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挖掘中國傳統建筑的內涵,考察古代美學思想對現代園林數字化設計可能發揮的作用;數字化空間展示為中國園林設計,提供了視覺化重構表現形式;探討現代藝術設計和城市園林建筑布局之間的和諧關系,為現代公園數字化建設培植了環境思想、人文精神和美學根底。數字空間展示在園林景觀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對剖析和探究園林景觀設計方式與藝術性,頗為重要。在中國園林景觀設計專業龐大的設計框架系統中,人們應該深深意識到數字技術的重要意義,并通過對數字技術的運用,來促進中國園林景觀設計事業的蓬勃發展,來達到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使人、城市、風景、自然融為一體,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實現人類的和諧發展。與傳統的繪畫相比,計算機作為設計創作工具,其跨越性非常明顯。它具有如下特殊優勢:設計師能夠不斷嘗試,盡情創造,從而更方便和有更多可能性地表現設計思維,創造出以往無法想象的特殊色彩圖形;一個功能強大的平面圖像編緝制作軟件,完全可以輕易繪制出超乎手繪顏色的豐富性的圖形,包括空間感、立體感、質感以及肌理效果等等。計算機已成為設計必備的輔助工具,對現在及未來圖形展示設計,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數字化空間展示在設計中的應用,疊加計算機等創作工具,使得計算機本身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創作工具,它還擔負著和創作者之間進行溝通與相互合作的任務。環境空間的風格除了造型因素外,對環境空間的設計應用,必須考慮環境與人之間的心理關系并研究其規律性,但要注重個性化差異。環境色彩的細微特性,決定了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分析的可行性。
我國園林設計思想繼承與我國傳統藝術思想數字化空間展示,為現代園林設計提供了全方位的設計理念。(圖1)
1 挖掘中國傳統建筑的內涵,考察古代美學思想對現代園林數字化設計的作用
數字可視化技術在不斷進步,景觀設計的復雜性日益突出。在其他領域開發的以現實主義為導向的渲染軟件支撐下,推動了對設計命題的超現實可視化的供應和需求的上升。通過感知、技術、技巧、實踐和教育的視角,景觀設計可視化框架中與超現實主義相關的限制是深刻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適應性強的可視化方法,它更適合于景觀的各種細微差別,同時也補充了許多從事景觀可視化的設計師的中間技能。
房屋設計在我國古代達到繁榮鼎盛狀態,是與古代園林建筑業的發達有著密切的聯系的。宋代由于城鄉商業經濟的繁榮,刺激了建筑業的發展。儒家認為“與天地合其德”,善體天下生生之德的人就是“大人”,道家稱“通天地人之謂道”。在這一時期的建筑中,追求“與天地合其德”的思想,在園林、住宅、寺觀等類型的建筑中皆有所表現。它們以對自然的崇敬、親和、順從的態度,進行著環境的設計與美化[1]。宋代皇家、私人園林建造之風興盛,大量豪華精美的建筑,既開闊了藝術家的視野,也培養了他們的美術鑒賞力。
園林講求“寓詩情畫意于自然景物之中”,而數字化展示,強調既要真實描繪自然景物,又要抒發作者的情感,二者都要求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兩者都與傳統文化觀念有著緊密聯系。 (圖2)
2 數字化空間展示為中國園林設計提供了視覺化重構表現形式
現代園林設計,需要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數字化的技法為現代園林設計提供了啟示,絕非簡單地摹仿這種構景的基本要素,藝術家有意識地進行調整、加工和提煉,以便體現一種精練概括濃縮的自然。既有“靜觀”,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2]。這種空間組合,運用數字化展示更加完美全面。園林以自然為美,植物配置不按直線排列,姿態自然天成,不受人工約束,而數字化表現樹木花卉,也講究形態的瀟灑自然、布局灑脫自然,而忌諱刻板規則。
好的數字化設計在表現手法上要善于“隱藏”,注重“含蓄美”。
首先,從事景觀可視化的設計者,越來越多地使用具有生成高度可信場景能力的復雜的可視化軟件。這一進展得到了一系列技術進步的支持,包括專業的景觀渲染應用、先進的對象庫、分形幾何生成器、孤立的軟件平臺之間實現更好的整合,以及更直觀的用戶界面。其次,在電影動畫、城市模擬、視覺影響評估和地理信息系統等不同領域開發和完善的技術和工藝,已經融合并介入了景觀可視化領域。這些創新結合在一起,為景觀可視化提供了一種現實的、普遍適用的一站式渲染技術,相當于在建筑和工業設計中出現了已經常見的數字工作流程。
這些進步的結果在整個規格中是顯而易見的。設計實踐的基礎在商業景觀實踐中,數字現實主義代表了模擬“藝術家的印象”的自然進步,這種印象往往渴望現實主義,雖然這代表了商業實踐中一個明顯的自然演變,但卻早已將數字現實主義納入更多的討論性實踐。
其次,是視覺化風格的轉變。這種范式的轉變,體現在最近描述景觀和城市系統的設計可視化中對現實主義的壓倒性偏好。相比之下,在通過數字技術獲得現實主義之前,推測性和討論性的設計項目,往往被更抽象地表現出來,并經常隱晦地探索所有表現中固有的視覺模糊和符號學滑移。
最后,是景觀建筑的替代性可視化技術。雖然在景觀設計可視化的歷史中,存在著基于模擬的現實主義的明顯例子,但數字技術和工藝已經將實現現實主義的可能性,交給了每個設計師。在成為主流的設計可視化范式時,數字現實主義對景觀設計交流的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圖3)
3 現代藝術設計和城市園林建筑布局之間的和諧關系
山與水構成了中國藝術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系統:山是陽剛事物范疇的形式符號,水是陰柔事物范疇的形式符號。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的理水理論研究水在人與自然關系中所起的特殊作用[3]。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也。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佳句。古代造園大師往往懂詩知畫,文學修養較高,他們構思園林,往往先用簡練的詩句勾勒出各景區的主題,然后根據詩意作些草圖,在建造時再仔細體味意境,推敲山水、建筑、花木的位置,使景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詩意[4]。園林設計需要的基礎資料信息非常大,其所涉及范圍也非常廣,包括歷史遺跡、人文環境、民俗風情、天然地貌、山水紋理、花草樹木等。基礎信息的獲取,是作為整個建筑設計最關鍵的過程,是數字化空間展示設計的基石。眾所周知,園林景觀建筑設計的任務,是存在著相當大復雜性的。建筑設計人員要深入一線進行現場勘測,了解實際施工場地的具體情況,收集、整理相關數據信息。在實地勘測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會獲得大量的、未經修飾的信息,如施工現場的水文地質信息,以及蘊含當地的風土人情的人文信息等。無論是水文地質信息還是人文信息,都會影響后續的設計工作的開展。相對于水文地質信息而言,人文信息具有種類多、內容多、存在方式多種多樣的特點,相關設計人員在辨別這類信息時的工作量也比較大,因而,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并運用互聯網工具實現人文資訊的獲取、分析和整理工作,并基于一些現場照片等信息,建立一個專門針對園林景觀設計領域的專業化數據庫,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存儲,以便隨時查閱[5]。園林設計的數字化展示,更注重它的內在精神和價值的體現。(圖4)
4 結語
通過中國傳統美學模式與園林設計數字化空間展示研究,把數字化展示樓臺與園林建筑相結合,體現出現代社會對理想的居住環境生態的新的表達與追求。基于此,可以設計出兼具兩者優點的現實作品,為人們的生活增添更豐富的藝術氣息,提高人們的生活品位。在數字化空間展示發展中,審視分析數字化展示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優缺點,往往需要具有清晰的辨別力。這就要求我們大膽革新,敢于突破,并由此來增強園林設計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引用
[1] 薛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傳播研究報告(2018-2022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3.
[2] 梁思成.中國建筑史(通校本)(精)[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3.
[3] 陳從周.園林有境[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23.
[4] 鄭霞.數字博物館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
[5] 潘云鶴,丁文華,吳志強,等.數字創意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35)(精)/新興產業[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
作者簡介:蔣湘琴(1972—),女,湖南湘陰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