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源遠流長,發源于勞動,是一種原始的文化藝術。與此同時,舞蹈還能使舞者擁有得體的舉止和健美的體魄。舞蹈,在審美教育中,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
一、“五育融合”下初中舞蹈第二課堂開展的重要性
(一)舞蹈教育可以培養完美的人格。舞蹈教學的實質是一種德育。在中學開展舞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中學生不斷受到良好的德育氛圍的影響,對培養初中學生的道德品質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初中開設舞蹈第二課堂,它不是普及必修課,但對于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和興趣愛好一定是很好的手段。比如,可以使用集體舞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使用激昂向上的舞蹈來培養學生敢于進取的精神,使用抒情型的舞蹈來陶冶學生的情操等。
(二)舞蹈可以鍛煉身心,有助于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沃爾特·特里(美國)通過長期的觀察與分析說:“舞蹈是用來進行教育的,可以用來鍛煉身體的肌肉,調節肌肉,維持身體的平衡,通過舞蹈的節奏來進行治療,可以讓你的身體變得更好,讓你的狀態變得更好。”由此可以看出,跳舞,也是一種修煉!
(三)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水準,提升國民素質。舞蹈也是一門藝術,要在舞蹈中有很高的造詣,就要有很好的舞蹈基本功。在中學實施普通舞蹈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舞蹈的基礎元素,掌握基礎知識,從而促進他們對舞蹈的審美能力不斷提升;從感性到理性,可以提高學生對美、丑、善、惡的判斷能力。
(四)有益于學生的智力發展。通過舞蹈的排練、表演,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力、記憶力、藝術想象力、創造力,通過對舞蹈音樂的感受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和節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強學習的能力。通過舞蹈教育的持續熏陶,學生的智力將得到有益的發展。
二、初中舞蹈第二課堂的開展困境
(一)學校方面。學校很多時候是“為了開展而開展”,沒有長遠的考慮到“未來學校舞蹈發展的道路要怎么走”“舞蹈第二課堂要怎樣才能走得更遠、更穩”等問題。學校還沒有充分意識到,舞蹈第二課堂是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普及發展所提供的一條科學道路。學校沒有利用舞蹈第二課堂完成培養學生素質修養的任務,教學過程中沒有讓學生回歸本真,沒有意識到開展第二課堂實際是為“打造輕松又順應初中生天性發展的教育環境”。
(二)教師方面。通過調查發現,舞蹈師資培養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除了舞蹈教師的市場增量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還存在著培養質量較差的問題。在舞蹈第二課堂教學中,體現為教師在教學內容方面很單一,教學方法與課程標準不統一等現象。
(三)學生方面。在教學實際中,舞蹈教師忽視了學生學習舞蹈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忽略了把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初中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相統一。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舞蹈學習態度、學習的興趣、積極性等均未達到較高水平。
三、“五育融合”下初中舞蹈第二課堂的優化策略
(一)以美育思想為引領推動第二課堂高質量發展。舞蹈第二課堂能夠走進校園,使初中在舞蹈教學方面實現了實質性的突破,極大豐富美育的內容,同時也履行了新發展階段“課程思政”的基本目標。學校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重視舞蹈第二課堂的發展,轉變傳統的舞蹈教育觀念與“應付式”開課的態度。在發展舞蹈第二課堂過程中,學校要努力創造條件,加深師生們對舞蹈課程開展的正確認識;也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正確認識舞蹈的美育功能,才能促進第二課堂舞蹈教育在初中校園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加強舞蹈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優化舞蹈教師專業素質結構可以從兩方面出發,一方面,可以壯大舞蹈師資隊伍,聘請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利用教學觀摩與研討活動等方式,為本校舞蹈教師及相關專業領域教師創造提升條件,定期組織培訓、相互學習,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來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三)完善第二課堂考評機制以促進學習成果可視化。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第二課堂考評機制至關重要。作為舞蹈教師沒有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機制,進而長期以來使得教師的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低,對于教學的自我提高動力不足;對于學生而言,也影響了舞蹈教學中理應發揮的審美效果,從而影響初中舞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實際,以初中階段學生舞蹈教育課程為主的學校,理應推行適應這一階段學生舞蹈課程內容特點的評價體系,根據學校第二課堂的實際情況,對傳統的專業舞蹈考試標準進行革新。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