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旨在將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一同教育,為他們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和包容的學習環境。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唱游與律動課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和藝術素養,還能夠促進他們的自我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培養協作與合作能力,提高身體協調與空間感知能力,促進情感發展與心理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核心素養下,培智學校的唱游與律動課程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與策略,進一步優化融合教育的實施。
一、融合教育的基本內涵
在融合教育中,特殊兒童不再被隔離起來,而是被納入普通教育系統中,在普通班級中接受教育。融合教育的目標是讓特殊兒童融入社會,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并與普通兒童一起學習和成長。
(一)平等教育機會
融合教育強調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他們應該有機會接受與自己才能和潛力相適應的教育。融合教育摒棄了將特殊兒童單獨分割出來的做法,將他們融入普通班級,與普通兒童一同學習。
(二)包容性教育環境
融合教育創造了一個包容性的教育環境,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共同學習和生活,相互尊重和支持。這種環境能夠培養出尊重多樣性、接納差異、關愛他人的價值觀念,為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個體差異的尊重與滿足
融合教育注重對特殊兒童的個體差異進行尊重和滿足。教育者需要根據特殊兒童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教育方案,包括適應性教學、個別輔導等,確保每個兒童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四)協同合作教學
融合教育倡導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通過與普通兒童共同學習,特殊兒童能夠得到來自同齡人的支持和幫助,普通兒童也能夠從特殊兒童的獨特經驗中學到更多。
二、基于核心素養下唱游與律動課程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進學生的自我表達和交流能力
在唱游與律動課程中,特殊兒童通過音樂和身體的表達,可以表達內心的情感和意愿。他們可以通過歌曲的演唱、舞蹈的動作、樂器的演奏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華。同時,與普通兒童一同學習和表演,特殊兒童還可以與他人進行交流,提高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協作與合作能力
在唱游與律動課程中,特殊兒童與其他學生一起參與合唱、合奏等集體表演。通過與他人密切合作,特殊兒童學會傾聽和理解他人,相互配合,共同協調動作和聲音,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種合作與協作的經驗不僅培養了特殊兒童的協作與合作能力,還加強了他們與他人之間的互動與聯系。
(三)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與空間感知能力
通過唱游與律動課程中的舞蹈、節奏等活動,特殊兒童能夠培養身體的協調性、靈活性和平衡感。他們通過整齊的身體動作、節奏感,增強了身體的協調能力。同時,通過舞蹈和律動的練習,特殊兒童也能夠提高空間感知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舞蹈的節奏、動作、動態和空間關系。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素養
唱游與律動課程在培養特殊兒童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接觸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和舞蹈表演,能夠培養特殊兒童對音樂和藝術的敏感性和欣賞能力,提高對音樂和舞蹈的理解和感受。他們能夠欣賞和體驗音樂和舞蹈作品中的美,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
三、基于核心素養下唱游與律動課程在融合教育中的策略
(一)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
特殊兒童在學習和發展上存在著獨特的需求和特點。因此,根據不同特殊兒童的個體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個性化教學可以根據特殊兒童的學習風格、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因素,量身定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了解特殊兒童的學習需求和能力水平,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適合他們的學習資源、學習支持和學習策略,使他們能夠獲得有效的學習體驗和成就感。個性化教學的意義在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提供他們所需的支持和挑戰。這不僅有助于特殊兒童在學習方面的發展,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促進全面素養的培養。
(二)創建合作學習的氛圍,采用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可以促進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創造一個共同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合作學習可以通過小組活動、合作項目等方式進行。在這樣的環境中,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可以相互學習和支持,共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特殊兒童可以從普通兒童的經驗中學習,而普通兒童也可以通過與特殊兒童的互動,培養關愛他人、尊重差異的品質。合作學習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他們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的提升。
在兒童節主題的唱游與律動教學中,創建合作學習的氛圍,采用合作學習策略可以提供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互動合作的機會。以春天為主題進行的教學中,可以以《春天在哪里》這首歌作為教學內容的核心。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共同參與唱游與律動的活動。在唱游環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唱歌曲,分組進行合唱。特殊兒童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參與音樂表演,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支持,與其他學生一起發揮各自的優勢,創造出整齊美妙的合唱效果。在律動環節,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動作,根據歌曲的節奏和內容進行表演。特殊兒童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參與律動動作,根據其個體差異,教師可以給予他們更適合的動作安排和輔導,讓他們參與到隊伍中,并與其他學生協調動作,共同表演出春天的美好。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特殊兒童可以與普通兒童相互幫助、協作,共同完成歌唱和律動的任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互相支持,培養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合作學習的實踐,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之間的關系和溝通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他們不僅可以自信地在小組中表現出自己的能力,也能夠體驗到團隊合作的樂趣和成就感。這種過程還能夠培養特殊兒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表達能力。同時,合作學習的策略也促進了整個學校融合教育的氛圍和多樣化的學習環境的營造,為特殊兒童的全面發展和融入社會的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三)進行包容性評價,注重對學生個體進步的評價
包容性評價是融合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評價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特殊兒童個體進步的評價,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和相對位置。包容性評價要注重特殊兒童在知識、技能和社會情感發展等方面的進步。特殊兒童往往面臨著各種挑戰,評價應該積極關注他們的進步和努力,給予針對性的認可和支持。
以“堅持不懈”為主題的唱游與律動教學,以《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作為本主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觀察特殊兒童在教學中的表現,比如對歌曲的理解、記憶和演唱技巧的發展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與特殊兒童的互動和反饋,了解他們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進步。在評價方面,教師可以根據特殊兒童的個體差異,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特殊兒童的表演和參與度,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與特殊兒童進行個別面談,了解他們的學習感受和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反饋和指導。特殊兒童在唱游與律動教學中的個體進步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他們在歌曲的理解上能夠更加深入和準確,能夠更加流暢地演唱歌曲;在律動表演中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身體動作和節奏;在合作學習中能夠更好地融入團隊,積極參與和貢獻。通過包容性評價的策略,特殊兒童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肯定,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在整個唱游與律動教學中,特殊兒童和其他學生一起努力,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這種評價方式可以減少對特殊兒童的壓力和焦慮感,提高他們的學習幸福感和滿意度。特殊兒童在唱游與律動的教學中,教師注重特殊兒童的個體進步,以贊譽和鼓勵為導向,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和自信心。特殊兒童通過努力和堅持,能夠在歌唱和律動表演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進步,與其他學生共同成長。這樣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能夠促進特殊兒童的全面發展和融入社會的能力,營造包容性和積極的學習環境。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