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廠。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解讀】
辛大是不止一次出現(xiàn)在孟浩然詩中的同鄉(xiāng)好友。辛大本名辛諤,隱居在西山。這首詩是作者在夏夜南亭納涼時,突然思念辛大而作。這首詩最大的亮點不在寫友情,而在寫夏夜的景。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是詩人于亭中閑臥時感受到的夏夜的味道。由“開軒”即打開窗戶這一動作,詩人的關(guān)注點從閑臥的亭內(nèi)轉(zhuǎn)到亭外,描寫了周圍的荷花與竹子,這兩種植物充滿夏天清涼的感覺。
不過詩人并非靜止地描寫,而是寫了夏夜涼爽的風送來的荷花香氣,和竹子上的露珠滴落在池塘中的聲音。這就非常巧妙了。它用“香氣”和“清響”表現(xiàn)出亭周圍荷竹搖曳的宜人景致,這既是作者的獨特詩思,同時也是符合常情的,因為在鄉(xiāng)野沒有燈光的夜色中,視覺是要讓位于嗅覺和聽覺的。另外,這也是一種巧妙的以動寫靜:荷花的香氣是淡淡的,竹露滴在水面的聲音更是細微的,如果詩人不是以閑靜的心態(tài)處在一個靜謐的環(huán)境當中,這些其實都是難以察覺的。因為心靜,所以感受到了荷花的香氣和竹露的清響,反過來又因明月當空、風送荷香、竹露清響,詩人感受到遠離塵世紛擾的隱逸之趣,所以忍不住想要撫琴一曲了。“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誰是我的知音呢?辛大。高山流水覓知音,可是知音不能來聽我彈琴,我只好到夢中去與他相會。詩人以閑靜的心境出場,而結(jié)束于濃濃的情感氛圍之中。(馬東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