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近年來,江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的重要論述,圍繞基層消防安全監管“一件事、全鏈條”,持續完善基層消防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力量建設。目前,全省1304個鄉鎮(街道)已全部明確或設置專門的消防安全監管機構,逐步形成了“消安委—消防工作所—專職消防隊”的“一委一所一隊”工作模式。
建立健全分級監管體系。充分發揮消防安全委員會平臺作用,制定省消防安全委員會工作規則,明確消防安全綜合監管職能定位,推動省市縣鎮四級消委辦全部實體化運行。健全完善“分級監管模式”,市、縣消防部門監管一、二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公安派出所監管三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居民住宅區的物業服務企業、日常消防監督檢查范圍內的單位,鎮街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公安派出所監管范圍外的“九小場所”。徐州、淮安、連云港等地均通過消委會或部門聯合發文等形式,對分級監管體系及范圍予以專門明確。此外,省委編辦等五部門工作意見及新修訂的《江蘇省消防條例》,均明確了對鄉鎮實施消防委托執法的有關事項,目前已在728個鄉鎮(街道)實施委托執法,占比55.8%。
持續加強基層力量建設。高度重視基層消防安全監管力量建設,組織省委編辦、省應急管理廳、省消防救援總隊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鄉鎮(街道)安全生產和消防監管能力建設的意見》,整合鄉鎮(街道)承擔安全生產、消防安全職責的機構、人員和力量。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市政府或市委編辦等名義,發文明確基層消防安全監管機構,做到“有人員、有機構、有職責、有場地”。截至目前,全省鄉鎮(街道)已配備具有行政、事業編制屬性的消防工作人員共4413人。此外,我省對基層消防安全監管機構,實行縣級消防救援大隊、鄉鎮(街道)政府“雙重管理”,建立年度、月度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管理。省消委會還制定21類消防安全培訓課件,組織基層監管人員分批培訓,著力提升專業能力。
不斷提升消防監管合力。為加強基層消防監管聯動形成工作合力,我省一方面細化明確部門職責,于2020年11月制定出臺《江蘇省消防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明確38個行業部門的消防工作職責,推動“三管三必須”責任落實。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省消委會平臺作用,組織相關行業部門,共同開展“生命至上,隱患必除”等專項整治行動,強化協同攻堅。組織省應急管理、消防部門,于2023年7月出臺加強“九小場所”和企業班組安全生產和消防能力建設的工作措施,持續推動71萬家“九小場所”配備82萬名專兼職消防安全員。針對“廠中廠”火災隱患問題,全省應急管理、消防、住建等部門實施聯合整治,去年以來共整治“園中園”“廠中廠”9001家,推動2.6萬家經營性自建房、71處集中連片區域實施火災隱患整改,有力消除一大批風險隱患。
積極優化消防監管服務。圍繞消防安全監管“一件事、全鏈條”,推動相關部門共享數據、完善機制、打通壁壘,持續優化政務服務。省消防、藥監、市場監管、公安、文旅等部門聯合推進藥店、餐飲場所、旅館、網吧“一件事”集成辦理,“只跑一個窗口、只交一套資料、最多跑一次”即可領取相關經營許可。針對消防政務服務,我省在政務服務平臺專門開設“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專欄”,并與“一件事”模塊共享對接,實現“一端受理、一表申請、一端出件”。通過這一模式,在申請開設網吧等營業場所的流程中,申請材料精簡約30%,辦理時間減少約40%,有力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
伴隨新風險點的出現,傳統與非傳統消防安全問題交織,消防安全工作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必須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
統籌好“防”和“消”,讓社會更安全。消防工作的重點在于“預防為主,防消結合”。“防”在前端,“消”的壓力就會減輕。充分發揮專業監管的職能作用,轉變觀念,關口前移,推動其在“防”的方面發揮應有作用。在保證足夠救援力量、24小時在位的前提下,抽出部分人員輪流參與轄區防火宣傳、安全檢查等工作,既加強了基層消防監管力量,又能熟悉轄區防火重點,便于第一時間有效施救。推動市縣鄉三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強化大安全大應急理念,整合優化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機構人員力量,在做好城市長效管理、信訪穩定工作的同時,充分調動部門主動作為、跨前一步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工作重心向公共安全治理傾斜,把日常安全巡查作為綜治網格的重要內容,加快推進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統籌好“條”與“塊”,讓機制更順暢。消防安全涉及各行各業,面廣量大,單靠消防部門一家來抓不現實,必須發揮職能部門作用,條塊結合,構建形成“鄉鎮(街道)統一領導、監管機構分工負責、基層組織全面排查”的基層消防安全監管工作體系,采取“專業監管+行業監管”的模式,形成齊抓共管格局。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取“減上補下”的方式,增加專門消防安全監管機構編制,充實人員力量;沒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統籌用好消防救援部門、公安派出所、政府專職消防隊、鎮街綜合執法局、基層網格員、行業管理部門等方面的力量,補齊基層消防監管短板。進一步健全完善“分級監管模式”,筑牢“條”上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能,比如教育、衛健、文旅等單位點多面廣,有一定的特殊性,應在力量整合、資源調配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夯實鄉鎮(街道)“塊”上屬地管理責任,結合新一輪改革,進一步強化基層公共安全治理職能,更加明確其在公共安全治理中的職責和作用;同時強化條線與板塊之間的聯動協同,統籌應急、消防、城管、公安派出所等各方面力量,依托網格化治理體系和智能化監管平臺,抓實抓細基層治理。
統籌好“人”與“技”,讓群眾更安心。“人”防非常重要,“技”防必不可少。在“人”防上,利用消防“巡查日”定期不定期開展巡查,把隱患變成明患,把明患列出清單,限期整改,推動解決。實現基層網格員巡查全覆蓋,既重排查形式,更重排查質量,提高消防隱患排查的質效,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水平。形成更加完善高效的隱患排查、問題流轉、整改落實工作機制,有效避免監管的盲區死角,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在“技”防上,加快數字賦能,積極應用數字化手段提升火災防控效能,構建“線上+線下”的消防安全監管模式。加快推進“智慧消防”和物聯感知建設,匯集數據資源,積極應用視頻監控、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風險防控、監測預警能力和監管執法精準性。
統籌好“職”與“責”,讓分工更明晰。消防安全工作責任重、壓力大、風險高,一旦出現火災亡人等問題,相關負責同志很有可能會被問責。要厘清基層消防安全治理相關各方職責邊界,進一步完善分級監管模式,根據消防法細化監管履職清單,職責范圍內的不折不扣落實到位,職責交叉的主動上前一步,堅決防止監管盲區。在消防安全事故調查和追責問責時,堅持實事求是,準確把握“天災”和“人禍”的發生邏輯,對負責消防安全工作的同志更多關愛和包容,科學實施“容錯糾錯”,做到“盡職免責”,避免過度問責,保護和增強工作積極性,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擔當作為,更好履職盡責。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社會建設研究處;江蘇省消防總隊防火監督處)
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