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明文中的“作假設”是一種尚未被總結研究的說明方法。作假設是為了將事物形象地說明清楚而做出的可能成立(或實現)及不可能成立(或實現)的構想。作假設的特點是能夠靈活生動地說明事物特征或解釋道理,而這種假定的情形尚未得到證明。說明文句中的“如果”“假如”“要是”等關聯詞常常就是“作假設”說明方法形式上的標志。
關鍵詞:說明方法;作假設;語文
說明文是說明事物的情況或道理的文章。[1]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客觀、科學、準確地說明事物的特征、本質及規律,揭示事物的概念,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和功能等,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和演變等。
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列圖表、分類別、引用等。另有一種經常出現在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比較特殊,它還未引起學術界關注,未被總結研究;它還常被教師、學者們當成“作比較”“打比方”或“舉例子”來分析講解;而實際上它具有不同于其他說明方法的鮮明獨特的說明特征,應該被界定為“作假設”。
一、作假設說明方法的內涵
說明文的“作假設”是為了將事物形象地說明清楚而做出的可能成立(或實現)及不可能成立(或實現)的構想。作假設說明方法的特點是能夠生動形象地解釋原理或說明事物特征,而這種假定的情形尚未得到證明。說明文句中的“如果”“假如”“要是”等關聯詞通常就是“作假設”說明方法在形式上的標志。
比如:“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腭,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語文》五年級上冊:《鯨》)
這是作者為了說明鯨魚的嘴有多大而假設出的一種情形,雖然鯨魚不可能張開嘴讓人站或者圍著桌子坐在里面,但作者通過作假設構想出的情形活靈活現,讓讀者深切地感知到鯨魚之大。此處作者如果使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來形容鯨魚嘴的長和寬,雖然準確科學,卻會枯燥乏味,不容易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一)說明文中的作假設與假設句不同
假設句是先假定一種情況,再重點陳述在這種假定情況下會產生的后果或會出現的問題,是證明論點正確的一種分析方法。假設句一般強調后半句。
比如:“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保ā墩Z文》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要鑒賞我國的園林),后一個分句說出在這種假設情況下會產生的結果(蘇州園林不該錯過)??梢姡僭O復句強調兩個分句之間是一種假定的條件與結果的關系。
說明方法“作假設”既不強調后果,也不強調條件與結果的關系;而是用假設出的情形生動地說明一個事物或一種現象,以啟發讀者思考,引起讀者興趣。
比如:“如果你對著一個以超音速移動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聽不見的。因為聲音根本就追不上他?!保ā墩Z文》五年級上冊:《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實際上,沒有人能夠以超音速的速度移動,作者做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假設,目的是為了形象地說明音速之快。此處運用作假設說明方法引人遐想,使表述充滿人情味和畫面感,語言活潑靈動又不失科學嚴謹。
(二)作假設與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不同
說明方法“作假設”常被人們誤認為“舉例子”,實際上,它不同于舉例說明方法。
比如:“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體?!保ā墩Z文》5年級上冊:《太陽》)
為了讓讀者深切理解太陽溫度之高,作者先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太陽“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直接、準確、有力;又做了一個假設,假定鋼鐵碰到太陽,堅硬的鋼鐵也會變成氣體;顯然,這里作假設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語言表達具有多樣性和形象性。部分語文老師和教輔書籍把這個句子的說明方法分析成“舉例子”,是不準確的;作者是假設鋼鐵碰到太陽,而不是舉一個鋼鐵碰到太陽的例子。
舉例子是列舉恰當的、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的特征。比如:“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保ā墩Z文》八年上冊:《中國石拱橋》)根據說明對象(我國的石拱橋),作者列舉了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典型例證;可見列舉恰當的例子能使說明更具體、更有可信度。
作假設不同于作比較。作比較是指為了說明事物的特征而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等加以比較。比如:“有的流星體運動的最大速度能達到25萬千米每小時,是火箭運動最大速度的6倍多?!保ā墩Z文》五年級上冊:《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作者將流星體運動與火箭運動速度作比較,突出流星體運動的速度之快??梢娮鞅容^能夠突出強調事物的某種特征。
作假設不同于打比方。打比方指利用兩種事物的相似性,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征,突出事物特點。比如: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語文》七年級上冊:《月亮上的足跡》)作者將火箭比作巨人,栩栩如生地說明了火箭的龐大雄偉。可見打比方能夠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二、作假設說明方法的分類
(一)正面的假設和反面的假設
1.正面的假設
從正面做出假設,來說明某一事物、某類現象或某種特征等。
比如:“如果按照光速運動,我們一秒鐘就可以沿著地球赤道轉7圈多,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保ā墩Z文》五年級上冊:《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作者為了說明光速極快,從正面假想人以光速繞著地球轉,以形象的假設和一秒鐘可以轉7圈多的數字讓讀者深切體會到光速究竟有多快。這段表達將理性與感性相結合,饒有趣味而又不失科學嚴謹。
2.反面的假設
提出一個反面的假設,從而更全面、更具體地說明某一事物或某種現象。
比如:“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雪、雨、露,沒有草、木、鳥、獸,自然也不會有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保ā墩Z文》5年級上冊:《太陽》)作者為了說明太陽對于地球上生命的重要性,從反面做出假設,設想出地球上沒有太陽的樣子,使太陽很重要這一點更具有說服力,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能夠實現的假設和無法實現的假設
作者使用作假設的說明方法,假定的情形有的能夠實現,有的無法實現,不管能否實現,都能達到清晰地說明事物及引人注意的目的。
1.能夠實現的假設
作者提出一種假設,雖然沒有親自通過實驗、實踐去印證,但只要時機或條件成熟就可以實現。
比如:“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樹上的窩里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保ā墩Z文》五年級上冊:《松鼠》)作者假設了一種有人觸動大樹的情景,以在此情況下松鼠的反映說明松鼠警覺的特性,這個假設是可以操作的,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經發生過。這段假設性的文字拉近了說明對象松鼠和人之間的距離,使表述生動活潑又充滿人情味。
利用“作假設”說明方法假定出的情形具有暫時性,一旦得到實踐印證,就成為現實,不再是假設。例如:“當你在路邊草地或自家庭院里發現一兩只從未見過的甲蟲時,你肯定不會感到驚訝?!保ā墩Z文》八年級上冊:《生物入侵者》)人是有可能在路邊草地或自家庭院里發現一兩只從未見過的甲蟲的,如果看到的人沒有感到驚訝,作者的假設就得到了印證。
不去描述檢驗后的事實而是做符合邏輯的設想,其妙處正在于能夠啟發讀者想象,并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躍躍欲試的感受。
2.無法實現的假設
作者假設出的情形是無法輕易實現或不會輕易出現的,但在邏輯上具有合理性,因此可以啟發讀者想象,在讀者腦海中呈現并得到認可,這種超乎現實的想象使說明文的表達更加新穎有力。
比如:“如果把直徑為1納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當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見納米有多么小?!保ā墩Z文》四年級下冊:《新奇的納米技術》)納米太小了,要“把直徑為1納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是無法實現的;而“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是可以實現的;用可以實現甚至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來類比一種無法實現的情況,這種基于類比的假設能夠加深我們對被說明事物(1納米很小)的印象。作者運用作假設的說明方法,聯系生活實際將抽象的數量(1納米)形容得準確、直觀;既可以讓讀者清晰地感知所介紹事物的特點(很?。?,也能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再如:“其實,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語文》5年級上冊:《太陽》)說明文要使用準確、科學的語言,所以作者沒有用“要走很多年……要飛很久”這樣的說法,而是結合列數字(三千五百年,二十幾年)的說明方法作假想。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作假設”不會破壞說明文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反而能讓讀者更清晰地感知這些數字。當然,人無法走到太陽上去,也無法坐飛機到達太陽,這兩個假設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而這種假設靈活有效、通俗易懂地說明了太陽距離我們很遙遠,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利用“作假設”的說明方法把自己基于現實想象出來的富有邏輯性的情景描繪出來,讀者通過閱讀激發想象,在思維空間將情景重現,實現更深層次對文意的理解,達到作者和讀者對所說明事物在認識上的契合,所以無法實現的假設同樣具有很強的說明力量。
三、作假設說明方法的作用
第一,語言表達生動形象,內容豐滿靈動,富有感染力。
作假設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被說明的事物栩栩如生,避免了客觀描述容易帶來的枯燥乏味。讓讀者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獲得審美愉悅和藝術享受。
比如:“如果沒有電,他們是要“罷工”的,果園那么大,到處是果樹,不可能讓機器人拖著長長的電線走來走去。你會想,可以用電池??!那就得經常給機器人充電或者換新電池。因為電池的電很快就會用完的,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讓果農在大片密密的果樹林里一個個地去找‘餓倒’了的機器人,那可太麻煩了?!保ā墩Z文》三年級下冊:《果園機器人》)機器人是離不開電的,作者假設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用電線,一種是用電池,都很不方便。通過假設,排除了這兩種可能,實際上也就排除了讀者的兩個疑問;從而使說明清楚、明白,用活潑的文字表述了豐富的內容。
第二,提升讀者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作者通過作假設說明方法創造一個新奇獨特的富有審美內涵的情境,讀者通過聯想或想象思維將情景在自己腦海中重現。作假設能夠啟發讀者思考,引起讀者興趣;讀者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審美力。
比如:“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語文》八年級上冊:《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在》)雖然現實中無法將兩大洲拼合在一起,但可以把地圖上的兩大洲剪下來,拼合在一起,這是很容易實現的一種假設。作者沒有親自實踐拼接,再把實踐之后的結果描述出來;而是利用作假設的說明方法提出設想,不僅闡明了兩大洲可以拼合的事實,而且啟發讀者通過看地圖去發揮想象,拓寬了讀者的閱讀空間,使表達含蓄有力,饒有趣味。
議論文中的假設論證法一般是從反面做假設來論證正面事理或從正面做假設來論證反面事理,已得到學術界較為充分地研究分析;而說明文中的作假設還未引起學術界重視,是一種尚未被總結的說明方法。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思維對所說明的事物做出設想或推測,推測在假想環境中會出現的狀況,這種假想基于現實、符合邏輯,能夠引起讀者共鳴,增強說明力量。
我們以中小學語文教材所收的說明文為例,討論了其中的“作假設”說明方法,這將有助于加深老師和學生對說明文篇章的理解,有助于把各種說明方法梳理得更加清晰,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說明方法,能夠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說明文撰寫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233.
[2]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劉玉環,五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責編:芮瑞;校對:夏家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