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蘇州市是住建部公布的24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之一,并在2023年度評估中位列全國第二。相城區作為蘇州市智能建造發展的核心承載地,建筑業產值占全市比重近20%,總量連續四年排名全市第一。當前,相城區正深入貫徹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把智能建造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切實答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高質量發展課題。
以智能建造這一新型建造模式為突破口,有力賦能新型建筑工業化,搶占發展“新藍?!?/p>
形成園區化發展模式。圍繞“一基地多園區”布局思路,全面整合裝備制造、科技材料、研發服務等產業資源,因地制宜探索智能建造園區化發展新模式,占地130畝的蘇州智能建造產業基地、197畝的蘇州智能建造科技產業園均已開工,占地65畝的蘇州高端智能建造裝備產業園已經投用并落地4個項目,建筑機器人產業園已經投用,引領形成錯位布局、競相發展的“一園區一特色”產業格局,更好支撐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化發展。布局多元化示范場景。相城區有8個項目入選省市智能建造試點項目,2個項目成為國家級觀摩示范項目。當前正統籌推進“場景—產品”雙向適配,細化梳理智能建造技術產品清單、應用場景清單,積極引導應用智能建造技術,并列入社會項目出讓條件,鼓勵引導有條件的項目廣泛應用智能施工電梯,實現智能建造技術裝備“應用盡用”,形成更多帶動作用強、技術含量高的標桿項目。打造高端化智能裝備。2023年6月,相城區落地了全國首家智能建造裝備研發與服務中心——智能裝備4S店,建有打磨機器人、測量機器人等柔性產線。未來將更大力度支持高端裝備在智能建造領域應用突破,促進“地面三件套”、“墻面四件套”、建筑機器人、智能施工電梯等核心產品迭代升級,加大“首臺套”產品研發推廣力度,推動更多創新成果轉化孵化,以核心產品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智能建造的比較優勢。
突出“數據”驅動作用,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先進建造技術等創新性突破,點燃發展“強引擎”
強“信息”優“網聯”。相城區建設項目BIM全過程應用監管平臺已上線,實現BIM交付、審查、歸檔與數據集成一體化管理,全區30余個重點項目BIM應用數據納入平臺全過程監管,入選2023年度市BIM技術應用示范項目6個。未來將堅持“以硬促軟”工作思路,加快蘇州高鐵新城BIM先導區建設,深化BIM技術全生命周期集成應用,研究搭建行業級產業互聯網平臺,強化智慧工地“一網統管”,進一步提升網絡化聯接水平。強“平臺”促“轉型”。強化蘇州產研院思萃融合基建技術研究所“產業大腦”功能,發揮西交大-中億豐智能裝備研究院、中鐵四局二公司PC軌道梁智能建造、蘇明裝飾綠色裝飾與裝配式裝修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創新平臺作用,揭牌西安交通大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合作基地,為智能建造領域科學研究打通“最先一公里”注入強大動能。下一步,相城區將堅持產學研用一體融合,由區內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打造更多智能建造創新聯合體,計劃三年內在相關領域新增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4個、新型研發機構6個,積累更多引領未來的科技儲備。強“配套”激“活力”。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基金撬動效應,設立規模10億元的智能建造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鼓勵企業強化核心技術研發、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構建全周期、可持續的科創金融生態,全力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光發熱;持續完善智能建造人才培養體系,系統做好人才招聘、技能培訓、勞務管理等工作,為創新人才和“數字工匠”提供可持續發展沃土。
以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為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爭當發展“排頭兵”
聚力推進數實融合。當前,相城區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在底層驅動方面已有多點布局,蘇州市大數據產業街區已于今年2月開工,戴爾(蘇州)邊緣計算聯合創新中心、高通中國·中科創達聯合創新中心落子助力。未來將依托海量數據資源,推動跨領域資源協同、能力協同,探索“數字化+工廠+現場”融合建造方式,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工業上樓”建筑等標準化程度高的項目試點,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分流分揀、物料搬運等工作中的應用,形成“智能建造+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建造+低空經濟”等合縱連橫的融合業態,真正實現從“搬磚頭”到“按鍵盤”。聚力夯實綠色基底。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全省首批城鄉建設碳達峰碳中和先導區均在相城先行先試,全區已有4家裝配式構件基地、1家裝配化裝修基地以及4個綜合能源站。接下來將聚焦綠色建筑、綠色建造、綠色能源等方向,優先發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快速提升裝配式建筑、裝配化裝修標準化水平,大力推進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創造健康環保RFUqQvMJaTC/xx+zWQg7og==的生產生活空間。聚力營造優渥生態。相城區成立建筑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和推進專班,出臺《關于促進相城區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相城區建筑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相城區智能建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試行)》,組建首批智能建造創新產業核心企業聯盟、涉及8大類別69家企業,舉辦智能建造行業會議和專業大賽等系列活動,共生、共享、共贏的產業生態日益完備。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智能建造高質量發展專項研究,謀劃成立智能建造產業專委會,制定用地用能、平臺認定、評價指引等領域培優育強舉措,不斷細化政策顆粒度、豐富政策“工具箱”;廣泛開展建筑機器人技能大賽、技術產品發布會等行業活動,提升相城智能建造品牌力、影響力,為建筑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營造優渥生態。
圍繞“建造—制造—智造”三造融合,催生更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標桿企業,增強發展“硬實力”
推動產業鏈條更具韌性。正式發布智能建造產業圖譜,引導優秀企業“按圖索驥”,導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前五企業優質資源,支持存量企業落地創新業務板塊,加速完成設計、生產、建造、運維全鏈建設,更好推動“鏈長+鏈主+鏈創”深度融合,梯度構建“128”企業鏈群,計劃打造1個千億元級“鏈主”、2個五百億元級“鏈核”、8個百億元級“鏈戶”的企業矩陣,鼓勵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差異化道路,形成上下游融通發展的完善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資源更好匯聚。中杰裝備、方石科技、光昱明晟等一批智能建造自主產品科研企業已經涌現,區內龍頭企業中億豐成立了未來建筑研發中心,接下來將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技術攻堅能力,確保產值超10億元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全國首家建筑零工市場、全省首家建筑服務產業園陸續落地,圍繞招聘服務、人才培訓、權益保障等方面精準發力,零工市場累計開展各類技能培訓超2萬人次,產業園完成人力資源等服務業產值超百億元。推動產業規模更上臺階。當前,相城區聚焦產業“內育外拓”,深度挖掘本土成熟市場,引導企業“抱團出?!遍_辟新興市場,進一步擴大行業外向度,實現“量”的有力增長。2023年,相城區建筑產業總產值達到927億元、同比增長21%,今年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未來3—5年智能建造產業及相關行業產值沖刺3000億元,為蘇州、江蘇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集群貢獻更大“相城份額”。
(作者系中共蘇州市相城區委副書記、區長)
責任編輯:段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