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五育并舉發展教育。音樂屬于美育范疇,是使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類思想情感,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聽覺和視覺碰撞的藝術。如果將跳動的音符比喻為細胞,完整的樂譜比喻為器官,則美妙的音樂便是生命特征,音樂是活潑的律動、是跳動的心弦、是情感的表達。
學校在課程的設置上,加入音樂課,體現了科學合理、功能互補的課程體系,同時堅持基礎性和多樣性并重,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求,將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這樣的音樂教學對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培養青少年的家國情懷和積極樂觀的求進心態至關重要,即健全人格是人在社會得以生存的前提,愛國情懷是不忘本源的關鍵,求進心態是不斷進取的基礎,同樣音樂教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生活品位、精神境界和氣質水準。所以說,音樂課是中小學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組織活動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好的驗證。
音樂是優秀文化的傳承,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愛國教育從小抓起,從娃娃抓起,每逢清明節、端午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各單位都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單位成員去紅色革命根據地參觀,重溫入黨誓詞,回顧中國共產黨艱辛歷程,講述老黨員的革命故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始終牢記當代生活的來之不易,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讓我們學會感恩與感激,培養愛國主義情懷。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見證著優秀紅色文化的傳承,以滿足人類的精神文化需求。雖然青少年尚未成熟,以感官認知為主,但在平日活動中組織者會給他們傳遞一些淺薄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他們初步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例如,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東方紅》《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歌唱祖國》等和一些民族舞蹈,也許他們不明白其中所蘊涵的深刻意義,但唱的次數多了、長輩們講的故事多了,他們也就會知曉中國共產黨的蓬勃與偉大,從小培養青少年愛國情懷,進行愛國教育,對他們精神世界的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會有自己的判斷,不會隨波逐流,不會出現丑化歷史事件發生。因此,組織音樂活動對傳承優秀紅色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青少年來說,重要的是從小培養他們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是作者內心情感世界的表達,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特征。音樂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作曲者和作詞者往往會將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通過音樂表達出來,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歌曲、可以是舞蹈,這就知曉為什么會有民族歌曲、情感歌曲等區分了。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組織活動的過程可以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教一首曲目一定會告知學生其深層意義,可以表達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可以是積極向上、歡快的曲調,可以是寬闊無邊、豪邁的曲調,讓同學們知道每首歌曲所蘊涵的意思,知道音樂也可以表達感情,音樂是表達感情最直接的方式。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事物的摯愛之情。對音樂敏感度極強的人,會在聽到某首歌曲、看到某支舞蹈,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如若是悲傷的,他們會潸然淚下,相反,他們會激動不已,他們將自己純粹地代入音樂當中。經過類似的活動可以告知青少年,其實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酸、甜、苦、辣、赤橙黃綠青藍紫都有,我們要學會接受這個多彩的世界,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特性,從而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允許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養成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將自己所思、所想、所感通過音樂表達出來,間接地教會青少年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世界。
音樂是學科知識的延續,樹立青少年積極樂觀的求進心態。從中小學教學階段抓起,組織音樂活動體現學科間的互融與互通,學校不僅為了要應對各種考試只抓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而漠視音樂、體育非考試科目的地位,這有背于在新課標教學理念下倡導的教學觀,我們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樹立學生終身學習意識,活到老、學到老。組織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可以將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變為現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青少年自主發現樂趣、培養興趣,處處是教學、處處是知識。青少年時期,多動、好動是他們這個階段最明顯特征,心智尚未成熟,如果一味地只是學習文化課,會讓他們感到壓力,甚至會出現厭學現象,更難去發現他們真正的樂趣,我想這不是學校教育的目的,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不快樂,生活全被學習占據,悶悶不樂。組織音樂活動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釋放孩子們的天性,經過適當的放松,學生們會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學習效率會倍增,同時可以讓學生們發現學習的樂趣,生活是美好的,他們可以樂觀面對生活中的好與壞,這樣的結果何樂而不為?讓青少年主動去發現美,探究興趣,不斷求知、不斷進步。每個人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培養興趣。音樂是學校主科的延續,組織音樂活動,孩子們可以自己去探索真正的人生,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求進心態。
音樂之美,美到實處。通過組織相關活動,可以培養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征、樹立積極樂觀的求進心態,音樂屬于一種美學,青少年對音樂的感悟、表現與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在組織的活動當中,可以給人精神上的享受,熏陶中又給人一種無形的放松和慰藉,讓我們共同來享受這份盛宴。
(作者單位:興縣教育科技事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