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發展數字化農業是貫徹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鄉村現代化的關鍵舉措。在數字經濟推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我國對農村經濟數字化的實踐也取得顯著成效。目前,農村經濟數字化發展仍面臨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鄉村數字化人才短缺、農民數字素養相對不高和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完備的問題。因此本文從健全政府支持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提升農民的數字素養和加快建設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四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以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數字化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關鍵詞]數字經濟;鄉村振興;經濟發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7.032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07-0110-03
0" " "引 言
數字經濟是農業與工業經濟之后更高的經濟階段,與傳統的經濟階段相比,其作為巨大的裂變,被稱作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鑰匙”[1]。立足我國“三農”的工作重心轉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態勢,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深入地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的研發推廣。“三農”工作重心轉移為鄉村振興,意在加強農村的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數字經濟將成為重要的發力點和新動能。我國數字經濟正成為促進社會與經濟全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是助力鄉村建設、發展和治理的重要戰略。
1" " "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農業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對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數字要素的融入深刻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信息化、智能化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農業數字化為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結構優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和農業的經營與管理深度結合,打造出現代數字農業與智慧農業產業[2]。其次,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還體現在對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等方面的影響。基于互聯網平臺,農民可以便捷地在線上享受文化、醫療和教育等公共服務,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因地域問題而帶來的阻礙。最后,數字技能夠減少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延伸農產品的價值鏈,真正實現第一、二和三產業間的融合發展,還能夠為農民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采取智能化的方式對生產和銷售進行轉型,進而使農民的收入實現穩步有效地增長[3]。通過“數字化+農業”的深度融合,其一是形成生產和營銷等一系列的全產業鏈條,實現了產業鏈的更替和重新塑造,進而推動了效率的整體提升;其二是促進了農業的綠色生態化發展、精準化的生產,形成了穩定的生態環境。因此“數字化+農業”的新模式,可以使農產品保持暢通的供應鏈并且使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4]。實際上,鄉村產業的振興過程就是鄉村產業朝向現代化發展的過程,通過專業化、信息化、融合化、綠色化和集約化這五個維度,數字經濟對鄉村振興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極大地推動鄉村產業的現代化[5]。因此,通過發展數字經濟以推動鄉村振興的建設很有必要。
2" " "數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數字經濟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方面已成為新賽道和新希望。其不僅加快了第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還推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衍生了網絡經紀人、農村電商、物流配送等新業態新崗位[6]。目前,數字經濟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挑戰,比如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鄉村數字化人才短缺、農民數字素養相對不高和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完備等,致使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存在困境。
2.1" "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需要依靠法律政策、監督機制的引領。一方面,數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具體措施還不完善,目前的實踐經驗并未得到高效的凝練和推廣,導致部分政策和機制在落地的時候面臨著明顯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各種新模式和業態不斷涌現,但是由于存在執法效率低下、監管機制缺失的問題,致使數字經濟在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出現以次充好等現象,極大制約了數字經濟的助力效果。個別農戶甚至借用互聯網等渠道對農產品展開虛假或者過度宣傳,這不但會降低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任程度,甚至會影響農產品的整個消費市場[7],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阻礙農村產業的發展。
2.2" "鄉村數字經濟人才相對短缺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核心在于人才。相對于城市的數字經濟人才而言,鄉村數字經濟人才相對匱乏,很難滿足鄉村振興發展在人才數量、質量方面的需求,所以打造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成為當下的迫切需要。很多村民在思想上相對傳統,他們大多將精力和時間用到低效率的農業生產活動上,不太情愿花費時間投入于提高自身的數字能力,從而導致農村電商營銷、基礎設施服務等領域的數字經濟人才短缺,阻礙了農村數字經濟發展。另外,由于鄉村地區的收入水平較低,很難吸引到高端的技術人才,即使引進到相關的技術人才,也難以長久堅持下去。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以吸引外來人才投資建設、外流人才齊心返鄉,成為鄉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重大難題之一。
2.3" "農民數字素養相對不高
農民對于數字化技術的運用主要在于最基礎的通信、視頻娛樂、聊天交友等方面,尚未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以改進農產品的供應,而且數字化技術在智慧農業、線上教育等領域的使用和普及狀況更差。農村地區的剩余勞動力外流也是阻礙數字化鄉村建設與長久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大多數是老年人與受教育程度較低的鄉村居民[8],他們對新理念的接受意愿較低,對風險的心理承受能力通常也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其對新知識、新技術的運用,導致無法勝任數字鄉村的建設工作。
2.4" "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完備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化鄉村的全面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持,是農業邁向平臺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的關鍵紐帶。事實上,數字化鄉村的建設雖然正處于穩步推進階段,但是鄉村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薄弱。農業生產和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模式融合不足,不能夠充分利用大數據、5G等高新技術手段對農產品進行重新設計、包裝與銷售。另外,在電商與農產品流通的持續融合中,較多地區的農產品品牌存在實力低下、特色不鮮明的問題,難以有效發揮出品牌效應的作用,這不利于相關地區的產品開展數字化的生產經營[9]。農村在構建數字化生產、營銷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比較滯后,缺少經濟可行的智能化技術和設備。
3" " "數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對策
數字經濟憑借其兼具數字要素和技術的明顯優勢,將對鄉村振興產生極大的推動力。針對鄉村經濟數字化發展所面臨的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鄉村數字化人才短缺、農民數字素養相對不高和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完備等難題,本文提出健全政府支持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提升農民的數字素養和加快建設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等對策,以期充分釋放和發揮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潛力。
3.1" "健全政府支持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
政府在推動鄉村數字化發展的進程時,應從鄉村經濟的實際狀況出發,結合發展的特殊性,制定恰當有效的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一方面,政府可制定對農民的財政稅收支持、互聯網技術培訓、農業產銷網絡銜接等配套制度,鼓勵鄉村居民購置新型智能化機械設備,進而提升農業機械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為農民服務的數字化監督機制,同時使農民作為監管機制的主體,加強網絡數據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以免不法分子為了牟利而盜取農業數據;提高農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建立健全的營商法制化體系并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促進農業生產、銷售數據化和一體化。
3.2" "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建設高質量的數字化人才隊伍,是推動農村經濟數字化發展的前提。第一,通過設立獎勵機制并提供資金政策支持,吸引電子商務、農業科技人才,鼓勵大學生畢業返鄉參與農村數字化建設,吸納人才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第二,加強與農業類高校合作,選拔高質量數字化農業技術人才,到農村提供專業的數字技術指導,并對農業數字化人才開展定向培養,引進科研與實踐能力較強的技術型人才。第三,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示范作用,加強農村黨員干部、村委會成員的數字化意識,并借助當下的互聯網教育資源,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形式,對農民開展有針對性的實際操作演練和數字化能力培訓,進而使其可以盡快地適應智慧農業的發展,進而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力度。
3.3" "提升農民的數字素養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力量,數字經濟的助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鄉村居民的數字素養。一方面,轉變鄉村居民傳統的思想觀念。通過開設數字化培訓班,培養農民和農村企業的數字經濟意識,并結合成功案例經驗分享、大學生返鄉創業等形式,打破傳統農耕思想的束縛,實現農民自產自足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加大鄉村居民數字經濟素養的培育力度。通過培養掌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市場營銷相關知識、數字化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以解決“誰來種地”與“科學種地”的問題[10]。培訓重點可以放在農民易于理解的智慧農業、農村電商和直播帶貨等方面,鼓勵農民積極參與數字經濟的具體實踐,樹立新的發展理念。
3.4" "加快建設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
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網絡通信服務和設施落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地區的經濟活動,使大部分農民難以感知數字經濟帶來的便利,城鄉之間產生數字鴻溝。首先,在農村地區加快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業發展與數字技術更高層次的融合,不斷縮小城鄉間的差距,還可以通過財政補貼來減少農民尤其是低收入農民的負擔。其次,整合農村地區閑置的土地、設備和人力資源,建立農產品生產所需的基礎設施,并結合本地區自身發展的需要,打造具有本地鮮明特色的電子商務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最后,加快鄉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農業的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以促進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4" " "結束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任務仍然是在農村。鄉村振興作為推進我國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戰略舉措之一,是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是補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短板的必經之路。數字經濟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本文基于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提出健全政府支持政策體系和監督機制、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等促進鄉村振興的對策。今后,仍要將數字經濟和鄉村振興的緊密結合作為關鍵點,深入探討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有序發展的切實路徑,為打造和美鄉村、智慧鄉村,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出力獻策。
主要參考文獻
[1]楊佩卿. 數字經濟的價值、發展重點及政策供給[J].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0(2):57-65,144.
[2]關珊珊.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現實困境與路徑抉擇[J]. 農業經濟,2023(9):74-75.
[3]陳雪梅,周斌. 數字經濟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與實現路徑[J]. 理論探討,2023(5):85-90.
[4]嚴宇珺. 數字經濟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作用機制及實現路徑[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3(7):1-5.
[5]完世偉,湯凱. 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機制與路徑研究[J]. 中州學刊,2022(3):29-36.
[6]夏杰長,劉誠. 數字經濟賦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徑與政策設計[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42(9):3-13.
[7]馬國波. 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難點與化解機制[J]. 農業經濟,2023(11):47-49.
[8]李蓉. 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機遇、挑戰與實現路徑 [J]. 農業經濟,2022(10):31-33.
[9]楊寶珍,吳旻倩. 數字鄉村戰略背景下鄉村經濟發展的優勢、
困境與進路[J]. 農業經濟,2021(7):38-40.
[10]謝璐,韓文龍. 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助力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邏輯與實現路徑[J]. 農業經濟問題,2022(11):9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