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東莞市提出了打造“品質教育”,扎實推進“品質課堂”建設,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以形成和發展。著名學者史寧中先生指出:培養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為此,我們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2.0輔助教學的作用,構建數學品質課堂,培養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
一、創造真實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
1.創設以生活為導向的學習情境。運用希沃白板5軟件授課功能進行授課,播放相關圖形的生活物品圖片,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使他們發現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并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例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用字母表示數》時,我們通過希沃白板5軟件播放帶幾張帶有字母的撲克牌,創設用字母代替數的生活情境。學生不僅可以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還可以感知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培養他們的符號意識,滲透數學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思想。
2.創設以游戲為導向的學習情境。運用希沃白板5軟件課堂活動功能里面的“分組競爭、判斷對錯、趣味選擇”等項目,將枯燥、抽象的數學學習內容寓于一個充滿趣味與快樂情境之中,如運動會、答題比賽、拔河比賽等游戲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獲得新知、發展數感。
3.創設以直觀為導向的學習情境。例如,教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的認識》時,通過希沃白板5軟件幾何功能里面“展開、調節、旋轉、填充”等直觀地把長方體的8個頂點、12條棱、6面展示在學生面前,不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并且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意識和幾何直觀。
二、運用智慧教學工具,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合理運用微課、優課、問卷星軟件、希沃多媒體平臺等智慧教學工具開展課堂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拓展思維空間,提高問題分析的能力,學會綜合運用多個領域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及時交流和呈現問題解決的方法、過程和結果,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和創新能力。例如,教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最大公因數》時,讓學生觀看優質錄像課《最大公因數》,并帶著三個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分別是:“(1)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2)錄像課里面,介紹了幾種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簡單?(3)請你用最簡單的求最大公因數方法求出21和8、35和70的最大公因數。”觀看完20分鐘錄像課后,大家圍繞上面的三個問題開始進行學習交流活動。第一個學習交流活動:討論交流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定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更加深入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第二個學習交流活動:討論交流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選用最簡單的列舉法求最大公因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第三個學習交流活動:討論交流用列舉法求出21和8、35和70的最大公因數,檢驗學生掌握方法的情況,提出用列舉法求最大公因數需要注意的地方。通過觀看優質錄像課《最大公因數》,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公因數、最大公因數的定義以及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還發展了自身的分析、概括和思維等能力。
三、豐富課堂練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練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如應用希沃白板5軟件里面的“學科工具”功能里面的“數學畫版”項目動態呈現課堂練習內容,讓學生語言描述概念、算理、圖形的轉化過程、公式的推導過程等,提升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例如,教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在課堂練習環節里運用“數學畫版”設置了“看圖說分數”的練習題,讓一位學生在畫版上設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制作出有涂色的圓形,另一位學生說出涂色部分要用什么分數表示,并要說出理由。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參加信息技術2.0的培訓,掌握課堂教學軟件和平臺的各項功能,采用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構建數學品質課堂。在課堂上貫徹“有教無類、素質教育、因材施教”三大教育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以形成和發展,享受到數學學習過程的精彩和成長幸福。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