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傳統典籍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智慧,在治國理政、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等諸多方面,對于當代的我們有著重要的啟迪。帶著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日常生活中關注的話題、學習討論中涉及的議題,以主題環繞、古今結合的方式,分類瀏覽典籍中的名言警句,可以點帶線,聚線成面,掌握精華要義。本期開始,我們新設此欄目,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主題關鍵詞,每期專攻一個主題,選錄和注譯一組經典名句。
富強,即富有而強大,包括人民生活富裕、社會發展良好、國家綜合實力強大等方面,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理想社會的重要衡量尺度。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富強是開篇之語,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優先性的意義。它既關乎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又關乎社會的建設和進步,還關乎每一個公民個體的權利與價值實現。
■ 國多財,則遠者來①;地辟舉②,則民留處。
——《管子·牧民》
①遠者:遠方民眾。
②辟舉:開發耕種全面。舉,盡,皆。
國家富裕、財力充足,遠方的人們就自動投奔而來;荒地大量開發、耕地充分種植,本國的民眾自然安心長留居住。
■ 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國》
善于處理國政的君主,一定要先使百姓富起來,然后再加以治理。
■ 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荀子·富國》
百姓貧窮君主就貧窮,百姓富裕君主就富裕。
■ 常官,則國治;壹務,則國富。國富而治,王之道也。
——《商君書·農戰》
依法選用官吏,國家就能做到政治清明;專心農戰,國家就會富強。國家富強而政治清明,這是稱王天下的方法。
■ 夫土廣而任則國富①,民眾而制則國治。富治者,車不發軔,甲不出橐②,而威制天下。——《尉繚子·兵談》
①任:任用,這里作“利用”講。
②車不發軔(rèn),甲不出橐(tuó):意即不動用武力,不使用軍隊。車不發軔,指不啟動戰車。車,一作“民”。軔,擋住車輪的木棍。發軔,啟程的意思,因車子啟動時,需把軔撤走,故稱。甲不出橐,指不取出鎧甲。一作“甲不出暴”。橐,裝鎧甲的袋子。鄭玄曰:“兵甲之衣曰橐。”
土地廣大而又得到充分利用,國家就富足;人民眾多而又得到有效管理,國家就安定。富足且安定的國家,不必啟動戰車,不用取出鎧甲,僅憑聲威就能制服天下。
■ 夫欲安民富國之道,在于反本,本立而道生①。
——《鹽鐵論·憂邊》
①本立而道生:《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里的“本”指修治文德。
希望安民富國的途徑,在于返回根本,根本確立了,路徑就形成了。
■ 夫用天之道①,分地之利②,六畜生于時③,百物聚于野,此富國之本也。——《潛夫論·務本》
①用天之道:利用自然規律。此處指依據自然氣候的變化規律來安排農事。
②分地之利:根據土地的肥瘠情況來進行耕種。
③六畜:指馬、牛、羊、雞、犬、豬等家畜。
依據自然規律來安排農事,根據土地的肥瘠情況來進行耕作,六畜按時繁殖,各種作物都生長叢聚在田野中,這是國家富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