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茜 胡娟 周陽 張艷 闕麗

摘要:自2004年起,教育部多個文件提出應該重視中小學生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早已納入四川省中小學地方課程《生命·生態·安全》。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結合小學高段學生心理品質特點、區級心理測評結果,以“熱愛生命篇”“積極生活篇”“生涯探索篇”三個篇章構建小學高段生命教育課程框架體系,豐富小學高段學生的生命教育內容,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其學會珍愛生命。
關鍵詞:生命教育課程;課程評價;小學高年級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20-0027-04
一、引言
2021年9月,檢查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的心理測評數據時我們發現,在檢測的小學高段學生9類心理健康問題中,受欺凌、欺凌行為、自殺意念的人數比例超過了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抑郁、學習倦怠、焦慮、網絡成癮等比例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小學高段作為人生中一個關鍵期,是個體價值觀、責任感形成的階段,學生們心智尚未成熟,遭遇挫折時容易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因此,學生的現實狀況要求我們思考生命教育在學校基礎教育中的開展方式。
生命教育在國內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的一大主題。許多專家、學校和教師都在不斷地對其進行研究,教育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斷改進,但是依然在教師意識、教育方法、家校合作、學生體驗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尚未形成生命教育課程文化。
二、小學高段生命教育課程的目標制定
依據課程目標制定的方法,筆者所在的學校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錦馨分校主要從生源情況、心理學科及社會層面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學校“陽光、明理、篤行、善思、樂群”的育人目標,我們將小學高段生命教育課程的總目標設定為“錦馨成長路 花兒朵朵開”。
“錦馨成長路”意為學校將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充實豐富的生命教育的體驗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在課程體驗中思考,在感悟中有所收獲。
“花兒朵朵開”意為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朵花兒,在參與“成長路”的課程活動后,看見自己的成長,在接受來自內在和外在的能量后,能夠珍惜自己的生命,滋養自己的生命,綻放自己的生命。
三、小學高段生命教育課程框架體系建構
對于生命教育的內涵,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見解,馮建軍教授在《生命與教育》一書中指出,個體的生命可分為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三個維度。我們根據這三個維度將小學高段生命教育課程設置為三個篇章:熱愛生命篇、積極生活篇、生涯探索篇。每個篇章設置不同的分目標及篇章內容,如圖1所示。
(一)熱愛生命篇
篇章目標:了解生命的起源,感受生命誕生的漫長歷程和艱難過程,感悟生命的來之不易;喚醒生命意識,讓學生了解生命其實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熱愛生命篇是關于自然生命的學習。生命是我們生活和學習的前提,沒有良好的生命意識,就很難建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這一篇章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感受生命萬物誕生的漫長歷程和艱難過程,感慨生命的來之不易。讓他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喚醒生命意識,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積極生活篇
篇章目標:讓學生了解作為社會的人,要學會處理各種社會關系帶來的影響,例如自我的關系、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等。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挖掘內外資源,構建生命成長的能量支持圈。
積極生活篇是關于社會生命的學習,讓學生意識到,作為社會動物的人類,無時無刻不在處理著各種關系——和自己的關系、和他人的關系,需要學習處理各種關系的技巧,挖掘自我支持、同伴支持、家庭支持、教師支持等內外資源,構建生命成長的能量圈,讓生命得以在社會屬性下發展得更好。
為了達成讓學生更好地處理各種社會關系這一目標,我們提出構建支持能量圈的概念。支持能量圈包括自我支持、同伴支持、家庭支持、教師支持等四個板塊,讓學生在四個板塊中挖掘資源,蓄積力量,形成生命保護的支持能量圈。
(三)生涯探索篇
篇章目標:主要讓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以及興趣與能力和職業之間的關系,為生涯發展奠定基礎;引導他們發揚自己的優勢智能,憧憬未來。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職業生涯的生長期,對職業常識充滿了好奇。在這一時期,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有步驟、有計劃的興趣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發展自己的能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規劃未來,憧憬未來。
四、小學高段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
(一)以游戲的方式開展心理主題課堂
小學生最喜歡的課堂形式莫過于游戲,所以我們在課程實施中引入游戲,將主題課堂通過各種游戲串聯起來,讓學生在參與游戲中獲得感悟。下面以生涯探索篇中“趣繪未來”為例進行介紹。
例如,在本課的暖身活動“興趣動動動”中,以動畫的形式在屏幕上展示不同的興趣,如果學生喜歡屏幕展示的興趣,就舉起雙手晃動;如果不喜歡,就在胸前比×。在轉換階段的“興趣連連看”活動中,教師指導學生將不同的興趣和人物連線,興趣包括做實驗、書法、畫畫、唱歌等,人物包括愛迪生、王羲之、達·芬奇、周杰倫等。由此引發學生對課堂主題的興趣,初步認識興趣和發展的關系。接下來通過三個小型主題活動——“名人猜猜猜”“趣繪未來”“立足當下”,讓學生明白,專注當下、堅持興趣,最終才能實現理想。游戲的設計加上電子白板的運用,讓課堂更加有趣好玩,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更加集中,參與積極性高,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二)綜合實踐活動
1.自主探索,確定研究主題
在綜合實踐活動“探索生命的歷程”第一課時中,引入了“生命主題”的暖身游戲 “地球上面有什么”,學生們在規律的節拍聲中依次說出在地球上存在的生命名稱,充分感受世界上萬物共存的樣態。游戲結束后,學生自由討論話題“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思考關于“生命的歷程”這一話題中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是什么。充分討論后,每位學生在自己的學單上寫下1~3個自己覺得最迷惑(感興趣)的關于“生命的歷程”的問題。學生所寫下的這些問題將成為他們探索的主題,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主題,也可以選擇多個。
2.分工合作,完成主題學習
利用課間,學生們自由組合,尋找具有共同“困惑”的伙伴,組成3~5人的探索小組,并選取組長。如果沒有找到有共同話題或合適的組員,也可以邀請教師、家長加入,或自成一組。
之后,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別認領各自的學習任務,有的負責在網上查閱資料,有的負責去書店和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有的負責整理和編輯資料,有的負責制作PPT,有的負責向全班同學介紹小組學習情況及疑惑。分工后,組員們將按照各自的任務去完成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將小組學習資料整理成PPT并首先在組內分享,每位成員都可以進行補充,形成小組內主題學習成果。
3.互動分享,注重現場生成
在綜合實踐活動“探索生命的歷程”第二課時,由小組代表分享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分享內容包括小組成員介紹,分工介紹,學習資料查詢情況,疑問是否得到解決,遇到的問題等,分享人員由小組自行決定。學生除了學習本組同學整理的內容外,還可以仔細聆聽其他小組的學習成果。每個小組分享結束后,其他小組可以進行提問,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也可以補充。在這一環節,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時也要注意學生搜集的學習內容是否正確和規范,最后要對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給予肯定和鼓勵,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評價總結,指導生活實踐
小組學習成果分享結束后,每位學生都將完成學單的第二部分:在“探索生命的歷程”綜合實踐活動中,給你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是什么?收獲是什么?做得比較好和需要改進的部分是什么?最后一個部分由學生自愿選擇完成,可以是一項在現實生活中善待生命的小事,也可以選擇沒有完成的生命歷程相關主題繼續探索。
(三)“大白心TV”
“大白心TV”以卡通人物大白為主持人,面向高段學生招募小演員,通過校園心理劇,自編、自導、自演開展生命教育不同主題活動,通過演繹達到自助的目的,加強學生們對生命的關注。目前已完成的劇目包括《不可小看的自控力》《我要說:“謝謝你!”》《生命的延續:銀杏葉的故事續寫》《尋找最美的她》等。學校電視臺是學校自主管理,具有“校園性”、“電視性”及“教育性”等特點,我們將“大白心TV”每一期節目中學生編排好的校園心理劇通過學校電視臺展演出來,擴大宣傳,讓更多的孩子了解處理生活中不同關系的“小技巧”。
(四)心理游園活動
心理游園活動是一種集活動性、趣味性、體驗性和廣泛的參與性于一體的活動形式。我們抓住“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活動月”的契機,精心設計“生命教育”主題心理游園活動。在“心理游園活動一”中,我們根據活動背景及目的,聚焦活動目標:為了讓學生們“珍惜生命,關愛自己”,確定主題為“與大白同行 為生命喝彩”。在“心理游園活動二”中,我們根據教科院的要求,將活動目標設置為:以“三預”為背景,關注生命,建立及完善社會支持系統,尋找心理支持,確定主題為“構建支持能量圈 助力生命‘心成長”。
在“與大白同行 為生命喝彩”這個主題下設置了生命與個人、生命發展、生命成長、生命理解、生命與他人(合作)、生命的完整性等六個板塊,精心打造了心理游園主體活動。在“構建支持能量圈 助力生命‘心成長”這個主題下,依據本次活動的目標,我們將重點放在構建支持能量圈上,分別設置了自我支持、社會支持(包括老師和同學)、為自己賦能等活動。
(五)打造“課程logo”
我們設想的“生命教育”應該能讓小學生在輕松有趣的常態下探索生命知識,掌握愛護生命的技巧。 動畫《超能陸戰隊》中有這樣一位卡通人物,他溫暖、正直、有勇氣、有力量,善于和同伴合作并戰勝困難,他的名字叫作“大白”,人物形象和人物特質比較符合我們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正是因為大白擁有這樣一些人物特質,我們將大白作為生命教育課程的“吉祥物”、“同學”或“小老師”,在課程的不同板塊呈現,讓“大白”成為“課程logo”,有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形成課程文化。
五、小學高段生命教育課程評價
(一)嚴謹開展心理測評
我們通過心理測評(前測、后測)的方式繼續關注高段學生參與生命教育課程的情況,測評的方式分為區級統一測評、學校心海網測評、通過自編問卷了解情況等。
(二)注重學生活動中的評價
心理活動是否有效,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活動的感受性,所以我們在主題活動課堂、心理游園活動、心理團輔、綜合實踐活動等都專門設置學生總結和分享環節,以個人打分、小組打分、教師打分、家長打分多維度的打分形式對學生進行動態、客觀的評價,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在總結中有所感悟。
(三)注重對主題課程的評價
我們將嚴格按照心理活動課的四個板塊——暖身活動、轉換活動、主題活動、升華活動來構思和設計,教師之間互相聽評課,完善教案和課堂實踐。在課堂的實施效果上,我們也設計了一系列表格,對課程目標達成度、學生參與情況、課堂氛圍及效果通過10點計分進行評價。
六、研究成效
(一)學生方面
經過一年的探索,學生整體狀態積極向好。從遭遇心理危機的學生個案輔導來看,個案學生情緒穩定,愿意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學習上也變得更加主動,還會舉手發言,課間與同學自然交流,開心玩耍,自傷情況明顯好轉;從心理中心其他個案輔導來看,所接個案中存在嚴重問題的個案人數明顯減少,特別是高段學生自傷個案數量明顯下降,家長配合程度有顯著提升;從班主任反映來看,班級學生學習狀態良好,學習氛圍濃厚,人際交往的沖突比之前有所減少,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狀態都比較穩定。
(二)家長方面
家長輔導、家長小組、學校公眾號宣傳、書信等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生命教育這個話題,讓生命教育中的理念、方法、技巧進入家長的視線,讓他們轉變觀念,更關心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親子溝通時也更順利。
(三)教師方面
通過對生命教育的探索,了解生命教育的理論支撐、研究現狀,對生命教育課程的構建及實施有一定的認知和經驗;經過危機個案的處理及危機干預的講座和學習,學校教師對于生命教育的內容不像以前那么慌忙,而是更有意識,也更有方法關注生命,關注生命教育。
通過對生命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教師在構建課程方面有了更多的經驗,可以根據學生情況實施不同類型的課程,教育教學經驗不斷豐富。教師能夠將生命教育的研究用在危機個案的處理和學校危機干預的工作中,給予學生和家長更多支持,教師自身也能從中得到更多成就感和職業幸福感。最后,參與教師自身對生命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更易從積極的角度去思考生命和對待生命,讓自己的生活狀態上了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劉慧. 生命之美:生命教育的至臻境界[J]. 教育研究,2017(9):23-27.
[2]龐娜. 當前中小學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3]顧明遠. 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J]. 課程·教材·教法,2013(9):85.
[4]曾孟玲. 小學生命教育研究現狀(2630-4686)[J]. 教育研究,2020(1):153-154.
[5]肖川. 生命教育引論[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6]王穎. 中小學生命教育理念及實施策略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4.
[7]肖川,曹專. 生命教育:朝向幸福的努力[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20.
[8]劉宇嵐. 我國中小學生命教育發展現狀與推進路徑研究[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4.
編輯/張國憲 終校/黃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