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比重日趨上升。高中正處于升學的關鍵期,提高學生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術應用能力至關重要。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要基于學科課堂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高中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現狀,提出現代化高中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一、高中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培養現狀
1.信息技術的教學框架存在問題
高中信息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數據與計算、網絡基礎、人工智能初步等多個方面。由于課程安排不多,導致教學過程缺乏連貫性。學生每周學習時間的簡短性和間隔性都會影響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吸收和現有知識的使用,這就導致學生產生碎片化認知,難以形成系統的核心素養。
2.信息技術教學與學科知識內容相差大
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在于發布一個作業任務,學生按照操作步驟完成,過于注重操作步驟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局域化的學習環境也在影響學生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而教師多數情況下往往脫離課本,以零散的知識來搭建教學內容,也影響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
二、數字化信息技術學習與創新
1.創設一個全域信息技術學習環境
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的操作能力,而智慧教育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全域學習環境,在這個過程中連接學生學習風格和學習目標,達到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能夠更加直觀地通過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進度、過程,及時掌握學習信息及成果。
在選擇性必修4人工智能初步課程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提出引導學生開展“調查人工智能發展歷程”項目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多個實例軟件,讓學生親身體驗人工智能的應用,讓學生在情景的體驗中掌握相關知識點,培養正確的科學技術應用觀。生活情境的創設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融入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敏感度,才能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與學生所面對的環境相適配。此外,生活情境的構建也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
2.整合線上教學資源,制定個性化方案
當今時代信息包羅萬象,學習資源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的靈活化,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智慧教育使用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搭建個性化信息技術平臺。針對學生學習進度的差異性,不僅能夠做到優勢互補,還能創建共享、開放的學習互動方式,讓智慧相互傳接。對優秀學習資源的整理,能夠建構一個更加嚴密的知識化網絡,讓學生能夠及時獲取優質資源。高質量的智慧信息教育模式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為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服務和支持。
3.開展實踐活動,提高自主化研究
信息技術實踐性較強,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基礎知識和創新能力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教師應該批判性使用數字化這一工具,創造性解決問題。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過程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的形式給學生上課,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了解數字化學習環境中存在的優勢,鼓勵學生逐步培養獨立探索和學習的能力,加強信息化知識體系的構建。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教學要貫徹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在解決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模型化、系統化、形式化。當前人們對計算思維還處于一個未知的階段,針對這個現狀,仍舊需要以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為核心,學生學習過程為主體,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達到學習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高中信息技術工作的開展是一個復雜而又必要的內容,復雜是因為課程設置少,學生還必須要掌握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更新信息技術教學平臺,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差異性了解,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