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種歷史記憶,更是一種精神財富。它蘊含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精神等核心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一、紅色文化的概念和意義
(一)紅色文化的定義與內涵
紅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歷史實踐結合而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其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
1.紅色文化傳承了革命歷史
紅色文化充分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樣的歷史,它貫穿于中國共產黨創建、發展、勝利的全過程,承載了厚重的歷史記憶。
2.紅色文化弘揚了革命精神
在中國共產黨一次又一次的奮斗中,產生了崇高的革命精神,像遵義會議精神、西柏坡精神、紅船精神等,這些精神歷久彌新,直到現在我們依舊能從中獲取不朽的力量。
3.紅色文化彰顯了革命傳統
回顧百年崢嶸歲月,中國共產黨一直以非凡的魄力與智慧,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這種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內涵至今仍是全體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紅色文化對錦州發展的意義
錦州擁有十分豐富的紅色文化,有效利用這些文化,能夠對錦州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首先,錦州作為遼沈戰役的重要戰場,擁有珍貴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承載了十分豐富的歷史記憶和革命精神,具有其他城市不具備的獨特的文化資源,這些資源為錦州的文化旅游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其次,紅色文化是人民群眾的精神支柱,能夠激勵一代又一代的民眾振興家鄉,奮力拼搏。遼沈戰役所體現出的攻堅克難、矢志不渝的大無畏精神氣概是錦州人民團結奮斗、開拓創新的重要動力。通過弘揚紅色文化,能夠推動錦州人民增強愛國情懷和集體榮譽感,上下一心,共同推動錦州的經濟社會發展。
最后,紅色文化是錦州城市形象的重要表征。城市形象是人們對這個城市所有要素集合的印象和感受,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的軟實力。依托錦州當地的紅色文化,可以塑造錦州的城市形象,將錦州打造成具有獨特性的、有辨識度的英雄城市,充分彰顯錦州風格,進一步促進錦州的城市建設和發展。
二、錦州紅色文化發展現狀
(一)紅色文化資源情況
錦州作為東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革命先烈在這里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錦州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感受紅色記憶。
錦州擁有眾多的紅色文化景點,包括遼沈戰役紀念館、塔山阻擊戰革命烈士陵園、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解放錦州烈士陵園、遼沈戰役紀念館、配水池戰斗遺址、黑山阻擊戰“101”高地景區、黑山阻擊戰烈士陵園、蕭軍紀念館、朱瑞烈士陵園、梁士英炸地堡遺址、白老虎屯戰斗遺址、牤牛屯黨員學習基地以及中共溝幫子鐵路黨支部活動舊址等。這些景點通過展示革命歷史的文物、圖片,讓游客深入了解錦州的紅色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增強了游客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目前,錦州市的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已經成為錦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根據遼寧省統計局統計的數據顯示,錦州市接待旅游總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2019年接待旅游總人數為3385.1萬人次,國內旅游總收入達到244.8億元,極大地推動了錦州經濟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1.紅色文化保護相對薄弱
錦州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然而,在紅色文化保護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關注并解決。
首先,錦州市對紅色文化遺址的保護措施相對薄弱。有些遺址的保護標準和保護方法不明確,容易導致紅色文化資源的破壞和流失。此外,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力度也較為薄弱,無法為紅色文化保護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其次,錦州市的紅色文化資源雖然豐富,但缺乏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和保護機制。目前,紅色文化遺址和紀念場館的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但存在部分責任劃分不明確、資金有限等問題,因此導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此外,有些紅色文化遺址和景觀還存在基礎設施不健全、周邊環境陳舊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
最后,紅色文化保護專業人才短缺。目前,錦州市對于紅色文化保護的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不足,缺乏專業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團隊,相關專業人才的缺失致使一部分紅色文化遺址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遲滯,進而給錦州當地的紅色文化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2.紅色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紅色文化教育的手段單一、宣傳方式不夠與時俱進。目前錦州紅色文化教育主要以傳統的講座、展覽和紀念活動為主,缺乏多樣化和互動性的教育和宣傳手段,這種單一的教育形式難以吸引年輕人的興趣和參與。
其次,紅色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升。錦州作為一個擁有豐富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的城市,更應該重視對紅色文化教育的深入挖掘。除了傳統的紅色歷史和英雄事跡外,還要重點關注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引導學生和社會大眾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3.紅色文化產業發展緩慢
目前,錦州的紅色文化產業已經初具規模,包括紅色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教育、紅色文化創意產品等多個領域。諸如紅色文化主題的書籍、文創產品、紀念章等不僅滿足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同時還為錦州市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然而,錦州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紅色文化資源利用不夠充分。錦州市作為遼寧省第一個解放的城市,有許多可以傳頌的事跡和紀念地點值得觀賞,但目前錦州市對這些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明顯不足,很多事跡沒有得到大力弘揚,許多景點都只是簡單地建設了地標性的建筑和雕塑,缺少深入挖掘和開發。
其次,缺乏具有文化內涵和時尚元素的紅色文化創意產品。雖然目前已經有一些文創產品推向市場,諸如遼沈戰役紀念館推出了紀念幣、文創優盤、紀念章書簽等紅色旅游文創產品,這些產品受到了廣大游客的好評,但錦州市紅色文化創意產品整體上還是存在著種類少、創意性不足的問題,這不僅導致游客在購物體驗上感到失望,同時也不利于錦州市的文化品牌建設。
最后,紅色文化相關產業鏈不夠健全。錦州市的紅色文化產業鏈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缺少相關的配套設施和服務,十分不利于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紅色文化助推錦州發展的優化策略
(一)加強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
1.建立完善的紅色文化保護機制
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明確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標準和方法,嚴厲打擊破壞和盜竊文物的犯罪行為。
其次,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整理。對錦州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梳理,通過應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將紅色文化遺產的信息進行數字化整理和保護,建立完善的檔案資料和數據庫,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傳承這些文化。
再次,加強對紅色文化遺址、紀念館、紀念碑等場所的保護和修繕工作。創新保護手段,針對不同的文物特點,采用不同的保護手段。例如,對于易受損文物,可以采用仿制、復原等手段;對于大型文物,可以采用現場保護和保護展示等方式。
最后,加強和外界的交流合作。加強與國內外相關組織的合作,分享經驗和資源,從而提高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水平。
2.加強對紅色文化遺址的管理
建立專門的紅色文化遺址保護機構或組織,積極吸納文物專家、公眾代表以及錦州市相關部門管理者作為成員。同時劃定各自的責任和職能權限,明確遺址保護范圍、牽頭部門、管理職責等工作權責,以提高管理效能。
3.加強紅色文化保護相關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錦州市可以通過建立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激勵機制,為吸引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使這些人才成為錦州紅色文化發展的助推器。其中重點引進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所需要的專業人才,如博物館學、考古學、文化遺產等專業。同時建立專業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團隊,為錦州市紅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此外,各紅色文化遺址部門可以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專業人才,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講解員講解大賽等,加強職工教育,以提升專業技術人員業務素質。
(二)加強紅色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引導公眾積極參與
1.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手段,轉變宣傳方式
通過制作有質感、獨具特色的或是趣味性較強的紅色文化短視頻,結合網絡媒體、社交媒體等渠道,以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的方式進行宣傳,向公眾普及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同時,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紅色文化教育。通過開展紅色文化夏令營、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引導青少年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培養他們對紅色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2.提升紅色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首先,加強師資培訓。加強紅色文化師資隊伍的培訓和建設,從而提高紅色文化教育的專業性和有效性。
其次,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積極弘揚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事跡,加大宣傳力度,讓民眾對革命先烈事跡耳熟能詳,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最后,引導社會各界參與紅色文化教育。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應積極引導和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紅色文化教育,鼓勵各類組織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傳承紅色文化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紅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1.深入了解紅色文化
在開發紅色文化主題旅游產品前,深入了解相關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比如遼沈戰役的歷史背景、相關事件以及內涵精神等,要理解其背后的含義和故事,為創新設計提供更充分的素材。
2.整合資源
首先,將有關文物、歷史遺跡、民俗文化等相關資源進行整合,打造完整的紅色文化主題旅游線路。比如近日錦州市社科聯和遼沈戰役紀念館聯合推出了《錦州“紅色地標”打卡地指南》一書,該指南介紹了60處確定為“紅色地標”的打卡地,并設計了六條“紅色地標”打卡線路,讓游客有更多的選擇和體驗。
其次,除了規劃,還要創新設計旅游路線。通過創新設計,將文化、歷史、民俗活動等元素進行巧妙融合,并加強互動性體驗,設計互動性強的活動,讓游客在參與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和參與感。
最后,可以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打造虛擬紅色旅游產品,如VR、AR等,提高游客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同時建立專業的服務團隊,提供專業、周到的服務,從而不斷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
3.加大政策支持,拓寬文化創意產品渠道
首先,錦州市可以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提供便利條件,鼓勵創意人才和企業研發創新紅色文化創意產品,鼓勵其推出類似紅色文化主題圖書、紅色文化衍生品等具有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的產品。
其次,可以引入外部資源,吸引一批國內外具有創意實力的企業和設計師來錦州開展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借助其經驗和創意,提升錦州的文化創意產品水平。
最后,可以通過文化創意產品展覽、推廣活動等,為錦州的文化創意產品提供展示和推廣機會,從而吸引更多的創意人才和企業參與。
4.推動紅色文化產業鏈的創新升級
首先,出臺相關政策和支持措施。錦州市政府可以在資金扶持、稅收優惠、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制定有利于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政策措施。
其次,加大對紅色文化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包括建設創意園區、文化創意中心等,為企業和創意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創作環境。
最后,積極推動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比如通過與渤海大學、錦州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促進科技創新與紅色文化的結合,從而推動產業鏈的創新升級。
(作者單位:錦州市委黨校)
作者簡介:劉艷茹,1993年出生,女,漢族,籍貫:河北省,助理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急管理。
相關鏈接
近年來,各地依托紅色資源和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綜合帶動作用,創新共建共享模式,帶動富民增收。
多地力推紅色旅游與演藝、農業、工業、體育、康養等產業融合,打造了集“養、宿、體、智、娛、旅、研、教”于一體的紅色旅游服務綜合體,形成包括紅色研學基地、紅色培訓基地、紅色康養基地、紅色文創基地、四大紅色經典演藝、民宿集群等的全新布局,實現矩陣效應,用紅色旅游的創新帶動城市的華麗轉身。
紅色旅游還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很多鄉村利用富集的紅色資源培育產業、豐富業態、促進就業,產業結構實現了從“農業為主”向“三產融合”的轉變,打造紅色研學、紅色味道、紅色民宿、紅色文創等特色產品,建設農家樂、鄉村民宿等。
大量紅色旅游資源分布在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革命老區。旅游活動、旅游消費以及旅游業的發展對于促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對于帶動革命老區增收致富等有獨特的作用。北京聯合大學旅游規劃與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張金山說,要不斷推動紅色旅游的轉型升級,積極謀劃體驗性、參與性強的紅色旅游項目,推動紅色文化與旅游業態的有機融合發展,以紅色文化為精神內核、以旅游業態為載體,相輔相成,盡量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游客消費,最大化發揮紅色旅游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