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路小學以“讓每個孩子遇見最好的自己”為辦學理念,以“慧于心,美于行”為德育理念,積極培養陽光自信的云小學子。構建并施行“1234567”全員德育管理工作模式,即“1卡”文明點贊卡,“2風”班風、學風,“3評”周評、月評、學期評,“4查”衛生、紀律、文明、兩操,“5會”家長會、全校集會、級會、班會、小組總結會,“6節”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讀書節,體藝節,“7禮”問候禮、課堂禮、課間禮、衛生禮、用餐禮、放學禮、集會禮。。
《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開展綜合性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基于國家課程方案要求和學校德育管理理念,我校以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為德育切入點,以節日時間點為契機,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創建傳統節日特色校本課程,為學校教育注入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打造學校德育特色項目,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傳統節日”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銜接了分科和跨學科兩種學習活動形態。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并不是簡單的拼拼湊湊,而是涉及五個維度的設計,即“節日主題、素養能力、學科知識、項目驅動和實踐體驗”(如圖1所示)。
一、頂層規劃定內容,分級設計選主題
“傳統節日”項目式學習校本課程,以文化學習和實踐體驗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課程內容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七大傳統節日為主要學習主題,并涉及龍抬頭、寒食節、中元節、冬至節、臘八節、除夕等傳統節日的學習。
每一個節日主題在各個年級,確定不同的年級主題,每個主題都要有各自的活動內涵和活動目的,都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能力等因素。例如,在“習融合課程,品端午之美”活動中,分成了五個年級主題:六年級—情系起源尋端午;五年級—龍舟文化頌端午;三四年級—彩繩香囊佑端午;二年級—粽葉飄香品端午;一年級—艾葉飄香話端午。
二、活動體驗促能力,項目探究提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以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為六大素養。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理念,“傳統節日”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注重讓學生的各種能力素養在活動體驗中切實得到鍛煉和提高,每一個大的節日主題、每一個項目都涉及學生的一種或幾種不同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集五兔 迎新春”項目式學習活動中,“規劃兔”“矯健兔”均指向“健康生活”素養,要求學生合理安排規劃假期生活,并為自己制定一份寒假生活學習計劃,同時每天堅持鍛煉一小時,強身健體;“勞動兔”指向“責任擔當”素養,積極完成家庭勞動清單,幫長輩分擔家務,在勞動中學習和成長; “學習兔”指向“學會學習、科學精神、實踐創新”素養,是分年級的跨學科任務,低年級要求DIY創作“兔子”面具、頭飾、擺件等,中年級要求創作“春節”主題的思維導圖或手抄報,高年級要求完成“春節”主題的PBL小組合作任務單;“賀歲兔”指向“人文底蘊”,要求完成“年味”新春任務,剪窗花、購年貨、唱賀歲歌、送新年祝福等。
三、學科融合齊探索,深入學習共提升
由于傳統節日活動主題的包容性,每一個節日主題的項目任務中都可以包含小學所開設的各門學科的知識,學生在一個個有趣而又富有探索性的體驗活動中,融合運用了各學科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創造性的完成各學科任務,是對各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靈活運用,是自然發生且富有意義的。
例如,在“學科融合 齊賀中秋”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所涉及的學科知識面很寬,在各學科教師帶領下完成學科項目式學習任務:語文“誦讀中秋情”,誦讀《水調歌頭》《靜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中秋經典詩詞;數學“數說中秋趣”,用數學知識解決“月餅盈虧”問題;英語“英配中秋意”利用手機APPP,完成《靜夜思》《《Mid-Autumn Festival》英語趣配音;音樂 “歌詠中秋意”,用動聽的童音吟唱中秋經典童謠;美術 “手繪中秋美”,繪制中秋詩配畫、中秋創意畫;科學 “探究中秋慧”用科學教具演示月食的變化規律;綜合實踐“巧做中秋藝”DIY制作花燈、流心月餅等(如圖2所示)。
四、項目驅動源生活,小組合作共達成
“傳統節日”項目式學習活動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嘗試與他人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務。項目驅動問題往往源于生活實際,任務完成后,成果能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存在問題或者解決難題。因此,在設計每一個節日主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時,除了考慮學科維度和學生能力維度外,應盡可能的設計可行性高、可操作性強,且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夠達成的項目。
例如,在“傳統節日”校本手冊第一課《春節》的“探究樂園”版塊中,共設計了三個項目式學習活動,活動一:新年家裝藝術家;活動二:年夜飯規劃師;活動三:美食專欄博主。學生可任選其一完成,也可以自己創設任務活動。以“美食專欄博主”活動為例,任務單充分考慮了以下幾個因素:1.學科知識:數學、美術;2.任務問題驅動:如何合理設計一份健康版的“吉祥”年夜飯?3.小組成員分工:列明每個成員的具體工作任務;4.菜單記錄:詳細記錄菜名、單價、重量外,把用餐人員、總餐費及人均消費等均記錄好。5.成果展示:繪圖、拍照、錄視頻,形式不限。
五、實踐形式多樣化,問題解決創造化
“傳統節日”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實踐方式是多樣化的,主要包含三種不同的形式: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和學校的組織活動。這三種實踐形式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交叉進行的,需要學生在自我學習和與他人合作之間、真實世界和學科世界中來回穿梭,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改變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這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思考力和社交能力。
個人獨立探究:從求知的本能欲望中,從個人成長經歷中,鼓勵學生去深入了解和挖掘中華傳統節日的起源、典故、人文風俗、傳統美食以及民間工藝等。
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交流和分工,通過與同伴交流,取長補短,主動承擔并認真完成所負責的小任務,學做一個合格的“合伙人”。
學校的組織活動:學校所組織的傳統節日項目旨在幫助學生通過真實的節日體驗和參與實踐中,深入了解、認同并傳承傳統節日文化。學校積極開展傳統節日項目式活動,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意識到自己作為中華兒女的責任擔當和使命,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民族自豪感。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