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術編輯肩負著固化科研成果、助力科技發展的重任,應致力于打造更多高品質、有影響力圖書,為科技發展和知識傳播做貢獻。本文首先強調了學術出版編輯對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指出科技學術編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知識產品,促進了科技知識的傳播。其次,本文介紹了科技學術編輯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職責和價值,討論了如何借力前沿技術打造精品項目,以及如何確保出版內容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最后,本文強調了科技學術編輯應善用現有作者資源,構建優勢板塊,增強國際化視野,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學術編輯 科研成果轉化 精品項目
全球局勢瞬息萬變,需要科技創新驅動、學術成果加速應用。身處科技出版領域的一線,作為一名科技學術編輯深切體會到助力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沉淀精品學術著作,助力建設科技強國的重大責任。
一、科技學術編輯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科技發展促進了人類知識體系的更新和完善,對科技成果的梳理、傳播和普及,對于提升國民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科技學術編輯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其首要職責在于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更易懂、易用的知識產品,惠及讀者。尤其在科技領域,許多高深的研究成果往往藏于專業期刊或研究報告中,此時編輯工作就有了價值,協助作者將晦澀難懂的學術語言轉化為更加通俗易懂的文字進行表述,將繁雜的實驗數據轉化為直觀的圖表進行說明,使前沿科技知識得以有效傳播。作為科技知識的守護者與智慧薪火的傳遞者,科技學術編輯的價值絕非局限于文字潤色、規范體例等基礎工作,而是能夠以獨特的思維啟發作者思路、以敏銳的眼光甄選優質項目、以精準的策劃引領學術潮流、以嚴謹的流程確保圖書質量。
堅守崗位職責,著力推出更多學術佳作,幫助科技工作者全方位、深層次掌握國內外先進理論和前沿技術,為讀者提供知識獲取平臺,幫助學者探索學術無窮魅力,這是科技學術編輯的價值所在。也正如筆者所在的國防工業出版社的出版宗旨“傳播科技知識,為國防現代化服務”,編輯在科研成果轉化為學術著作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二、科技學術編輯對科研成果轉化的實踐
作為一名科技學術編輯,要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獨到的判斷眼光,要善于并合理利用國家政策和出版導向,精準挖掘并策劃具有極高價值和創新能力的出版項目。要關注科技發展動態,了解先進技術,善于策劃和集結某一科技領域的杰出專家撰寫高質量、有特色的書稿。本部分以本人擔任責任編輯的“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為例,論述如何借力前沿技術,出版有助于科技發展的精品圖書。
(一)洞悉行業熱點,策劃緊貼時代前沿科技
國防工業出版社建社69年以來,一直聚焦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電子等領域。六十多年來,國防工業社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不斷打造精品力作,策劃出版了一系列高水平學術著作。編輯通過策劃專題、組織系列出版物,有效聚焦和推動特定學科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引領學術潮流。
進入21世紀,我國在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有力支撐了海洋科學研究、經濟開發、海防建設等的迅猛發展,保障了高技術船舶、深海工程、智慧海洋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順利推進。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是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和海軍強軍戰略的重要支撐,材料則是船舶及海洋工程發展的根本和先導,一系列新材料與新技術的創新突破顯著增強了我國船舶領域核心技術與關鍵材料的自主保障能力。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始終致力于我國艦船材料研制和應用技術研究,由他們撰寫一套有關船海工程材料與技術的叢書是最合適的。2019年1月,國防工業出版社會同七二五所一起籌劃“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力爭充分反映我國在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2019年3月,召開叢書啟動會,對編寫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會議上明確了叢書定位:搶占學術和技術制高點,匯總該領域先進技術;注重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固化科研成果,為科研人員、技術人員提供有益的幫助和啟發。在海洋強國和海軍強軍的戰略指引下,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逐漸成為研究熱點,而“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的策劃和出版恰逢其時、順應潮流,能體現時代價值。這也是“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策劃和出版的深遠意義所在。
(二)確保內容品質,嚴守科學性與嚴謹性防線
科技學術編輯是科技成果由實驗室走向社會、由研究人員轉向大眾傳播的橋梁,通過對學術論文或著作進行嚴格的篩選和把關、對科研成果進行嚴謹的編輯和審校,確保圖書內容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和實用性,讓學術內容得以準確、及時地傳遞給廣大讀者。
2019年5月,國防工業社召開了第一次叢書編委會會議,對“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各分冊內容進行梳理,確保叢書整體架構完整,突出內容高品質。“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從策劃之初就秉持提高站位、凝聚原創的原則,詳細列舉并分析新材料、新技術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領域的具體應用案例,為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創新提供參考;依據國內外相關標準與規范,介紹材料選用、結構設計、制造工藝等內容,為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叢書兼顧理論與實踐,圖文并茂,有助于培養高層次人才。作為科技學術編輯應積極與作者溝通,協助提煉核心觀點,優化論述結構,使得高深的工程技術知識得以系統化、條理化,便于讀者學習、消化與應用。這種轉化工作不僅有助于擴大科研成果的社會影響力,也有利于激發新的研究思路,推動相關領域持續創新。
(三)保障圖書質量,做學術質量的守護者
高質量是學術出版的生命線。叢書的高質量出版離不開編輯、專家的辛勤工作。2020年8月,出版社專門召開了叢書編寫培訓會,會議上重點介紹了圖書出版規范和交稿要求,指出消滅常識性和科學性錯誤、圖表和公式標準化處理的重要性,為叢書的可讀性和后續出版的規范化做好鋪墊。“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各分冊初稿完成后,七二五所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參與審稿,確保書中理論論述嚴謹、數據資料準確、案例分析透徹、技術方案可行,使復雜的專業知識易于被讀者接受和掌握。
編輯在叢書的策劃和出版過程中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本書的出版都飽含編輯的心血。作為科技學術編輯,在叢書的出版過程中一定要參與到圖書的“三審”工作中,這樣才會對叢書體系和內容有更系統、更清晰的認識。同時,要親自與各分冊作者溝通、解決問題,把控好每分冊圖書質量,當好學術質量的守護者。
(四)調配作者團隊,延續科學精神
“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凝聚了各位專家學者的智慧,在圖書出版過程中,編輯積極與作者溝通,充分感受到學術的嚴謹性和魅力所在。叢書出版后,編輯對該領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積累的豐富知識與經驗對于每個編輯來說都是一筆寶貴財富。通過項目出版,編輯與作者團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得到了作者的認可與尊重,這對于每個編輯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也是編輯不斷前進的動力。
叢書出版后產生的遠不止經濟效益,它給編輯帶來了更多啟發,意義深遠。通過出版“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與技術叢書”,編輯意識到了與科研院所緊密合作的重要性,后期又開展了“助力國防科技發展,走進科研院所一線”活動,走訪了武漢船舶科研院所。在與一線科研人員的溝通中,深入了解各個單位的科研特色與成果,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渠道。科研院所調研活動是出版社及時了解科研一線工作、高效跟進先進技術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更好指導科技成果固化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共同編寫出更多精品圖書,為傳播科技知識、推動科技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三、結語
每一個學術編輯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策劃板塊,即優勢領域。雖然出版事業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對于編輯個人來說,不應該“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什么領域都涉及,但哪一領域都沒做精、做細、做深、做透。作為學術編輯,要善用現有資源,構建優勢板塊。
出版工作任重道遠,作為學術編輯,我們肩負著固化科研成果、助力科技發展的重任。科技發展的迫切性和學術編輯的重要性相輔相成,我們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樹立高尚的職業目標,致力于打造更多高品質、有影響力的佳品力作,為科技發展和知識傳播做貢獻。
(作者單位系國防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