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志書作為資料性工具書,涵蓋全面,內容廣泛,參與人數眾多,其出版工作復雜,而編輯提前介入,可有效提升成稿質量。本文首先分析了編輯提前介入的作用,進而提出提高志書質量的高效方法:高度重視專業出版社、專業編輯在志書編纂出版中的重要作用,盡量邀請編輯提前介入,這樣既能提高志書編纂效率,又能減少志書差錯率,提高志書質量,一舉多得。
關鍵詞:編輯提前介入 界面 志書 編纂質量
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頒布的《地方志書質量規定》第三條規定:“志書質量的總體要求:觀點正確、體例嚴謹、內容全面、特色鮮明、記述準確、資料翔實、表達通順、文風端正、印制規范。”志書作為記述歷史的傳世之作,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除了遵守圖書質量有關規定,特別要注意專業質量,包括:框架合理、體例得當、內容豐富、有存史價值、特色突出等。
《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志1993—2022》系列作為中國石油開展海外業務30年來第一部志書,需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全面、系統、客觀記述中國石油海外業務發展情況及取得成績。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沒有編纂經驗,因此選擇了既有石油圖書出版經驗,又有志書編纂經驗的石油工業出版社作為出版單位。出版社很重視,成立以年鑒與史志出版分社為主的項目組,從框架設計、專家選擇、業務培訓、體例、內容、裝幀、送審等環節進行提前介入。筆者認為,針對志書“體例獨特、涉及面廣、眾手成書、體量巨大”的特點,提前介入有助于提高志書整體質量。
一、提前介入的作用
所謂提前介入就是出版社編輯在志書開始組織的時候就介入編纂工作,把問題解決在書稿送交出版之前,進一步提高志書內容質量。清代章學誠認為,一部志書的優劣一般從三個方面來衡量:史家法度、方志體例和內容價值。[1]提前介入要把握好這三個方面的關鍵環節,做到“既不越位,又有所作為”。
通過出版社多年的實踐,按照國家有關出版法律法規和規范要求,送出版社的志書稿件普遍存在硬傷,很多是比較低級的錯誤,甚至有些志稿框架設計不合理,寫作出發點、編排體例等存在缺陷,達不到“齊、清、定”的交稿要求。提前介入可以有效避免稿件出現硬傷,從根本上提高志書內容質量。眾手成志,志書的成稿需要成百上千的作者、領導、專家和參與者付出艱辛的努力,也就是說,志書的編纂是作者單位的事。出版社作為出版單位,利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提前建議和引導作者按照現行志書編纂規則編纂,不越俎代庖。作者和編輯共同協作完善志稿,事半功倍。
(一)提高政治站位
志書作為權威的資料性工具書,代表官方的立場,俗稱“官書”,在政治上絕對不能出問題。編輯長期從事出版工作,具有政治敏銳性,嚴格執行《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出版活動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傳播和積累有益于提高國民素質、有益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豐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作者和編輯共同把關可提高政治站位、杜絕意識形態問題。
(二)助力組織協調
編修志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文化工程。眾手成志,關鍵在于組織協調。在作者不知道如何著手編修工作的時候,編輯依據成熟的“一納入,五到位”工作機制提出建議,幫助作者少走彎路。[2]一是領導重視,修志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編修工作才能深入開展,志書質量才能得到保證。二是組織保障,成立修志辦公室,確定修志辦公室領導和辦事人員,聘請退休老同志和相關專家全程督辦和指導修志工作,順利推進工作。三是經費保證,除了保證聘請人員的工資待遇,重點保證修志過程中出差、參加培訓以及日常的辦公費用,還要保證資料收集、編輯出版等相關費用,有力保障修志工作順利進行。四是人員到位,形成修志辦公室、專家、各單位領導、各單位撰稿人、各單位收集資料人員協同作戰的工作格局。各單位在人手緊、業務工作十分繁忙的情況下,抽出人員負責修志工作,把任務落實到科室,分配到個人,一級管一級,一級抓一級,層層負責,層層落實,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修志網絡。五是條件到位,就是給修志工作提供物力保障,包括辦公條件、資料查閱條件、交通通信條件等。
(三)規范志書體例
《地方志書質量規定》第三章對志書體例做了專門的規定,包括堅持志體、凡例應包含的內容、志書名稱、志書體裁(述、記、志、傳、圖、表、錄)的運用、篇目設置等。編輯對照這些要求,為作者提出修改建議,提前規范志書體例,避免走彎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質疑收錄史實
志書有“存史、資政、育人”功能,準確、真實是基礎。如果志書的史實出現問題,不但影響志書權威性,還會貽誤后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編輯利用專業技能,依據文表對照、文圖對照、前后文比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等手段,對相關內容提出疑問,撰稿人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確保史實準確無誤。
(五)制訂行文規范
國家出臺一系列編輯出版規定,出版社都需要嚴格遵守。如果在編校質量上出現問題,就是出版硬傷,編校質量超過萬分之一的出版物即為不合規品。編輯提前介入,有效降低出錯幾率,特別是統一性和邏輯性方面得到保證。
(六)提醒保密審查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報刊、圖書、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的編輯、出版、印制、發行,廣播節目、電視節目、電影的制作和播放,網絡信息的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應當遵守國家保密規定。編輯提前介入,提醒撰稿人在利用資料時要規避可能泄密的內容。比如涉及國界的地圖,還在保護期的技術資料、敏感人物等。降低后期保密審查的難度,規避失泄密風險。
二、提前介入的實踐應用
由于《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志》系列志書有23個卷本,體量大,參與人眾多,前后與作者召開審稿會議200余次。編輯提前介入從2020年10月開始,至2023年12月定稿,橫跨整個志書編纂過程。
(一)組織架構
編纂企業志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文化工程。企業志書涵蓋企業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和現狀,涉及面廣。編輯建議作者參照地方志工作的體制機制“一納入,五到位”,“一納入”就是把修志工作納入各單位考核,“五到位”就是領導到位、機構到位、經費到位、隊伍到位、條件到位。完備的組織保障確保編纂工作順利開展。
(二)專家隊伍建設
作者單位第一次編纂志書,從組織、收集資料、編寫初稿等各方面都是第一次,需要專家指導、協助。編輯建議作者邀請三個層面專家,一是志書編纂專家,全程指導編纂工作;二是了解上級公司全局的專家,避免出現宏觀史實錯誤;三是本公司各方面專家,主持編纂工作。
(三)業務培訓和理論學習
志書編纂有其特殊體例和章法,主要采用述、記、志、傳、圖、表、錄七種體裁。編輯利用專業知識從資料收集、資料整理、各種體裁初稿撰寫、行文規范、文體文風等方面開展業務培訓,促進撰稿單位快速上手開展志書編纂工作。同時邀請業內專家開展多層面多角度業務培訓,促進志書編纂工作。另外,提供國家出版法規和志書編纂質量規定下發學習參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關于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定》《地方志書質量規定》等。這些文件規定對志書編纂出版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和要求,范圍寬泛,內容詳細,要求具體。涵蓋了組織領導、指導思想、志書斷限、基本原則、資料收集、編寫方式、編寫規范、體例篇目、結構層次、出版印刷等方面,通過認真學習,是保證志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四)框架設計
框架設計是志書編纂的第一項工作,也是提高志書質量的基礎。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發布的《關于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地方志的篇目設置,應合乎科學分類和社會分工實際,突出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做到門類合理,歸屬得當,層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強求一律。”編輯與作者單位一起參與框架設計,建議結構形式采用篇章體,層次安排基本原則“橫排豎寫”,依據實際情況,重要的事項可提級升格,體裁為述、記、志、傳、圖、表、錄,以志為主體。總部設11部分志,地區公司設7部分志,項目公司設5部分志,全套志書共設23部分志。這樣的優點有:一是志書的整體性、綜合性較強,門類齊全,內容完整,結構嚴謹,分類科學;二是志書篇目的系統性較強,避免了種概念與屬概念并列的弊端,將幾個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歸并為一志,再按一個志的規模設計篇目,上下相轄,左右平行。
(五)體例規范
出版社編輯參加100多次稿件研討會,在體例規范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1.統一全書結構
志書稿件大部分使用篇章節目體,但仍有少部分內容使用條目體,建議統一為篇章節目體,消除混用問題。
2.強調橫排豎寫
橫排豎寫是志書的重要特點,編輯按照“橫不缺要項,縱不斷主線”的要求,對稿件進行梳理,該補的要項建議補充,主線不清的也建議補充材料,全面、系統展現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各項工作發展情況。并且建議做到橫排有度、縱橫相宜。[3]志書按照篇、章、節、目、子目層次橫排編纂,一般到目、子目開始縱寫,有的到節就可以縱寫。如果還要往下分,具體到某個事物,就會割裂一類事物的整體性,無法反映這一類事物的宏觀面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縱寫固然是以時間為序,不斷線地記述,但不斷線不是記流水賬,而是充分總結提煉不斷主線。由線而寫到面,線面當中突出點,以點連線,以點支面,點、線、面協調配合,比較清晰、全面而又有重點地寫出事物的歷史與現狀。為此,編輯建議設置全書的概述和各篇章的無題序,以加強縱觀性的敘述。
3.強化述體的作用
志書稿件存在不少流水賬式、工作總結式寫法。編輯建議進行總結提煉,抓住關鍵時間節點,反映事物開端、發展、結果的發展規律,把事物發展脈絡清晰呈現在讀者面前。
4.述而不作貫徹始終
述而不作是志書記述事物的一個基本原則。志書不是評論歷史的書,不是史論。多余的話不但不為志書增光,反而為志書減色。編輯建議:志書記述事物必須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客觀記述,切勿隨心所欲、亂加刪改,體現志書的真實性、客觀性和資料性。述而不作,并非機械地編排史料,而是有選擇、有觀點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將觀點和經驗教訓通過史實的記述恰當地反映出來。
5.詳略得當
撰稿人與編輯溝通過程中提出早期資料無法找到或資料匱乏的問題,并且表達了對于如何撰寫出高質量稿件的困惑。對此,編輯建議:應盡可能找全資料,全面系統記述事物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在撰寫初稿時也要注意詳略得當。一是詳今略古,詳寫當代事物,略寫古代事物;二是詳異略同,詳寫不同的事物,略寫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三是詳主略次,反映事物本質屬性、體現規律的主體內容詳寫,特別是有代表性的階段和重要轉折點要詳寫,非本質的內容、與主體無關的內容、一般過程略寫;四是詳點略面,詳寫典型性的事物,略寫概括性的事物。
(六)史實核定
經過多次稿件研討會,編輯發現《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志》初稿在史實方面的幾大常見問題:一是記述要素不全、不準、相互矛盾,比如時間、地點缺失,事件重復且相互矛盾等。二是文件、管理規定等名稱不準確。三是部分地名、事件名不準確。四是機構名稱幾經變更,沒有按照當時的名稱記述。五是數據不準確,正文數據與表中數據不統一、分項之和與總數不符、百分比不準確、多處出現的數據相互矛盾等。經過作者認真仔細查對原始資料,一一核實并修改,在出版前消滅了大量硬傷。
(七)文約事豐
志書要做到文約事豐、言簡意賅,編輯在審查《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志》初稿的時候發現部分章節內容冗長、資料性差、信息量少,問題集中在行文不精練、科技圖書痕跡明顯、沒有注重以事系人等,有針對性提出修改建議。[4]
一是刪除雷同或重復內容。撰稿人在收集資料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件事多處記述,編輯建議刪除重復內容,并依據重復內容完善保留內容。二是壓縮大事記。大事記有收錄標準,編輯在審讀過程中發現不符合標準的小事被收錄,大事記中記述的內容在正文中沒有相應記述,大事記與正文事實不符等,建議刪除不符合標準事條并與正文核對,確保記述史實準確。三是刪除名詞解釋等概念性記述。志書是記述歷史史實的圖書,不需要太多科學技術解釋的細節,由于撰稿人多是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專業人士,習慣性記述科技細節,編輯建議刪除細節,保留變化趨勢等歷史史實。四是壓縮會議內容。30年的發展歷史中有大量非常重要的會議,對讀者理解歷史脈絡很有幫助,但是不宜過細,編輯建議適當壓縮,體現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即可。
(八)行文規范
一是規范統一的單位名稱。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發展的30年間,公司名稱幾經變化,很容易給讀者造成困擾。編輯建議在各個時間段用具體的公司名稱,并括注簡稱。當概指公司的時候,用中油國際(CNODC),確保全書的統一。解決了撰稿人的困擾,為最終定稿奠定基礎。
二是規范注解的方式方法。志書中經常出現專有名稱和縮略語,一般人不易理解,影響志書的使用價值。編輯建議采用括注和頁下注的方式進行解釋。對于敏感人物的注解,建議引用最終處理文件原文用頁下注的方式注解。
三、結語
出版社項目組從提前介入《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志》系列志書編纂工作至出版,歷時三年有余,有痛苦有快樂也有收獲。最重要的是,在參與過程中找到了提高志書質量的路徑,形成了可借鑒、推廣的高質量出版志書的經驗方法。那就是要高度重視專業出版社、專業編輯在志書編纂出版中的重要作用,盡量邀請編輯提前介入,這樣既能提高志書編纂效率,又能減少志書差錯率,提高志書質量,實現出版社和作者單位的雙贏。
(作者單位系石油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