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暢其流,水復其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因地制宜開展內源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并形成長效機制。句容市華陽街道堅持系統觀念,以河湖長制為抓手推動機制創新,以生態治理促進生態修復,以多元共治實現常態長效。通過創新設立“排口長制”、引進“一蟲一草一系統”的生態治理模式,購買管護外包服務并發動群眾共治等方式,擦亮了萬家河“萬家護”工作品牌,使得萬家河這條曾經“臟亂差”的污水河逐漸恢復成“凈暢清”的景觀河。
因地施策開展工程治水,讓“合污同流”變“各行其道”
為徹底改變“前面治理,后面污染”的被動局面,我們堅持“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的系統觀念,整合項目資源,對萬家河沿線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將老舊小區、城中村的污水管網分批次按步驟全面改造,對河道攔污蓄洪能力進行系統提升,化解了污水一直亂排的痛點。同時,結合“水韻江蘇”建設打造萬家河主題公園,從治標到治本,從建“擋丑墻”到添“新風景”,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推進雨污分流,杜絕面源污染。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設是打通水體內部循環的“里子”工程。近年來,街道持續推進轄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為有效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成立工作專班,利用多種檢測手段,深入萬家河流域內小區、村莊實地勘察,摸排線路走向和管線現狀,弄清了地下水網分布的內在邏輯。結合現場踏勘實際情況,加強與施工、監理及設計單位溝通,研究確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嚴把工程進度、質量和安全關。施工期間,加強與水、電、氣、暖相關單位交流,規避現有地下管線,選擇最優路線,合理優化工期,盡可能減少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改造河道路橋,提升攔污能力。以提升考核斷面水質為目標,積極謀劃并推進各項治水工程,大力推進“河底清淤、河道清障、岸線綠化”,守護河湖健康。啟動萬家河一期整治工程,實施侯家村河道拓寬、安裝東王橋段生態框、新建美家福邸附近益流堰體、呂家園公路橋改造工程,新修春城路污水主管網2公里、修復高驪山路水管,并完成萬家河東昌路的市政管網連接等7個關鍵節點施工,徹底將污水攔截于河外。2023年數據顯示,萬家河水質已長期達到Ⅲ類水標準。
興建水韻公園,推動以點帶面。依托萬家河綜合整治工程,在萬家河沿線居民集聚區建設了“萬家河幸福河湖主題公園”,實現了水與岸、河道與建筑、功能與文化的協調之美、整體之美。作為句容市首批水利文化主題公園,園內建有精神堡壘、“河小志”、河長制知識宣傳欄、健身步道、親水平臺、交通景觀橋、體育公園等設施,集河長制文化宣傳、水情科普教育、墻繪水韻文化展示、市民休閑健身于一體,不僅成為宣傳幸福河湖建設的新陣地、河湖生態治理的新樣板,還美化了環境,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讓市民在散步休閑的同時感受水文化的熏陶,共享“幸福河湖”“水韻江蘇”建設成果。
科技賦能開展生態治水,讓“龍須水溝”變“景觀河廊”
我們堅持科學治水,鼓勵新技術轉化、信息化手段應用和專業人才培養,打造科學治水的新模式。
秉承生態治理的理念,引進食藻蟲生物凈水技術,以“一蟲一草一系統”為核心,對萬家河進行生態修復,建造萬家河“水下森林”。通過種植苦草等沉水植物吸附分解污染物并增加水含氧量、投放食藻蟲吃藻控藻、投放魚蝦吃蟲,構建“食藻蟲-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系統,增強水體的持久自我凈化功能,實現改善河道環境、提升水質的目標,最終達成生態系統的恢復。同時,在萬家河全線布設輔助活水增氧設施以改善河道水動力,提高河道溶解氧含量,以此改善河道內生物生存環境。
街道定期組織鎮村級河長、排口長開展技能培訓,并充分發揮各類數據整合功能。巡河不單單要走走看看河道有無漂浮物、有無非法排污口、水質是否變差,還要及時發現、及時上報、立即處置、對賬銷號,實現無縫銜接,進一步強化了河道巡查工作,提升了處理問題的信息化水平。
治水之道,人才為基。街道一直以來都把治水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先后選派多名年輕干部赴污染防治一線攻堅鍛煉,有針對性開展治水理論經驗分享,切實優化了治水干部培養模式,實現了老帶新、特帶專、專帶群。截至目前,相關專業人才已達30余人,厚積了治水治污力量。
創新機制開展協同治水,讓“單打獨斗”變“聯合作戰”
我們深知,治水不能靠單打獨斗,必須統籌上下游、左右岸,聯保共治做好“水文章”是打造幸福河湖的應有之義。近年來,街道不僅創新貫徹落實河長制,還引入社會機構參與治理,發動人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最大范圍調動多方力量,匯聚工作合力,推動萬家河流域協同治理和綠色發展。
推進河湖治理“排口長制”。排口是連接岸上和水體的“咽喉”。華陽作為城關街道,在句容率先推進“排口長制”,通過盯住排口,對水質不達標的排口鎖定污水源,力爭不讓一滴污水入河。萬家河等6條河道每個排口均設立1名排口長,負責對所有通過管道、溝、渠、涵、閘、隧洞等直接向河流排放廢水的排污口和通過河流、灘涂、濕地等間接排放的排污口進行整治。
引進河湖治理“市場機制”。2018年,句容試點引入河湖治理市場機制,街道積極對上溝通協調,在市級河長辦的指導下成為首批試點。通過市級統一招投標方式產生具有專業資質的管護公司,由街道購買社會化服務對萬家河河道進行管護,避免了技術機械跟不上、偏僻河段出現失管、以獎代補搞分攤分派等問題,實現了河道顏值和管護效率的“雙提升”。
制定河湖治理“村規民約”。為了撬動當地群眾的力量,街道先后多次召開群眾懇談會,商議萬家河河道維護的后續事宜。村(社區)還出臺了專門的河長制村規民約,約束規范村民行為,通過上下共治、水岸同治、標本兼治來解決長效管理等問題,大家共同呵護萬家河。眾人拾柴火焰高,過去只有河長、保潔員負責河道保潔,現在鄉親們參與進來,實現了萬家河“萬家護”。目前,萬家河已入選江蘇省幸福河湖。
(作者系句容市華陽街道黨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霍宏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