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背景下的幼兒園生成項目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在主題課程中的興趣點,以主題為背景,以幼兒園生成項目為活動形式,靈活而彈性地創設豐富的活動環境,促使幼兒自主觀察、自主探究的項目活動。為了保證項目價值與實施成效,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探索出研修工具“一圖一路”(圖1),以此優化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體驗,助力教師審議項目、優化項目決策,進一步推進主題背景下生成項目的高品質實施。
一、現狀思考:“一圖一路”項目之緣起
隨著幼兒園學習活動的深入,教師要不斷思考“怎樣的學習方式適合幼兒”“怎樣才能真正讓幼兒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等問題,探索出簡便易用的支持性工具,從而進一步助推生成項目的高品質實施。主題背景下的生成項目活動建立在“以人為本”這一教育觀念的基礎上,其內容、形式、方法都是由幼兒在與周圍環境互動的過程中生成的,它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幼兒教育的創造性。
當下,幼兒園的主題學習形式主要為集體教學活動,再加上主題背景下五大領域的區域活動作為補充。部分幼兒園預設的集體教學目標和提供的單一主題區域材料使幼兒主動學習的意識不強,從而導致預設的內容只能在單元時間內引發部分幼兒對該主題活動產生短暫的學習興趣?;诖耍P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以主題內容為背景,以“一圖一路”為輔助工具,開展主題背景下的生成項目活動,引導幼兒在項目活動中與環境互動,自主產生活動行為,并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偏離路徑進行更具創造性的探索和發現。
(一)凸顯“前期經驗”,促進幼兒建構新經驗
主題背景下的生成項目活動是建立在幼兒已有經驗之上的。筆者所在幼兒園的幼兒在主題背景下五大領域的區域活動中已經獲得了部分前期經驗。于是,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在預設“一圖一路”時已充分思考了活動的主要目標,并為幼兒做好了相關的經驗準備,以便在活動中與幼兒有效對話。教師預設“一圖一路”項目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發現,從而促進幼兒獲得新的經驗。
(二)凸顯“從做中學”,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陳鶴琴先生曾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以往,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大多由教師主導,缺少幼兒主見的呈現和個性的張揚。在“一圖一路”的幫助下,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在開展主題背景下的生成項目活動時本著“從做中學”的原則,給予幼兒更多獨立思考、自主活動的機會,引導幼兒與環境互動,讓他們通過實際操作激發想象力,從而促進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凸顯“融合價值”,關注幼兒發展全面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主題背景下的生成項目活動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它不僅能體現各個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還能充分體現教師、幼兒和家長之間的互動,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二、具體實踐:“一圖一路”項目之實踐路徑
(一)做好攻略和計劃,以始為終預設“一圖一路”
1.“一張圖”——呈現教師價值的判斷與取舍?!耙粡垐D”即“發散式”的主題架構,包括核心經驗、必備經歷、重要資源三個部分。核心經驗是指教師圍繞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挖掘本次生成項目活動中的主題價值,讓幼兒緊緊圍繞上述三個目標開展生成項目活動。必備經歷是指教師在幼兒可能親身經歷的事件中預設有趣、有價值、有情感參與的內容,讓幼兒在親身經歷中獲得情感態度和能力的發展。重要資源是指生成項目活動中幼兒可利用的資源,它類似于一個“資源信息庫”。幼兒可以巧借圖片、計劃單、繪本、視頻等獲得必要的支持。
2.“一條路”——規劃生成項目的路徑與線索?!耙粭l路”是在“一張圖”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獲得核心經驗的一些活動的有序串聯。具體來說,一條路是“聚合式”的主題推進線索,它將主題背景下的幼兒園生成項目分成幾個子任務,既呈現了可能發生的任務分支,又保留了留白的可能,能引領教師思考兒童視角下的主題走向。
(二)促進體驗和探究,循序漸進實施“一圖一路”
1.以體驗為基點:“一圖一路”下的項目之路初探。幼兒的游戲是自主的游戲,幼兒能在游戲中自己發現問題。當解決問題的內驅力被激發后,幼兒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成就感會強化其自主性,從而在體驗中探究交往,在探索中交流表達。在預設完“一張圖”“一條路”后,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引導幼兒開啟了生成項目活動的探究之旅。在此環節,幼兒在初步體驗游戲后與同伴交流想法,隨即計劃下一步的行動,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征將要開展的游戲,在直接感知中初步探究活動。
2.以加工為主體:“一圖一路”下的項目過程探索?!耙粓D一路”下的加工既是游戲計劃實施的過程,又是幼兒獲得新經驗的過程,還是幼兒自由探究、體驗失敗或成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要獨自或合作發現問題并進行探索學習,與環境、材料、同伴、教師發生多元互動。在此過程中,幼兒的游戲行為是內驅的,他們在遇到困難時會設法解決,因而深度學習也會自然發生。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鼓勵幼兒在家長的支持下,通過查閱網絡資源、閱讀繪本、走進動物園等方式延伸項目活動,讓幼兒樂意參與集體活動,學會關愛生命,從而達成情感目標。
3.以總結為終點:“一圖一路”下的項目實施回溯??偨Y是復盤式的回想,發生在游戲的最后環節。項目總結不僅能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游戲觀,還能為項目活動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可能。在此環節,幼兒可以通過對話、繪畫、表格、視頻等途徑,以個人、同伴、師幼、親子等多種方式回顧和分享自己的游戲過程。這可以讓幼兒有更充分的表達機會,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三)及時評價與回想,以終為始呈現“一圖一路”
當然,“一條路”不會“一路到底”,“一張圖”也不會“一圖到底”。在不同階段的項目中,教師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基于此,在幼兒產生新的興趣點時,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及時轉換思維模式,認真傾聽幼兒的表達,細致觀察幼兒的學習方式,并跟隨幼兒一起深究,使“一張圖”“一條路”得到完善與優化,使活動彈性靈活地推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1.路徑一(幼兒經驗交流):凸顯發現亮點的評價原則。幼兒渴望得到贊賞與認可。于是,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不斷發現幼兒在生成項目活動中的亮點并給予肯定,用贊賞的語言激勵他們,喚醒他們的探究潛能,激勵他們保持探究欲,同時引導幼兒就生成項目活動相互做經驗
交流。
2.路徑二(班級成果展示):堅持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評價實際上是一個再思考、再創新的過程。評價不能由教師一人獨評,于是,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采用了幼兒自評、幼兒互評、師幼共評、家長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并通過項目墻展示和公眾號分享等多種成果展示方式進行分享,以便取得其他教師和家長的有效評價與反饋,進而改進后續活動。
3.路徑三(教師資源分享):注重資源共享的評價機制。在“一圖一路”引領下的生成項目完成后,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會填寫項目內容結束記錄表,回答“你會為執教該年齡段幼兒的教師提供哪些經驗”等問題,從而為其他教師開展主題背景下的生成項目活動提供經驗和借鑒。
三、憑欄回首:“一圖一路”項目之成效
(一)由“被動接受”走向“主動學習”,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在“一圖一路”指引下的生成項目活動中,幼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把握住主題知識、項目活動和生活化情境三者之間的聯系。在面對熟悉的情境和挑戰性的任務時,幼兒學會與同伴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合作完成“一條路”中的相關任務,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二)由“教師主導”走向“師幼合作”,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一圖一路”的探索使得活動由“教師主導”走向“師幼合作”。在幼兒產生新的興趣點時,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及時轉換思維模式,認真傾聽和觀察幼兒,不斷完善與優化“一圖一路”,獲得了專業成長。筆者所在幼兒園的課題組在全園教師的協助下,收集主題生成項目記錄表110余張,案例5個,論文2篇,微課8篇。
(三)由“傳統教育”走向“多元教育”,助力園本課程建設
“一圖一路”是教師開展活動的方向與指引,但不會限制教師的具體實踐。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根據開展活動時幼兒的表現和需求靈活把握,科學適當地調整項目活動中的“一張圖”與“一條路”,使得項目活動由傳統的一成不變走向百花齊放,有力推進了園本課程的建設。
(四)由“忙于應付”走向“積極融入”,創新家園共育樣態
從幼兒園課程領域來看,“一圖一路”指引下的生成項目活動有機滲透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大領域的知識。除了在一日活動的每時每刻抓住教育契機,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在活動中還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推動園所和家庭之間的合作,構建了家園一體化教育新樣態。
四、筑夢前行:“一圖一路”項目之展望思考
自“一圖一路”指引下的生成項目活動開展以來,筆者看到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收獲和成長。不過,這對教師也是一種挑戰。雖說教師要大膽放手,在活動中體現幼兒的自主性,但幼兒的想法很多,有些有價值,有些沒有價值。那么,教師該如何判斷并引導游戲的正確方向?“一圖一路”中的活動預設可否交由幼兒全權開展呢?這些都需要教師進一步思考與研究。
(作者單位:蕭山區所前鎮天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