,演唱了流行搖滾風的《好一場大戲》,瞬間打破了伊娃·貝隆葬禮安魂曲營造的肅穆,實現了諷刺與哀悼的對立。其次,在《晚安,謝謝你》歌曲的表演中,諷刺了伊娃通過攀附男人躋身社會上流階層,并指出了伊娃成為總統夫人,所建立的基金會有腐敗的風氣。敘述者切·格瓦拉對于主角伊娃·貝隆的嘲諷,使得觀眾產生探究的興趣,讓觀眾以旁觀者身份進行評論思考,也讓觀眾作為參與者真正進入劇情中。
二、《貝隆夫人》音樂劇中的情感表達
在音樂劇《貝隆夫人》中,平凡女孩伊娃變成總統夫人伊娃·貝隆的成名方式是褒貶不一的,伊娃按照自己的方式實現追求與抱負。與墨守成規的普通人相比,貝隆夫人的人生經歷是非常傳奇的,放肆愛情與闖蕩,是令人欽佩的。音樂劇《貝隆夫人》的表演中,著重于情感表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倒敘方式的運用
在音樂劇《貝隆夫人》中,運用倒敘方式來展現貝隆夫人的一生經歷。首先,在音樂劇剛開始,并沒有對貝隆夫人進行直接介紹,而是展開貝隆夫人的逝世與葬禮。貝隆夫人作為當時阿根廷的精神領袖,她逝世的消息被傳遞給民眾,接收到消息的民眾發出悲慟呼聲,隨即陷入悲痛而失聲痛哭。貝隆夫人的逝世直接帶來巨大的沖擊力,伴隨著莊嚴肅穆的安魂曲,營造出悲痛哀傷的氛圍,當時阿根廷民眾對貝隆夫人的追悼與哀思,只能通過相互偎依的華爾茲進行表達,安撫失去精神領袖的無助與痛苦。貝隆夫人的靈柩被鮮花圍繞,悲痛的情感籠罩著,人們哀悼著處在靈柩中的貝隆夫人。音樂劇《貝隆夫人》沒有直接進行敘述,也沒有歌頌貝隆夫人的功德與成就,利用民眾的悲痛反應,從側面表現出阿根廷前總統夫人伊娃·貝隆的偉大。這使得觀眾迫切地要了解貝隆夫人的生平經歷等,感受著貝隆夫人的影響力。
(二)旁觀者的引入
在音樂劇《貝隆夫人》的開始,旁觀者的引入更好地展開對貝隆夫人的敘述。在音樂劇表演過程中,不是完全脫離劇情來引入,而是從陪伴貝隆夫人身邊的各種人物角色進行敘述,組成了對于貝隆夫人一生的敘述,如切·格瓦拉作為旁觀者,用搖滾式的歌唱進行敘述,對于貝隆夫人生平的言行作出主觀評判。這些旁觀者對于貝隆夫人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是存在于貝隆夫人生活的各個時間段,與貝隆夫人的對話交流。同時,貝隆夫人在和旁觀者的對話過程中,也對自己所做事情進行了自白,從自身視角出發做出了辯解和申訴。因此,這些旁觀者對于貝隆夫人的價值評判,表達了他們對貝隆夫人的不同情感,從多重視角進行切入,會引起觀眾的思考與探究。
(三)歌曲的巧妙運用
在音樂劇《貝隆夫人》中,故事人物的臺詞以歌曲形式進行表達,更具張力,容易將觀眾帶入劇情中。音樂與歌曲的應用,能更強烈地表現出人物的感情,有悲痛,也有喜悅。在音樂劇《貝隆夫人》的表演過程中,音樂和歌曲是貫穿始終的,不同人物的臺詞有對應的音樂及旋律,使得音樂劇表演中的轉折起伏非常豐富直觀,表現出故事人物中的情感。在音樂劇《貝隆夫人》的表演中,隨著故事的發展,對應的歌曲旋律也有變化,由毫無背景的伊娃一步步成長為阿根廷前總統夫人伊娃·貝隆,是有巨大政治影響力的貝隆夫人,展現出貝隆夫人極具爭議且豐富的一生經歷。在《貝隆夫人》音樂劇中字句音節的連串,組成了連貫優美的音樂旋律,在人物臺詞的表達中也重視和歌曲的配合,十分優美和有節奏感。在《貝隆夫人》音樂劇表演中有多種風格的音樂歌曲,如流行搖滾風等,這些歌曲貫穿了全劇的表演,沒有對不適當的音節進行生搬硬套,展現出音樂旋律之美感。觀眾通過觀看音樂劇《貝隆夫人》的表演,能感受音樂歌曲的魅力,更容易融入音樂劇的故事情節發展中,提高了對音樂的審美認知,享受著這部音樂劇帶來的震撼與感動。在這部音樂劇中,融入了很多經典優美的音樂歌曲,其中對于《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歌曲的運用,表演者展現出歌曲中優美的旋律,發自肺腑進行歌唱,觀眾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品味歌詞。在音樂歌曲的帶動下,觀眾在觀看《貝隆夫人》音樂劇表演中,會聯想這部音樂劇的創作背景,感受著貝隆夫人在成長過程中展現出的人格魅力。在《貝隆夫人》音樂劇剛開始,流行搖滾風的《好一場大戲》(What a Circus) 的演奏,使得貝隆夫人葬禮安魂曲營造的肅穆悲傷的氛圍被打破。伊娃一步步成為阿根廷總統夫人,為了躋身當時的上層社會,攀附男性掌權者,同時她也展現出超強的交際能力與卓越眼光,敘述者對于主角貝隆夫人的態度是不同的,留給觀眾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支持觀眾從多個視角分析貝隆夫人的行為。
三、《貝隆夫人》音樂劇中的人物塑造
我國觀眾最熟悉的音樂劇《貝隆夫人》是由麥當娜作為主演,電影版本中的音樂表演也極具張力。而在音樂劇《貝隆夫人》的來華巡演中,新版本更加突出了諷喻,與其他演出版本有著一定的區別。在電影中,對于貝隆夫人的塑造,表現出了她的交際手腕與人生經歷,更強調貝隆夫人是值得同情的,而新版本強調了貝隆夫人的野心與強勢。
(一)合理解釋貝隆夫人的野心發展
首先,音樂劇《貝隆夫人》合理解釋了貝隆夫人在成長過程中的野心發展,強調貝隆夫人在幼年時由于私生女身份受到很多限制,如貝隆夫人甚至不能參加生父葬禮,也講述了貝隆夫人在少女時期,被相戀的情人無情拋棄,也因此黯然神傷。在音樂劇中,對于貝隆夫人生活經歷的描述,讓觀眾更好地了解貝隆夫人幼年時期和少女時期的不幸遭遇,為后續貝隆夫人要躋身上層社會而選擇不擇手段埋下伏筆,也獲得了觀眾對于貝隆夫人的同情與理解。其次,在新版本中,導演丹尼爾著重介紹了《貝隆夫人》音樂劇中的歌曲,其中《你必須愛我》是由韋伯針對電影版寫出的歌曲,并應用在音樂劇表演中,音樂劇表演的風格與節奏非常符合。在以前的播出版本中,有一個場景是貝隆夫人始終凝視著貝隆,同時貝隆和她雙手緊握,貝隆的眼神中透出了憐惜和無奈。在新版本中的設計,導演先安排貝隆夫人進行獨自演唱,在貝隆夫人要唱完歌曲之后,貝隆從黑暗中走到貝隆夫人面前,能夠讓觀眾感覺貝隆夫婦兩人之間保持著政治上的互惠互利關系,合理解釋了貝隆夫人的野心。
(二)突出展現貝隆夫人的柔情與強勢
在音樂劇《貝隆夫人》表演中,麥當娜扮演的貝隆夫人展現出了更多的脆弱與柔情,在新版本中的貝隆夫人要更加強勢。通過歌聲進行分析,表演者要唱出貝隆夫人在處事等方面的強勢,通過演唱《一個全新的阿根廷》歌曲中,表現出貝隆夫人的強大氣場。在音樂劇《貝隆夫人》表演中,貝隆夫人用手段驅逐貝隆前女友,配合強硬的口氣與聲調,和貝隆前女友的柔弱空靈的聲調,形成更加鮮明的對比。表演者對于這部分的演繹,更多是進行譏諷和斥責,回應權貴時使用諷刺的語氣,很有氣勢。與此同時,在音樂劇《貝隆夫人》中,著重對貝隆夫婦之間的情感進行刻畫,展現出浪漫色彩。例如,在演唱《一個全新的阿根廷》時,因為貝隆入獄,貝隆夫人四處奔走求人救貝隆,也配合展現出貝隆夫婦結婚等多個場景。而在演唱《你必須愛我》時,貝隆推著貝隆夫人的輪椅,非常體貼地照顧她,兩人一同回憶所經歷的美好過往,貝隆夫婦之間存在著深厚的夫妻情誼。
(三)暗示和諷刺了貝隆夫人的成長
在音樂劇《貝隆夫人》中,導演注重使用道具展現不同場景,有明顯的諷刺與暗喻意味,觀眾對此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晚安,謝謝你》歌曲演唱中的安排,將貝隆夫人的公寓門的設計是旋轉門,轉動一次門將送走一名前男友,同時貝隆夫人穿的睡衣,會因為男友身份地位逐漸提升變得更加高級,故事表演非常緊湊,張力十足。同時,導演對于上層社會人們對于權力的爭奪,進行激烈的角力,營造緊張刺激的演奏氛圍。貝隆夫婦吵架情節的設計非常巧妙,貝隆夫婦兩人保持著分床而坐,中間有一扇門隔開了兩人,象征著兩人因為爭吵而出現隔閡,和以往兩人擠在一張床上進行議政,形成更加鮮明的對比,諷刺了貝隆夫婦已經處于貌合神離的狀態。在電影版《貝隆夫人》中,觀眾對于貝隆夫人有更多的同情和憐憫,認為貝隆夫人的一生是演出了灰姑娘式的愛情劇,也有其他音樂劇版本,更多是增加了貝隆夫婦之間的浪漫成分。新版本強調了音樂劇《貝隆夫人》中的諷刺與暗喻的設定,能更好地深挖貝隆夫人這一故事主人公成長背后的種種原因。對于貝隆夫婦感情的處理,貝隆夫人在病重之際,和貝隆先生進行對唱,表現出貝隆夫人對未來的茫然無措。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觀看音樂劇《貝隆夫人》之后,觀眾對于貝隆夫人的評價是兩極分化的,有贊揚,也有嫌惡。在音樂劇《貝隆夫人》表演中,導演利用歌曲進行了不同情感的表現,同時通過描述貝隆夫人的成長經歷,更生動地塑造了貝隆夫人的多面形象。
【基金項目:四川文化藝術學院2023年教學研究與質量工程項目:《音樂表演專業“產、賽、教”融合的實訓教學模式探究》,項目編號:2023JY28.】
(作者單位: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賀蕾.音樂劇中歌曲演唱的戲劇性表達——以音樂劇《蝶》為例[J].參花(下),2023(10):95-97.
[2]吳綺楠.音樂劇選段《歌劇魅影》的音樂分析及情感表達[J].藝術大觀,2023(20):94-96.
[3]程夢雷.間離效果下的諷喻回歸評音樂劇《貝隆夫人》[J].上海戲劇,2020(01):33-35.
[4]趙懷超.安德魯·韋伯音樂劇《伊娃》的人物解讀[J].當代音樂,2019(0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