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活動,即以某個主題為線索,教師引導幼兒并與幼兒合作進行的集體探究活動,是幼兒園課程開展的模式之一。主題通常來源于幼兒自身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也正是因為幼兒園有開展主題活動的需求,有經驗者將曾開展過的主題活動素材與過程整理成教材或資源包。然而,面對變化的教育對象,固定地開展策略容易讓主題活動陷入“設計—灌輸”的機械重復。
本文以煙墩路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月是故鄉圓”“建筑”為例,探討教師如何在預設主題中結合幼兒已有經驗,以幼兒的問題與興趣為導向,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推動主題活動的縱向深入與橫向拓展。
一、基于幼兒已有經驗,確定主題活動開展方向
確立主題是一個相當慎重的環節。在開展主題活動前,為激發幼兒對主題內容的探究欲望,教師應基于幼兒認知的整體水平與個別差異,以幼兒感興趣并易于接受的方式,選擇合適的時機切入主題,讓幼兒自發投入到主題活動中。
如主題“月是故鄉圓”來源于國慶節與中秋節,雙節皆為開展愛國愛家教育的好契機,加之在上一學期,幼兒因參加非遺文化相關活動,對傳統文化、技藝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主題學習提供了動力。但主題的確立不意味著所有的幼兒都能主動進入學習之中。主題開展之初,有些幼兒對“家鄉”“故鄉”非常陌生,缺乏興趣,這時就需要一個契機。教師通過“認識中國第一個豐收節”的集體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促使主題活動順利開展。
而 “建筑”這一主題可以說是孩子和教師協商的結果。教師發現中班幼兒從下學期開始,在了解了世界一些著名的建筑后,對埃及金字塔尤為好奇。教師通過持續觀察,發現幼兒對金字塔寶藏、埃及神話故事、木乃伊、法老王和王后形象以及埃及人的服飾打扮特別感興趣。幼兒由“金字塔”小主題開始,拓展到更豐富的內容,對建構游戲逐步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對城堡、對樂高主題玩具表現出強烈向往。
二、基于幼兒學習興趣,完善主題網絡
雖然在主題活動開始前,教師對主題目標和教學內容都進行了預設,但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幼兒的再表達,努力捕捉黃金線索,發現更多的學習可能性。
在主題“月是故鄉圓”中,教師預設了一系列認識祖國各地的教學活動,但在主題實踐中,教師發現幼兒對熟悉的人的家鄉非常感興趣,于是改變了活動形式,把原來設計的教師講授改為家長或同伴講故事,通過故事形式,讓幼兒對周圍人的家鄉產生好奇心,在好奇的驅使下,幼兒主動去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家鄉。
在“建筑”主題活動中,雖說主題來源于幼兒,但孩子們對于“建筑”的專注點在于建構玩具、房子這些混亂又片面的概念。所以在設置主題網絡圖時,我們與孩子在不同情景下開展了多次不同形式的討論,以求綜合全面了解幼兒的經驗與不足,為幼兒立體地探索“建筑”提供立體的路徑。
在“建筑”主題活動中,實際開展活動的網絡圖與其預設的網絡圖相比,多了很多非主題核心知識的探索內容,像“力學”“建筑中的人文關懷”“金字塔”;也合并或刪減了部分在預設之初,教師認為關聯性極高的內容,像“建筑材料”“建筑的種類與功能”等。這就是孩子們在吸收信息后,對主題探索的再表達。
學習本身就是多元的、復雜的、充滿未知和無限可能性的過程,預設的主題活動內容必定不能代表和滿足所有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預設的內容可能只是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的識別和回應,實施過程應視為教師基于對幼兒的觀察和回應做出連續支持、以促進幼兒學習深入的過程。教師在主題活動實施階段是指導者、支持者以及合作者,不但要提供學習探索相關的核心材料,還要提供幼兒“再表達”后所需的材料,追隨著孩子的腳步,梳理主題活動的開展脈絡,不斷生成與完善主題活動網絡。
三、關注幼兒成長生態,構建學習共同體
根據布魯芬布倫納發展生態理論,環境影響著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因此,在主題活動開展中需關注幼兒成長生態,整合幼兒的成長環境,構建幼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學習共同體。
(一)師幼共同探究,教學相長
教師為了對幼兒做出有效的支持,必須自己首先去了解和研究,師幼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在“建筑”的主題活動中,幼兒建構游戲時,教師發現某個孩子運用了從未出現過的砌墻方式。通過查閱建筑相關資料,了解到這是傳統建筑技法中的平磚順砌錯縫法。同時,還在資料中查找到非常豐富的建筑技藝,以及自古以來建筑所傳遞的生命哲學觀。教師深入了解到這些知識后,對主題活動的目標、內容和形式進行了拓展,后期的主題活動開展更貼近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活動組織形式也更加豐富有趣。
(二)家園聯手,拓寬幼兒學習路徑
幼兒家長來自社會各行各業,是一個龐大并“觸手可得”的資源庫。主題活動的開展和發展,很大程度有賴于家長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不僅為主題提供了學習資源,而且豐富了活動形式,使主題活動的組織更加活潑有趣,幼兒更樂于主動體驗和探究發現。因此,除了老生常談的家園互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狀態外,調動家長資源的第一步,就是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成為活動的一分子。
在“月是故鄉圓”中,通過家長助教給幼兒講述家鄉故事的方式,向幼兒生動真實地展現祖國各地的面貌,讓幼兒感到親切并產生了探究的愿望。在“建筑”主題開題時,從事建筑設計的家長為幼兒介紹了建筑的有關知識,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生成了“神秘金字塔”的小主題。有相關資源的家長請教建筑師朋友,向幼兒傳遞“建筑是有生命”的人文理念,讓主題目標更加豐滿。
幼兒園主題活動的來源多種多樣,當主題不是來自幼兒自身時,教師就可能面臨幼兒啟而不發、被動接受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調整策略,靠近幼兒探究與學習的實際需要,讓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雙向呼應,逐步豐富主題相關的活動內容,借力學習共同體,促進主題活動高質量開展。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