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經宮腔紗布填塞術+子宮動脈結扎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電腦盲選法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各50例。參照組實施宮腔紗布填塞術治療,干預組實施經宮腔紗布填塞術+子宮動脈結扎治療,比較兩組手術效果。結果 干預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無效率低于參照組(P<0.05);干預組24 h出血量少于參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術后體溫低于參照組(P<0.05);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兩組術前健康調查簡表(SF-36)及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干預組SF-36高于參照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經宮腔紗布填塞術+子宮動脈結扎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縮短住院時間,穩定患者生命體征,保障手術安全性。
關鍵詞:產后大出血;子宮動脈結扎;宮腔紗布填塞;并發癥;術后出血
難治性產后出血為臨床常見的分娩并發癥,其出血量可達1 500 mL。其中,70%~80%的產婦產后出血均由宮縮乏力引起,其他因素還包括軟產道裂傷、宮頸裂傷、胎盤滯留宮腔。產后出血通常發展較為迅速,需短時間內予以止血,避免患者因失血過多而出現休克甚至死亡。且產后出血還可引起一定的子宮切除率,對產婦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1~3]。為患者選擇適宜的手術治療方案,使其獲得最大利益,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4~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對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實施宮腔紗布填塞術+子宮動脈結扎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電腦盲選法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各50例。參照組年齡26~35歲,平均(32.65±4.91)歲;孕周35~41周,平均(37.96±3.16)周;初產婦21例,經產婦29例;體重45~80 kg,平均(75.28±4.10) kg;合并癥宮縮乏力11例,瘢痕子宮17例,前置胎盤22例;單胎妊娠24例;多胎妊娠26例。干預組年齡26~35歲,平均(32.68±4.18)歲;孕周35~41周,平均(37.98±5.18)周;初產婦22例,經產婦28例;體重45~80 kg,平均(75.27±3.90) kg,合并癥宮縮乏力13例,瘢痕子宮16例,前置胎盤21例;單胎妊娠25例,多胎妊娠2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產后出血量均≥1 500 mL;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前置胎盤、瘢痕子宮以及其他妊娠合并癥等高危因素;年齡26~35歲;研究樣本資料齊全;常規止血救治無效或使用宮縮藥無好轉跡象。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患有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病變;存在認知或精神障礙;合并糖尿病、低血壓或高血壓;存在傳染性疾病;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宮腔紗布填塞術治療。完善術前準備,將甲硝唑或碘伏浸潤的紗布均勻且逐層的填充至宮腔底,紗布末端需留置陰道內,以紗布末端長度超過宮頸口2 cm為宜;隨即對子宮切口進行縫合,注意避免將紗布一同縫住;在紗布留置24 h取出,并開展藥敏及細菌培養試驗。
干預組實施宮腔紗布填塞術+子宮動脈結扎術治療。宮腔紗布填塞術操作步驟與參照組一致。子宮動脈結扎術操作步驟為:于患者腹腔作一手術切口,并將子宮提出腹腔外,向對側牽拉至縫扎子宮動脈上行支;使用1號可吸收線的大彎圓針從子宮動脈上行支內側,按照由前向后的順序穿過子宮肌層,避免穿透子宮內膜;另按照由后向前的順序穿入子宮動靜脈外側無血管區域,將子宮動脈上行支進行打結結扎。對側子宮動脈上行支采用同樣方式結扎。術后密切觀察患者子宮出血、宮底高度以及生命體征變化,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量的止血劑、宮縮劑和抗生素治療,并詳細記錄治療前后相關實驗指標。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有效,患者術后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出血量顯著減少,顏色呈暗色,子宮逐漸收縮,尿量正常;無效,患者術后各項生命體征惡化,出血量未減反增,顏色呈鮮紅色,子宮未見收縮,尿量減少。(2)比較兩組24 h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體溫:將紗布進行稱重的數值換算成出血體積即為24 h出血量,1 g≈0.95 mL。(3)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及疼痛程度:分別在術前術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6]與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7]量表進行評估。SF-36包括社會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以及軀體功能等項目,每個項目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VAS總分10分,0分為無痛;≤3分為輕微疼痛,可忍受;4~6分為中度疼痛,影響睡眠;7~10分為劇烈疼痛,嚴重影響食欲及睡眠。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干預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無效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24 h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體溫比較
干預組24 h出血量少于參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術后體溫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00%,低于參照組的2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4 兩組SF-36和VAS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干預組SF-36高于參照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剖宮產能夠有效解決患者胎盤異常及難產等問題,但對產婦身體損傷較大,在術中極易出現意外情況,如難治性產后出血,失血量大時,可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8]。為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尋找快速有效的止血方式是臨床產科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了解子宮解剖結構和不同血管關系的前提下進行子宮動脈結扎術,能夠充分降低對子宮的二次傷害,而術中予以適量的抗生素與縮宮素能夠顯著提高結扎成功率[9]。產婦妊娠期間,其子宮90%的血供均來源于子宮動脈,其余來源于陰道、子宮頸、卵巢等血管。子宮動脈在子宮峽部又被分為宮頸支和宮體兩部分。宮頸支供應著陰道、子宮頸以及子宮峽部三分之一的血液循環;子宮動脈上行支主要位于子宮側壁上行,可供子宮體血液循環,對卵巢支和卵巢動脈輸卵管動脈支具有吻合作用。結扎子宮動脈總支或子宮動脈上行支能夠快速建立側支循環,對子宮具有良好的保護性,能夠在結扎后促進血管再通,且對再次妊娠及分娩無任何不利影響。宮腔紗布填塞術通過無縫填充患者子宮,能夠有效降低術中失血量,對子宮加以保護,避免患者因失血過多導致子宮活性消失。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術后24 h出血量少于參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體溫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SF-36高于參照組,VAS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P<0.05)。究其原因,子宮動脈結扎術應用于難治性產后出血中能夠迅速幫助減少產婦出血量,同時能夠快速建立側支循環,極大程度防止子宮缺血壞死,促進血管再通,避免患者二次妊娠與分娩受到不利影響,進而提高產婦術后生活質量。宮腔紗布填塞術能夠對子宮血竇形成壓迫,促進心血管閉合,防止宮腔大量積血。當側支循環成功建立后,出血部位已形成牢固血栓,以此達到持續止血的效果[10]。此外,在紗布的壓迫下,子宮剝離面大量血小板能夠聚集成血栓,促進并激活凝血因子釋放,快速達到血液凝固的目的。兩種方式聯合使用可迅速控制術中出血量,有效降低子宮切除風險。
綜上所述,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經宮腔紗布填塞術+子宮動脈結扎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止血效果,縮短住院時間,穩定患者生命體征,保障手術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王冬雪,占敏,賈翠娟.陰道分娩產后大出血危險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的構建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3,22(1):58-62.
[2]張玲芳.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大出血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21,36(11):2603-2605.
[3]左坤,趙有紅,陳德,等.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23,39(2):132-136.
[4]折開娥,張凌燕,李虹,等.腹動脈球囊置入聯合宮頸提拉縫合治療兇險性前置胎盤產后大出血臨床效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20):3917-3921.
[5]符菲,萬章彩,韓毓,等.不同縫合術治療產后出血臨床療效及對手術指標、血紅蛋白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3,31(6):1306-1310.
[6]羅靜,姚陽,陳文忠,等.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麥角新堿聯合手術止血效果及對血D-二聚體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3,31(10):2421-2425.
[7]劉杰杰,范建靈,方晨,等.宮腔球囊壓迫、子宮動脈結扎和B-Lynch縫合在剖宮產難治性產后出血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1,46(8):1069-1073.
[8]劉麗華,顧紅,陳文玲,等.改良Hayman縫合術聯合欣母沛在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效果[J].局解手術學雜志,2023,32(4):350-353.
[9]陶麗,蘇葉舟,張英,等.剖宮產術中Bakri球囊填塞聯合改良Hayman縫合術對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療效觀察[J].皖南醫學院學報,2022,41(3):249-251,259.
[10]夏小燕,李燕旗,陳曉玲.子宮B-lynch縫合術與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治療產后出血效果比較[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2,30(9):210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