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業財融合在國企財務管理中受到廣泛重視。業務和財務的有機融合,能夠提升國企財務管理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業財融合、財務管理的概況,同時研究了業財融合背景下國企財務管理優化措施的重要意義,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有助于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增強工作效果、維護資金安全。通過分析目前業財融合背景下國企財務管理出現的問題,提出一系列優化財務管理的措施,如:培養專業優秀人才、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信息系統、健全內控體系,以促使國企財務管理工作能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順利開展,在提高財務工作效率的同時,充分發揮業財融合的作用,以達到優化財務管理的目的。
國企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優化財務管理工作,應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提升各項工作的效果,確保在新時期環境下,能夠通過有效的措施來增強財務管理工作和業務工作的融合水平。在財務管理為國企業務提供決策依據的基礎上,根據業務數據來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國企健康穩定發展夯實基礎。
一、業財融合和財務管理
(一)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是指將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有機結合,通過深度融合業務和財務,實現對企業的全面管理。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部門不再僅僅是一個負責記賬和報稅的部門,而是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到企業的戰略決策、業務規劃和風險控制中,其與業務部門相互協作,共同推動企業的發展與創新。
(二)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指組織或個人為了實現財務目標,有效地籌集、配置和使用資金,進行決策和控制的過程,其涉及資金的籌集與運用、投資決策、融資決策、資本結構管理、資金流動性管理、風險管理等內容,是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管理不再是單純地處理財務數據,而是與業務緊密結合,通過對業務數據的分析和解讀,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支持和指導。同時,業務部門也需要更加關注財務效益,與財務部門密切協作,共同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二、業財融合背景下優化國企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優化對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具有促進作用。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財務部門可以更好地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和問題,并且為企業決策提供更加精準的財務數據支持,從而更好地提升企業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業財融合可以促使企業更加合理地配置資金和資源,避免資金的浪費和閑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二)有助于增強財務管理效果
國企在業財融合過程中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優化,能夠深度分析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可以更好地發現和應對企業面臨的風險并及時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策略,以保障企業的財務安全。同時,業財融合可以促使財務部門更加關注企業的創新和發展,通過合理的資金配置和運營管理,為企業的創新提供有力支持,推動企業不斷進步。國企進行業財融合還能夠在綜合考慮財務和業務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全面評估企業績效,提升管理效果,使企業管理更加科學和有效。
(三)有助于提高國有資金的安全性
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國企優化財務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國有資金的安全性。一方面,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國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運營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財務風險,確保國有資金的安全性,防范各類財務風險;另一方面,業財融合有助于國oKQ418t0sAFQQBiJPBbIARkQ2jo9YJBWiRNpCKjMLCQ=有企業更科學、更合理地配置資金,確保資金合理利用,避免資金揮霍和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資金安全性。同時通過業務和財務的深度融合,國企可以更好地掌握資金的使用情況,避免資金滯留或閑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而增強國有資金的安全性。另外,業財融合有助于國企建立更全面、更精準的資金監管體系,以加強對資金流動的監督和控制,提高國有資金安全性。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國企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業財融合專業管理人才
財務管理需要專業的財會人才進行資金管理、會計核算和財務分析等工作,但是當前國企可能存在著財務人才短缺、財務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的問題,導致財務管理人員專業性不強。加之國企沒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一些能夠有效完成業財融合工作的財務人才,導致財務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業財融合工作的高效開展。
(二)缺乏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制度
目前一些國企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導致財務管理工作不夠規范、高效,不能滿足業務和財務融合發展的需求,不利于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
(三)缺少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國企業財融合工作帶來了新機遇,但是當前一些國企仍缺乏先進的財務信息系統,從而影響財務管理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進而影響財務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四)缺乏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內控體系
一些國企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可能導致財務管理中存在潛在風險和漏洞,影響國有資金的安全。同時缺少健全的內控體系,不利于及時發現財務管理過程中業財融合出現的問題,難以為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支持。
四、業財融合背景下國企財務管理的優化措施
(一)培養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人才
1.人才的選拔
國企應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通過面試、考核、能力測試等方式選拔具有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才。同時,也可以考慮引入外部專業人才,以補充和提升財務管理團隊的整體專業水平。
2.人才的培養
建議國企制定并實施專業化的培訓計劃,對財務管理理論知識、業務實操技能、財務軟件應用等內容進行培訓,幫助員工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通過崗位輪換,使財務人員都有機會參與到不同部門的工作中,以此來拓寬視野,提升綜合素質。首先,國企相關部門需要合理設置人才培訓的內容,帶領財務人員學習掌握財務管理基本原理,財務報表分析、成本控制以及預算管理知識,了解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掌握金融風險管理的方法,學習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方法,了解風險管理的工具和技術,熟悉財務軟件的操作和應用技巧,了解數字化財務管理工具的使用等;其次,國企可采用課堂教學、講座等形式,向財務管理人員傳授相關理論知識,并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財務管理人員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案例模擬練習,以此來促進知識的共享和交流。最后,還可以邀請行業內專家或機構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專題培訓,為他們介紹最新的業財融合理論和實踐經驗。
(二)完善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制度
1.建立業務和財務融合機制
國企在相關制度中應強調財務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的緊密合作,明確業財融合后的財務目標、業務目標以及實現業財融合的方法和步驟。同時設立專門的融合管理機構或委員會,負責協調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和財務融合工作,制定融合計劃并監督執行。還要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審視和優化,確保財務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數據和信息的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另外,財務管理部門需要制定業財融合的操作規范和具體流程,如:財務報告標準化、信息系統集成、財務數據共享等。
2.制定責任制度
業財融合背景下國企需要制定財務管理人員責任制度,以確保財務管理人員能夠有效履行職責,推動業務和財務的有機融合。例如,確定財務管理人員在業務與財務融合中的具體職責范圍,包括財務數據分析、財務規劃、財務報告等方面的工作內容。要求財務管理人員深入了解業務運作情況,能夠了解業務部門的需求和挑戰,以便更好地支持業務部門開展工作。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能夠提供準確的財務數據和分析,為業務決策提供支持,幫助業務部門實現財務目標。鼓勵財務管理人員與業務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和協作,促進業務與財務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動業務與財務融合發展。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能夠識別和評估業務運作中的財務風險,提出風險管理建議,確保業務與財務風險可控。
3.制定激勵制度
國有企業在業財融合過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財務管理人員激勵制度,以激發財務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提升。例如:建立符合市場水平的薪酬福利體系,根據財務管理人員的貢獻和表現,給予適當的薪酬和福利激勵。設立定量和定性的績效考核指標,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價,根據績效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獎勵和激勵。為財務管理人員提供職業發展通道和培訓機會,幫助其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業務水平,提高工作能力和績效。建立創新獎勵機制,鼓勵財務管理人員提出創新性的管理和業務改進方案,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構建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1.做好需求分析工作
國企業財融合背景下構建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需要對業務和財務的需求進行細致分析,以確定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所需要支持的功能和數據需求,確保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能夠與企業現有的業務系統進行無縫集成,以實現信息共享和互通。統一和標準化財務數據格式和內容,以便系統能夠準確地處理、分析數據;優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業務流程,確保系統能夠更好地支持業務與財務的融合,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系統安全性保護,保護企業財務數據安全,防范信息泄露和其他風險;定期為財務管理人員提供系統操作培訓,確保其能夠熟練使用新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
2.信息系統的優化
國企業財融合背景下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塊設計是優化和完善信息系統的前提保障,因此建議相關部門重點對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塊進行優化設計。例如:設計總賬、應收應付、成本核算、現金管理等功能,能夠全面管理企業的財務活動,實現對財務數據的集中管理和分析。結合業務流程,提供財務數據采集、處理、分析等功能,滿足業務部門的財務需求,為業務決策提供支持。同時設計預算模塊,實現預算編制、執行、控制和分析等功能,幫助企業實現預算的有效管理和監控,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另外,設計績效模塊,支持設定績效目標、績效考核、績效數據分析等功能,幫助企業實現績效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設計決策支持模塊,提供靈活的報表設計和數據分析功能,支持管理層決策,以幫助企業領導更加快速地獲取關鍵財務信息。設計風險防控模塊,包括風險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策略等功能,幫助企業降低財務風險,保障國有資金安全。
(四)完善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內控體系
1.內控體系的完善
財務管理內控體系的完善對提升國企業財融合過程中財務管理的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建議國企在財務管理方面,明確內控策略和目標,確保內控體系與企業戰略一致。同時滿足法規和監管的要求,建立風險評估機制,識別、評估和管理財務風險,確保內控體系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險。實施財務管理的控制活動,包括預算控制、成本控制、資金管理、資產管理等,確保財務活動能夠在合理的控制范圍內進行。
2.內控監管模式的完善
國企業財融合背景下應重點完善財務管理的內控監督體系,制定完善的內控政策和程序,明確內部控制的目標、原則和流程,確保內控體系的規范。根據國企業務特點和業財融合的需求,構建適合的內部控制框架,明確內控責任部門、流程和控制要點,對國企業財融合可能面臨的風險進行評估,并建立風險識別、評估、監控和應對的內控機制,保障財務活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或部門,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規性進行評估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另外,通過內部培訓和教育,提升員工對內控的認識和重視,營造全員參與、共同維護內控機制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內控監督和問責機制,明確內控責任人,加強對內控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評估,對內控失職行為進行問責。
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國企在業務和財務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工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直接影響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融合效果。但是由于在財務管理方面缺乏專業優秀人才,缺少現代化信息系統,內控體系不完善,嚴重影響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建議國企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重點優化財務管理工作,合理進行人才選拔和培養,完善業財融合制度和財務管理的責任制度、激勵制度。同時,分析國企業財融合過程中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需求,對相關信息系統進行優化,健全財務管理內控體系和內控監管模式,推動財務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