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閱讀策略;閱讀興趣;閱讀理解能力;認知理論;因材施教;自主性學習
小學語文教育中,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在課堂上缺少系統化的閱讀策略,而以應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引起了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與能力的培養。
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高: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大約有四成的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
學生學習能力上的差異:研究發現,三年級不同的學生有20分差值,這表明不同的學生學習的能力不同。造成這一差異的關鍵原因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有些同學在家庭背景、學校教學品質以及課外閱讀資料等方面都相對薄弱,從而造成了他們在閱讀理解上的落后。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對學業同樣造成一定的影響,并且造成了他們在閱讀理解上的個體差異,長期將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使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從而縮短學習者的閱讀水平,是教育者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還強調了概念構建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性,指出讀者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與文本的互動中主動地形成和發展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些觀點共同描繪出一幅閱讀活動的生動圖景,它不僅涉及文本內容的直接吸收,也關乎于讀者不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與文本的互動中主動地形成和發展自己的知識體系。這些觀點共同描繪出一幅閱讀活動的生動圖景,它不僅涉及到如何通過不同層次的認知加工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閱讀理解是與作者互動的過程,興趣驅動學生主動閱讀。培養閱讀興趣促進自主閱讀。
在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斯坦諾維奇的“交互模型”認為,讀者需要不斷利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識和文本信息進行互動,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內容。閱讀理解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與背景知識相融合的問題,向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讀物,并進行趣味性的閱讀活動,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老師可以推薦一些有趣、生動的讀物。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課堂上經常舉辦閱讀活動,比如故事會和讀書分享會,鼓勵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的樂趣。
預習:通過閱讀題目,對文章的大意進行猜測,提高理解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前先瀏覽文章的題目、插圖、段落標題等,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提出題目:在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地提出問題,并在閱讀中尋求答案問題的方法。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在老師引導下,小學生開始閱讀四大名著《紅樓夢》,有非常多的小學生在老師的陪同下,開始學會主動思考書中的各種人與人之間的復雜的關系,在課堂上,學生們還扮演《紅樓夢》里的人物來更深一步理解書中的人物關系。
從課堂教學中我總結了具體的數據分析:由上課老師進行反饋得出,這個班級學生的閱讀理解的測試平均分,從期初考核成績的63分提高到期末考核成績的81分,學生的閱讀興趣問卷調查的得分也是從3.1分提升到4.1分(滿分5分)。
從課堂中小學生的反饋進行總結:學生表示通過在課堂上進行閱讀角色的扮演游戲,小學生可以更容易掌握《紅樓夢》的人物之間的故事關系,并且更有利于小學生對我們國家經典著作和古典文學著作喜愛與熱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水平。
在課堂上經常舉辦讀書分享會、“圖書漂流”形式的讀書分享會,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讀書的興趣和閱讀的動力。所以,教師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并有針對性地安排各類閱讀活動,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習熱情。
從教室里的教學中,我搜集了一些特殊的資料進行了分析:在一個學期末,六年級的同學們的閱讀量比平常多了34%,而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也比平常多了24%。
從課堂中學生的反饋進行總結:老師在課上舉辦的讀書分享交流大會、課上的“圖書漂流”活動讓學生們接觸到了許多精彩生動有趣的書籍,大大激發了他們的閱讀熱情。
學校特別推出閱讀技巧強化計劃,借助定期的閱讀練習及教師的策略引導,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掌握閱讀技巧。課程包括前測評估、教學策略講解、實踐應用、反饋修正和后測。
從課堂的教學中我收集具體的數據分析:項目實施后,學生的閱讀理解進行了全面的測試,分析成績后,得出學生平均提高了19%。分數低的學生的進步最大,達到了25%。
從課堂中學生的反饋進行總結:學生們表示,進行有規律的閱讀訓練,多種策略性戰略性指導,他們在閱讀的時候,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進步,信心也比以前增強了很多。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需求和學習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和評估,了解每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興趣,針對性地設計和實施個性化的閱讀計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起點上得到提高。
通過口頭提問、讀書報告、讀書日志、小測試等多種形式,綜合評定學生的閱讀過程與效果,并給予及時的反饋與指導。通過本研究,老師能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英語閱讀進度,及時糾正錯誤,鞏固知識,提出更多的學習建議。教師在激發學生自主性方面,可以設置一些獎勵機制,如閱讀獎章、閱讀之星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和興趣。
一定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書籍、小學生感興趣的書籍,給小學生創造適合他們閱讀的環境、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多種閱讀訓練,栽培小學生對閱讀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發展的能力,并且對他們的各科成績都有所提升,綜合素質也大大地提高。閱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老師應不斷探索和實踐,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劉紹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張曉華.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J].教育科學研究,2020,41(3):45-52.
[4]王明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閱讀策略[J].語文教育研究,2021,38(4):56-62.
[5]李娜.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18,29(2):33-40.
(作者單位:山西省呂梁市興縣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