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香港幼教界的同行以多元智能理論的不同范疇為理論依據,創造出一套相對完整的課程資源,將其命名為“創意學習套”。2008年,北京師范大學龐麗娟教授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及內地幼兒園教育實踐的情況,主持修訂了“創意學習套”,將其定名為“幼兒創意學習課程”。創意學習理念由此產生,其教育理念與學習內容等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符合當前提倡創新的時代發展需求,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這一理念的精髓在于充分尊重幼兒的自主性,主張塑造“完整兒童”,實施“全人格”、個性化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有著無窮的創造力。在生活中,他們總會產生一些奇思妙想。從教育角度來說,幼兒的創造力是在具有創新意義的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開展富有創意的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根本途徑。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兒的一日活動都可以成為幼兒創意學習的途徑。有學者將學前教育活動按性質分為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考察活動?;诖耍恼聫纳罨顒?、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考察活動這四個方面展開敘述如何滲透創意學習理念。
一、生活活動中的多可能
生活活動是指幼兒在入園后參與的除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以及考察活動之外的所有活動,主要包括進餐、睡眠和個人衛生等方面。創意學習理念強調幼兒的生活經驗,但將生活活動與創意聯系起來并不容易。只有積累了足夠多的相關經驗,幼兒才能在此基礎上產生創意。幼兒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幼兒園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生活活動上。在洗手、進餐、如廁、穿衣、疊被等看似平凡無奇的活動中,幼兒會有無限的奇思妙想。例如,在洗手時,他們可能會思考如何調節水龍頭的水流大小以避免水濺到衣服上,或者探索如何洗手而不弄濕衣袖等。這些生活經驗都需要幼兒通過不斷實踐和探索才能獲得。又如,使用筷子或擦拭椅子并沒有固定的標準或方法,只要能達到更快、更好的效果即可。幼兒需要在實踐中動手探索,找出既不會出錯又做得好的方法。在生活經驗的支持下,幼兒能在不同的活動中進行遷移學習。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放手讓幼兒大膽嘗試,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開展創意學習,以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二、教學活動中的多元化
這里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指集體教學活動。“幼兒創意學習課程”通過設計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活動啟發他們從自我和世界的角度出發進行學習。該課程以主題網絡教學為基本形式,按照六個學習領域(健康、語言、數學、科學、社會、藝術)組織綜合主題活動,鼓勵幼兒多角度進行創意學習,注重積累有價值的生活經驗和快樂學習的情感體驗,培養他們成為“世界小公民”。
幼兒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創意學習理念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激勵他們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去體驗、發現和表達,從而開展有意義的探索性學習。這一理念旨在培養幼兒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欣賞能力,使他們成為充滿創意和主動學習的個體,體驗杜威提倡的“從做中學”和布魯納提出的“探索知識的過程”。
筆者查閱知網文獻發現,關于幼兒創意學習的文獻多與創意美術有關,其他五個領域的文獻較少。這可能是因為藝術領域相對更容易體現創意,或者說更易于制作作品。此外,部分教師由于對創意學習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或者自身素質的限制,無法靈活運用這一理念。
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加強對創意學習理念的學習,真正理解這一理念的本質,根據班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他們已有的經驗基礎,不斷優化教學活動和創新教學內容,引導幼兒開展創意學習,推動他們在各個領域獲得發展。
三、游戲活動中的多創意
游戲是幼兒創意學習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兒最喜歡且積極參與的活動。無論是自主游戲、建構游戲還是表演游戲,幼兒總是能樂在其中,并迸發出獨特而富有創意的想法。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想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幼兒創作出富有創意的作品。
(一)創設良好的環境
創設良好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有助于幼兒在游戲中集中注意力并發揮創意。教師應盡量減少干擾和噪聲,營造有利于幼兒思考和實踐的環境,讓他們自主開展游戲,并在必要時給予適度引導,避免過度干預。同時,教師應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讓幼兒有時間思考和探索。
(二)提供合適的材料
在開展游戲活動時,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技能水平提供合適的材料,鼓勵他們積極探索,開展創意學習,在實際操作中獲得成長。例如,小班幼兒喜歡吹泡泡,教師可以在探索區提供制作泡泡水的材料;中班幼兒動手能力強,教師可以提供制作傳聲筒所需的杯子和線,讓幼兒在做中學,感知聲音的傳播;大班幼兒求知欲旺盛,教師可以提供磁鐵,引導他們制作會移動的機器人。
同時,材料的趣味性不容忽視,教師要提供豐富多樣、層次分明的操作材料,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促進幼兒動腦動手,以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規則意識和探索精神。
(三)重視活動評價與反饋
在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不應只是讓幼兒收拾完玩具便告一段落,而應給予幼兒具體、有針對性的反饋,讓幼兒了解自己作品的成功之處,增強繼續創作的自信,并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同時,教師需要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了解教育活動的適宜性,不斷調整和改進環境創設、材料投放和指導方式,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促使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在評價幼兒的游戲活動時,教師應關注多個方面,包括幼兒的專注力、游戲思路、作品完成度及社會交往能力等。同時,學前教育活動強調的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而非學科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多元化評價,給予幼兒正面反饋,促使幼兒發揮創意大膽想象與創造。
例如,在幼兒拼搭積木活動中,即使作品最終倒塌了,教師也應先安撫幼兒的情緒,并肯定他們在游戲過程中的努力和成就。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作品進行點評,幫助幼兒逐步改進。又如,當察覺到幼兒有挫敗感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轉化負面情緒,讓他們理解失敗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并鼓勵他們勇敢面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幼兒分析作品失敗的原因,協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讓他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從而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使他們在游戲中獲得成長與發展。
四、考察活動中的多感知
考慮到幼兒安全和活動的便利性,在幼兒園每學期的教育活動中,實地考察活動所占的比例相對較低。因此,教師應珍惜每一次考察活動。目前,幼兒園較常見的考察活動包括春游、秋游等。這類活動結合了生活和季節主題,是綜合性較強的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在開展考察活動前,教師應深思熟慮,制訂周密的活動計劃,并重視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教育契機。在開展考察活動時,教師應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關注周圍的環境,讓他們通過觀察和比較在自然中實現創意學習。
例如,在去濕地公園游覽的春游活動中,筆者事先設定了活動目標,讓幼兒帶著目的參與活動,以增強活動的教育價值。在出發前,筆者向幼兒介紹了一些常見的蕨類植物,并設定了觀察目標,讓幼兒在行走過程中有目的地觀察周圍的植物。在活動結束后,幼兒紛紛分享了他們觀察、觸摸和發現的過程,介紹了相關植物的形狀、顏色和觸感等特征,展現了他們獨特的自主學習過程。這樣的實地學習效果遠勝于教室內單向的“我說你記”式教學。教師應積極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嘗試,將創意學習真正融入幼兒的意識。
除了春游和秋游這類考察活動,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提供豐富的感知學習機會。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認知和學習特點,為每個教育主題設計不同的感知重點,如在開展關于動物的活動時,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和聆聽等方式深入了解動物的特性;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到幼兒園附近的公園開展戶外考察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魅力,通過觀察植物、觸摸土壤、聆聽鳥鳴等方式提高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不同的蔬菜、水果或香料,讓他們體驗不同的味道,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有趣的討論;教師可以指導幼兒使用各種材料開展手工制作,讓他們通過觸摸、剪切、粘貼等,感知物品的形狀和顏色等,實現創意學習;教師可以利用歌唱、舞蹈等藝術形式培養幼兒的聽覺和視覺感知能力,并鼓勵他們通過表演和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動中,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和創造力的發展。同時,教師需要傾聽幼兒的想法,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并給予及時反饋,肯定他們的努力和成就,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結語
創意學習是一種鼓勵幼兒自主思考和創造的教育理念。在幼兒階段,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營造適宜的學習環境,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引導幼兒發展多元智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創意學習活動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灌輸式和說教式教學,注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傾聽幼兒的聲音,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并給予及時的正面反饋,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