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濟學意義

2024-07-16 00:00:00鄭超愚
理論探索 2024年3期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創造快速增長、可持續發展和順利趕超的中國經濟奇跡。中國式經濟現代化的道路選擇和政策設計,包括在初次經濟起飛后的再次經濟起飛,人口、資源和環境約束的審慎超越,開放條件下現代產業體系的有效形成諸多方面的成功探索,具有拓寬和深化發展經濟學特別是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的重要理論貢獻,進一步明確和堅定了中國經濟發展長遠目標與積極政策相配合的核心戰略取向。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發展,經濟趕超,發展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24)03-0012-06

工業革命開啟了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演進的人類歷史變革,從此縱向演化的現代化過程以及橫向比較的現代性特征,定義和區別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排序全球國家和地區經濟發達程度。現代化進程中多年落后的歷史,自然形成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家地位,而歷經無數仁人志士的艱苦努力和曲折探索,經濟現代化成為中華民族的自覺命運選擇,更是中國共產黨立黨和執政的莊嚴政治承諾和不懈奮斗目標。從上世紀50年代的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到上世紀80年代的實現四個現代化再到如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國近80年的經濟建設歷史,始終貫徹著通過經濟趕超而快速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任務和路線〔1〕31。黨的二十大報告通過概括、總結和規劃、指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一步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經濟現代化已經創造并將繼續創造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中國奇跡,必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相輔相成而共同進步。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經驗實證和理論抽象中國式現代化問題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構建中國發展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即從中國道路到中國模式的理論化以及從特殊理論到普遍理論的一般化,并且系統設計后發國家經濟趕超的中國方案,應該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的迫切研究任務和長遠成長方向〔2〕。

一、發展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經濟歷史躍遷

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落后是全方位和多層面的,這可以參考格申克龍的落后性(backwardness)經典分析。不同于傳統經濟的停滯性,現代經濟本質上是進步的而且能夠實現長期持續增長。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提出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轉變的經濟起飛概念,指出經濟起飛的標準是可持續經濟增長,而經濟起飛的條件是大規模資本積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力量。新中國成立之前,由于長時間經歷戰亂和社會動蕩,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引,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著力恢復國民經濟,經過三年的努力完成土地改革,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實現了經濟持續增長,為后來的大力推進國家工業化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依據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論,中國經濟起飛始于1952年,從此中國經濟發展進入現代經濟增長階段。

中國經濟起飛發生在農業基礎脆弱、工業近乎空白并且受到嚴重外部封鎖的歷史條件下,不但需要完成一般經濟起飛必須完成的突破貧困循環任務,而且只能在相當封閉的條件下內向發展,不過也因此突破中心-外圍的國際經濟結構桎梏,從而避免了先發資本主義的中心掣肘而擺脫可能的外圍國家依附地位。

中國工業化采取優先發展重工業較為激進的趕超戰略,這也是中國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重工業明顯偏離勞動力過剩而資本供應有限的資源稟賦條件,其維持和發展以及國民經濟的基本循環要求國民收入分配的行政控制和強制儲蓄。“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通過對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的社會主義改造,形成公有制經濟的絕對優勢,奠定了國家直接進行計劃管理的所有制基礎;通過農業集體化運動,建立的農村集體所有制和農產品統購統銷制度,確保從農村和農業向城市和工業的國民收入進行剩余轉移。奧布拉任斯基的社會主義原始積累規律,客觀分析社會主義工業化資本積累的必要途徑,深刻揭示出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對集中計劃管理體制的內在制度依存性〔3〕。

1953—1978年間,中國經濟結構從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準工業國,重工業年均增長速度約為輕工業年均增長速度的1.5倍,工業化率每10年約增加10個多百分點。1978年中國人均GDP略超過200美元,重工業比重則超過錢納里標準結構人均收入1500美元的大國水平。計劃管理體制的確能夠在較為封閉落后的條件下強制經濟起飛,尤其是通過重工業的不平衡增長迅速建立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然而,由于重化工業的快速增長和國民經濟的快速工業化是以抑制消費而向重工業傾斜投資為代價的,結果是1953—1978年間年平均積累率接近30%,而居民和農民消費水平年平均增長速度僅為2%左右。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在經濟效率低下、經濟比例失衡、經濟波動劇烈、人民生活水平停滯等方面的負面效應日益嚴重,于是,在“調整、改革、充實、提高”指導思想下開始進行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拉開了中國經濟二次起飛的歷史序幕。

如果說原始的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是無條件趨同理論,那么羅斯托的經濟起飛理論就是以經濟起飛為條件的有條件趨同論,即認為經濟起飛后的發展中國家必然保持持續快速增長而成功趨同發達國家。然而,國際經驗反復證明,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飛后即使能夠保持持續增長,實際增長速度也可能相對緩慢,從而無法保證在可預見時間內趕超發達國家。在羅斯托的經濟起飛第一臨界閾之后,應該還存在所謂“富可收斂(rich enough to converge)”的經濟起飛第二臨界閾。只有跨越經濟起飛的第一臨界閾,發展中國家才能夠持續增長;只有跨越經濟起飛的第二臨界閾,發展中國家才能夠實現成功趕超。經濟發展過程是可停滯的甚至是可逆轉的,“中等收入陷阱”現象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經濟發展進程停滯而在經濟起飛第一臨界閾與第二臨界閾間長期徘徊。

黨的十二大提出的“翻兩番”經濟發展戰略,黨的十三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黨的十四大提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論等等,以及進入新時代最終集大成者的習近平經濟思想,積極探索中國經濟起飛后工業化深化和繼續趕超的發展戰略選擇及其制度安排。正是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有力支撐下,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化繼續深化,并通過適時補償發展農業和輕工業而得到均衡化調整。由市場機制和比較收益引導勞動力和資本的有效存量轉移,創造和獲取資源再配置的帕累托改善收益。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體系成功推進“三重主題”的協同轉型,即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體制改革,從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的對外開放,以及從準工業國向發達工業國進步的結構躍遷,順序超越若干發達國家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標志著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的再次經濟起飛。

二、人口、資源和環境的經濟發展條件性

同時作為經濟增長投入要素和約束因素的人口、資源和環境變量,其與經濟增長相生相克的雙向互動關系一直是經濟增長理論和發展經濟學的重要內容,產生了人口紅利、資源詛咒、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經典議題。“可持續增長+結構變遷=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按照這樣常規定義的可持續發展概念,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以人為本、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并且向未來負責、向世界開放的可持續發展過程和可持續發展結果〔4〕1。反思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經驗,展望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前景,正確界定人口、資源和環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正面或者反面作用,必須克服教條觀念束縛,在豐富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更為生動的理解和把握。

提倡人口消極作用而悲觀預測經濟增長趨勢的馬爾薩斯主義,提倡人口積極作用而樂觀預測經濟增長趨勢的反馬爾薩斯主義,二者對立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可以用人口論與人手論來形象概括。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和人口政策的大歷史分期,新中國成立初期屬于人手論壓倒人口論而鼓勵生育的歷史階段;計劃生育政策的出臺和施行屬于人口論壓倒人手論而節制生育的歷史階段;計劃生育政策的松動和改革,則屬于人手論壓倒人口論而鼓勵生育的又一歷史階段。將曾經的高速經濟增長歸功于過往人手論政策下人口紅利的滯后作用,依據人手論認為當前的經濟增長減速不可避免而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暗淡,如此偏頗的解釋和悲觀預測必然減弱中國經濟發展預期。

工業革命后的西方經濟成長史證偽馬爾薩斯主義的人口論,而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經驗也未證實馬爾薩斯主義的人手論。與人口紅利或人口詛咒相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球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實用主義的靈活審慎經濟政策,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著更為重要的決定性作用〔5〕。世界范圍內,人口紅利與高速經濟增長并不存在統計上顯著的因果關系。許多發展中國家具有龐大的年輕人口,卻始終處于低收入陷阱而難以經濟起飛,而某些發達國家在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下卻能繼續保持經濟快速增長。通過普及高等教育提升年輕人口的教育水平,開發中老年人口在知識經濟時代的腦力勞動優勢,按照國際優質勞動力的25歲下限來重新統計25~60歲勞動人口,中國優質勞動人口依然充裕,能夠保證未來十年至二十年中國經濟持速增長的勞動力供應。與此同時,生存工資水平由于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含義,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自然提高,單純依據勞動力工資上漲是無法判定勞動力供給的劉易斯拐點位置的。從宏觀經濟運行的視角考察,二元結構的現實存在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尚未達到劉易斯拐點的自然證據。

就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發生概率而言,資源紅利超過資源詛咒。不過,與人口紅利類似,資源紅利與經濟增長也不存在統計上顯著的因果關系。在中國經濟下行期,應特別警惕各種羅馬俱樂部式的增長極限論調。在地球封閉體系內,任何自然資源都是有限的,然而在工業革命前,絕大多數自然資源都是無開發價值的。正是基于對自然資源的持續開發利用,經濟發展不斷突破增長極限,人類創造出經濟發展無禁區和經濟增長無極限的人類文明史和人類發展史。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自然資源配置層面,面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同樣突出的問題,即在市場機制不完善和未來世代不在場的條件下,如何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體現后代的合法權益并形成完整準確的市場價格。正在進行的低碳化和數字化經濟結構轉型,與最初形成普遍印象的產品服務化和輕薄服務化從而微投資和輕資產趨勢不同,實際上需要大規模投資和大批量資源消耗,因之已經拉動普通金屬、貴重金屬和關鍵原材料價格的大幅度上漲。

先污染而后治理或者先治理而后污染,真實世界面臨的并不是這樣全是或者全否(all or nothing)的兩極化環境政策選擇。零污染容忍和生命無價的人本主義理念,當然應該予以充分肯定和大力弘揚。然而,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倒U型規律,新冠疫情期間采用的統計生命價值(VSL)精算指標,薩默斯的污染產業國際轉移假說,均表明人類社會在自身存在和發展過程中無法回避個體與群體的生命價值權衡抉擇。即使從發達地區向落后地區進行的國內產業轉移,在比較成本收益的經濟核算背后,也暗含著與薩默斯污染產業國際轉移假說的同樣機理。環境污染、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屬于“發展中的問題要靠發展解決”的典型現象。廣大人民的生命價值提升以及日益增長的對綠水青山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建基于中國經濟成長并且只能滿足于中國經濟成長。

三、現代產業體系與國際循環機制

按照輕紡工業化、重化工業化、高加工度化的產業結構工業化演進規律,中國經濟發展總體上進入了重化工業化階段并且向高加工度化階段過渡的工業化中后期。在東亞經濟發展的傳統雁行體系內,日本經濟發展的“加工·貿易”戰略,從靜態比較優勢出發追求動態比較優勢,將動態比較優勢轉換為靜態比較優勢,循環往復而持續升級產業結構。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仿效日本的“加工·貿易”戰略,按照工業化發達程度順序承接日本向外轉移產業。“亞洲四小虎”、“亞洲四小龍”與日本經濟,因此分別處于輕紡工業化、重化工業化、高加工度化依次遞升的經濟發展階段,重化工業從日本向“四小龍”轉移,而輕紡工業從“四小龍”向“四小虎”轉移。

然而,從1990年代起,東亞經濟發展的雁行模式發生嚴重變形,一方面,日本經濟的產業創新能力存在不足,無法向跟隨經濟體不斷轉移產業而引領東亞雁陣繼續前進;另一方面,中國同時從“四小虎”、“四小龍”與日本吸納輕紡工業、重化工業和制造業,卻未向外轉移成熟低端產業,其強大產業吸納能力阻礙了東亞經濟體系內的產業順序轉移。在當前和未來一個相當長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同時包含輕紡工業化、重化工業化與高加工度化的工業化過程,將繼續保持全產業鏈體系而提供國際產業成長的巨大空間〔6〕246。

除新冠疫情的自然沖擊外,中國經濟還經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比較嚴重的經濟發展壓力期,這均是由外部需求沖擊導致的。由于中國凈出口順周期波動,其經濟波動主要由外部需求沖擊驅動,而美國凈出口逆周期波動,其經濟波動主要由內部需求沖擊驅動。在內部需求驅動的美國經濟波動模式與外部需求驅動的中國經濟波動模式并行的國際經濟結構基礎上,美國經濟景氣通過國際貿易途徑向中國經濟景氣傳播,使得中國經濟周期耦合美國經濟周期。同時,中國經濟的二元結構意味著長期的超額勞動供給和超額資本需求,而農業部門與非農業部門的古典失業均衡是與經濟體制和經濟景氣無關的。不過,在經濟波動的周期層面,非農業部門存在凱恩斯失業均衡和消費不足均衡,其勞動力市場的超額供給與超額需求,分別表現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方向的回流與遷出或者其轉移速度的遲緩與快速。消費不足均衡狀態下的超額產品供給,僅表明非農業部門的產品生產超過國內需求。在包含國際需求時的國內市場可能是供給不足的,從而在國內市場產品過剩條件下出現超額勞動需求的悖論現象。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不但是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而順利成長后,中國經濟發展從以投資需求到消費需求、從外部需求到內部需求的基本需求驅動力轉換的自然要求,而且是在去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國際環境條件下避免凱恩斯失業均衡和消費不足均衡陷阱的必然選擇。次貸危機和新冠疫情以來的美國經濟衰退和復蘇,不支持勞動窖藏和去庫存假說,市場需求增加充分映射至生產擴張和就業增長,近期經濟擴張速度較歷史記錄更為迅猛。特別是從2017年起,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的正常關聯被扭曲,美國經濟景氣的繁榮和蕭條都會對中國經濟景氣產生影響。因此,新冠疫情后的美國經濟繁榮沒有明顯增加中國出口需求,卻導致人民幣貶值和吸引國際資本流出。當美國經濟轉折下行時,美國將因經濟蕭條減少中國對美國和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外貿出口,同時也將導致人民幣升值而進一步抑制中國出口需求。

四、后現代主義的經驗借鑒

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變異性,經濟增長理論前沿一直存在經濟增長之謎的不可知領域〔7〕403。新時代的現代化經濟體系自然具有不同于以往時代的新的經濟特點,例如信息化、網絡化和全球化的顯著特征,例如知識創新的首要作用,例如對生態和諧的極端重視,例如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充分反映了經濟發達和精神文明的最新高度。觀察和借鑒發達經濟體的微細層次,可以列舉、描述和概括總結現代經濟體系更加具體豐富的結構特征,進而成為對中國式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理論分析和經驗研究的重要事實證據。

首先應當明確在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現代化經驗的過程中,正如需要避免過度模仿的現代化陷阱一樣,同樣也需要避免反向學習的后現代陷阱。為此,必須警惕浪漫主義的傳統社會想象、生態主義的經濟增長批判和非理性主義對發展政策的否定。傳統社會的各種積極因素可以通過創造性轉換而進入現代社會,現代社會并不排斥當代社會治理所發掘的傳統鄉村資源。后顧是為了前瞻,回到傳統社會不是各種現代化問題的正常解決途徑。雖然公開反現代化的浪漫主義在人文領域以外影響微弱,但是同時應當防止隱蔽反現代化的生態主義和非理性主義,以所謂先行國家的后現代理論和先鋒經驗名義,誤導和干擾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取向和政策措施。

人本和理性是啟蒙運動的思想解放成果,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和諧統一的生態系統不能否定人類在其中的中心地位,也不能以不可知論消極對待現代經濟發展的不確定領域,放棄和否定主觀能動的經濟發展政策。多元性和多樣性不是反對現代文明的正當理由,后現代性也不是反對現代化的正當理由。發達國家在進入后工業社會的發展階段后,在高國民收入水平上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并非發展中國家可以據以決策的所謂基數與速度、效益與速度、質量與速度的替代規律。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應該是宏觀經濟穩定、微觀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經濟增長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本真要求。

經濟學自誕生以來,一直賦有沉悶科學(dismal science)的嘲諷名稱。究其原因,一方面,經濟學脫離傳統哲學人文學科而努力追求實證研究的硬科學品質,經常以人類社會的物理學自居,形式化建模和抽象化表達構成其主流研究范式;另一方面,不少經濟學家自覺不自覺地成為解構主義者,以經濟學教條來批判管理學經驗,以收入分配問題否定經濟增長成就,屢屢在經濟危機的嚴重階段和經濟結構的轉折時期悲觀預期國民經濟、世界經濟乃至人類社會的長期發展前景。

為科學化而在決定論(determinism)思維下解析經濟發展的全部因果聯系,進而在自認為完全認識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后,主張實際發生的經濟發展過程和結果是唯一可能的自然狀態,進一步落入宿命論(destinism)陷阱。最終在嚴重經濟蕭條和經濟停滯的歷史時刻,喪失應對的理論信心和政策能力,采取了失敗論(defeatism)立場而接受和美化經濟蕭條和經濟停滯現實,并且傾向于將經濟蕭條和經濟停滯的實證研究退化為對經濟蕭條和經濟停滯的合理化證明。從決定論到宿命論再到失敗論的上述“3D”知識路線,正是后現代主義經濟發展思想在經濟問題上的極致表現。通過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五、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和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遵循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次序,符合經濟發展階段演進的一般規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經歷了從傳統農業經濟到工業化,再到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的重要轉變。曾經設想的中國經濟超階段發展戰略,如在勞動密集型階段后跨越資本密集型階段而直接進入技術密集型階段,或者在輕紡工業階段后跨越重化工業階段直接進入高加工度階段,僅限于學術討論和思想實驗而未能成為成功實踐。主要發達國家當前的再工業化戰略,從相反角度反證現代化過程的循序漸進性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可超越性。所謂第n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只是以小時間尺度細分的工業革命和現代化歷史,并非對經濟現代化趨勢和階段的顛覆性革命。通過華盛頓共識與北京共識的比較可以得出,北京共識取得巨大成功的實踐,并不是為了證偽華盛頓共識,而是證實了中國道路選擇的正確性。中國經濟現代化的成功實踐也應該在現代化的道路層面上理解,應該擴展和深化而不是反詰和否定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礎。

經濟增長理論是不完備和不統一的,經濟增長的事后核算方法非常成熟,但工業革命如何發生以及工業革命后東西方為何分化的大歷史問題卻仍然是經濟增長之謎。盧卡斯指出經濟增長理論實際上是二元分裂的:馬爾薩斯模型描述傳統經濟的低水平收入均衡現象,索洛模型描述現代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現象,但統一馬爾薩斯模型和索洛模型從而能夠描述從傳統經濟到現代經濟結構躍遷的一般理論尚未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時間窗口,而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和現代化進程是預期依存和政策依存的,因而時刻面臨著悲觀經濟增長預期與消極經濟發展政策交互作用而止于自我實現的現實處境。只有樂觀預期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趨勢從而客觀承認當前經濟景氣的嚴峻形勢,特別是克服馬爾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偏誤,才能夠確立“樂觀預期+積極政策”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框架,設計和實施更加積極的中國經濟現代化戰略和經濟發展政策。

回顧初次經濟起飛后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在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過程幾度波折,與創造東亞奇跡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絕對和相對差距不斷擴大。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紀初,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然而,在次貸危機和新冠疫情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行回落,再次面臨能否以及如何實現經濟現代化的歷史挑戰。在金字塔形而不是紡錘體形的國際收入分配結構中,各國相對國民收入更大程度上存在著向下退步而不是向上進步的可能性。“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危險不是在中等收入水平上的長期停滯,而是滑落至低水平均衡的累積循環。推進高質量經濟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最重要最迫切的國際政治原因和國際競爭意義,就是中國經濟體系持續增長能力的重新獲得、培育和增強。

產業政策的新近國際經驗比較研究,使用蝸行、蛙跳、射月(moon-shooting)三種類型來比喻從消極到積極的產業政策取向譜系。消極無為的蝸行型產業政策注定失敗,以出口導向政策來校正進口替代政策從而恢復競爭中性原則的蛙跳型產業政策也難以成功。唯有目標長遠而行動積極的射月型產業政策,能夠取得產業發展成功和實現經濟趕超目標。對于赫希曼的經濟發展研究成果,學術界和決策界較為關注不平衡增長理論,卻忽視更為深刻和更有現實針對性的隱藏的手(the hidden hand)理論。在國際合作和國際援助項目的實踐經驗中,赫希曼發現宏大發展目標和艱巨發展任務對國家和個人發展能力的強勁開發、培育、牽引作用,相當于在經濟發展問題上同樣存在需求創造自身供給的凱恩斯定理。射月型產業政策、隱藏的手和反危機的凱恩斯主義需求管理,實際上共同蘊含著所謂小而不成(too small to succeed)的重要行為原理。在新質生產力基礎上和雙循環格局下,長遠經濟發展目標與積極經濟發展政策相配合,應該堅持和確立為中國經濟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和繼續加速趕超的核心戰略取向。

六、中長期經濟發展的速度目標和需求管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是對建設規模和增長速度正確的規劃設定〔8〕。作為增長型經濟周期,新冠疫情后的中國經濟正常化過程,必須依次經歷實際增長速度觸底反彈、實際增長速度恢復潛在增長速度、實際增長速度超過潛在增長速度而彌合通貨緊縮缺口的三大臨界態,而中國經濟的成功趕超,需要在保持持續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依次完成向主要發達國家的國民收入總量、人均國民收入、人均資本趨同的歷史性任務。

馬克思、列寧等經典作家,反復論述經濟增長速度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對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對于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決定性作用。這些具有理論意義和歷史意義的經典論述,當前更具有針對現實的宏觀經濟政策指導意義。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次貸危機以來實行以量化寬松為標志的極其積極的反危機需求管理,并且在擴大投資需求、增加資本積累、提升增長速度的傳統資源配置微觀效率方面,正在采取更加積極的政府干預促進措施。大規模投資和快速經濟增長,構成所謂投資、聯盟、競爭的美國國際競爭戰略的經濟基礎和核心內容。“高壓經濟(high-pressure economy)”理論中的積極需求管理思想,已經滲入一向保守穩健的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貨幣政策決策過程。

中國經濟的短期均衡狀態和長期發展趨勢,同時依存于中長期增長速度預期和需求管理政策取向。打破宏觀經濟分析的思想教條,不僅需要克服經濟增長問題上的馬爾薩斯主義和通貨膨脹問題上的貨幣主義,而且更需要警惕經濟結構問題上的準菲利普斯曲線。想當然地假設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結構調整間存在著類似菲利普斯曲線的置換關系,以經濟結構調整的潛在收益來合理化證明經濟增長減速的現實成本,將在經濟蕭條和經濟停滯的歷史條件下有意和無意地實行順周期緊縮需求的清算主義政策。面對繼續擴張而實時未知的潛在總供給能力,中國宏觀經濟管理應該采取微撞(fine-tapping)而不是微調的需求管理操作程序〔9〕120,兼顧資源充分利用的宏觀效率目標與資源有效配置的微觀效率目標,通過間歇性地擴張總需求,不斷探索潛在總供給前沿而達成最高可持續增長速度(HSGR),以避免不完全經濟復蘇和低水平均衡陷阱。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習近平經濟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2.

〔2〕劉 偉.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與內在邏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3(01):1-18.

〔3〕鄭超愚,沈 葳.市場深化與中國經濟的均衡發展〔J〕.財經問題研究,1999(10):3-9.

〔4〕詹姆斯·A.道,史迪夫·H.漢科,阿蘭·A.瓦爾特斯.發展經濟學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鄭超愚.中國經濟現代化與現代經濟體系〔EB/OL〕.http://econ.ruc.edu.cn/kxyj/mtjj/ef0703f88e42405189026ba5b9625d94.htm.

〔6〕楊瑞龍,等.全球經濟調整中的中國經濟增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7〕韋 爾.經濟增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8〕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深刻把握六方面重大關系的實踐要求 以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J〕.求是,2023(19): 16-22.

〔9〕鄭超愚.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的理論體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李 晶

〔收稿日期〕2024-03-20

〔作者簡介〕鄭超愚(1967-),男,山西繁峙人,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民經濟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99免费视频观看| 天天综合网站| 成人亚洲国产| 亚洲午夜18| 国产99精品久久|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日本影院一区|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天堂伊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swag国产精品|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人妖在线|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性视频一区|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久久黄色毛片|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欧美天天干| 欧美在线导航| 亚洲看片网|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日本精品影院|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在线|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综合网久久| 欧美亚洲香蕉|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高清码无在线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护士|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色天堂无毒不卡|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日韩第一页在线|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播五月综合|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国产18页|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