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英是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1997年從河北醫科大學畢業后她便扎根方莊社區,這一干就是27年。
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葛彩英的工作繁忙而瑣碎,除了日常門診、健康宣教、門診帶教等工作,她有時還要為出行不便的居民上門提供基本醫療、慢病管理等服務。工作辛苦,但她樂在其中,滿懷激情。
2010年,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北京市首批試點單位,開始推行集醫療、護理、康復于一體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從那個時候開始,葛彩英和同事們就各自成為“家庭醫生”,下沉一線,成為離百姓最近的健康“守門人”。
基本醫療有保障,奔向小康有力量。如何化解基層“醫荒”,讓“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把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起來,是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將深化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推進,堅持“一個轉變、兩個重點”的思路,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兩個重點難點問題,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舉措,推動醫改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各地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在供給側,著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分工協作,創新服務模式;在需求側,努力讓群眾能就近、方便地獲得安全有效、便捷連續的醫療服務,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醫改是涉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工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醫療衛生保障事業,與百姓息息相關,也是百姓安居樂業的重要基礎。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社區醫療工作中始終保持銳意進取、迎難而上的姿態,守衛好百姓的健康!”葛彩英說。
記者剛走進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診區,走廊里就傳來葛彩英爽朗的笑聲,進入診室大門,她正向一位老人講解健康減重方法。
跟社區老人接觸多了,葛彩英養成了大聲跟老年患者說話的習慣,而且她尤為細心,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診治結束后,她都會主動上前攙扶,幫忙推門。
多年來,葛彩英每天早上8點準時出診,平均下來,她一天要至少接診80名患者,全年接診近20000人次。其中,直接指定她作為家庭醫生的居民就有1400多人。

“與我們簽約的居民,我們會為他們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并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方位醫療服務。這些服務包括但不限于看病就醫、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此外,我們還推行‘一醫一護’服務模式,確保每個簽約居民都能有一個醫生和一個護士為其提供固定醫護服務?!备鸩视⒔榻B。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建立社區醫生和居民契約服務關系。
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以兒童、孕產婦、殘疾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為重點人群,深入踐行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連續、有效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這些年,葛彩英見證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發展。過去,提到家庭醫生,許多居民理解為私人醫生,甚至質疑,“家庭醫生是不是只是會開藥的醫生?”“家庭醫生能為我們做什么?”“醫療水平到底行不行”……
隨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深入開展,簽約保障機制越來越完善,服務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居民對家庭醫生的信任感不斷上升,并主動簽約。
方莊位于北京市南二環與南三環之間,是20世紀80年代北京第一個整體開發建設的大型居住社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要承擔轄區7.5萬名常住居民基本醫療服務。
社區內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占28.75%;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占5.42%。其中,60歲以上失能護理老人為1150人,80歲以上獨居老年人為54人。
擔任家庭醫生多年,葛彩英能準確叫出大部分簽約居民的名字,并對其病史和家庭情況了然于胸。為了方便居民隨時聯系自己,葛彩英保持手機24小時開機,即便在節假日或深夜接到求助電話,她都會耐心、細心解答。
與居民打交道久了,葛彩英發現,有時候老年居民心理上的痛苦遠大于身體上的痛苦,換句話說,疾病有藥醫治,心理上的痛苦找不到人交流、傾聽、微笑撫慰。
因此,除了提供基本診療服務外,葛彩英還特意增加了一項免費的“溝通服務”:與老年居民拉家常、談談心,關心和詢問他們的衣食起居,讓他們把煩心事說出來。
正是這些暖心服務,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讓醫患成為好朋友、忘年交,以至于許多老年居民一旦遇到想不開的事情,都愿意給葛彩英打電話、發微信,聽聽她的意見。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去為居民服務,居民才會認可。從不信任到信任,這個階段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來改變?!备鸩视⒄f。
截至2024年7月,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簽約居民37787人,簽約率48.86%,重點人群簽約率超過98%,門診就診居民簽約率90%,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數為6681人次,管理率為50.78%。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醫改步入“快車道”。
推進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模式,是新一輪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也是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
多年來,國家衛健委會同相關部門,積極增加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供給,擴大簽約服務覆蓋面;強化簽約服務內涵,突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推進有效簽約、規范履約;健全簽約服務激勵和保障機制,強化政策協同性,夯實簽約服務政策效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葛彩英團隊積極投身于“智慧家醫”服務模式的探索。通過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致力于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連續、可及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實現便捷的一站式智慧健康服務,提升居民的健康體驗和服務滿意度。
通過“智慧家醫”服務模式,制定個性化服務包,構建“朋友式”醫患關系,落實“一對一管理、優先就診、精準轉診”等服務,確定固定的醫患關系,保障了服務的連續性,提升家庭醫生簽約吸引力及居民就醫體驗。目前,該服務模式已在北京市70%以上的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推廣應用。
我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簽約率和知曉率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內涵持續強化。截至目前,全國已組建超過42萬個家庭醫生團隊,為簽約居民,特別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國家衛健委要求,到2035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將達到75%以上,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
“家庭醫生作為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治療疾病的醫生,更是家庭健康的守護者。將來會有更多居民享受到家庭醫生帶來的貼心服務。家庭醫生將在疾病預防、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居民構建全方位的健康保障網?!泵嫦蛭磥碓俪霭l,葛彩英充滿憧憬。
下午兩點半,葛彩英安排好門診時間,整理好出診包,開始了當天的上門巡診工作。
“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量比較大,我簽約的居民以老人為主,所以會盡量抽出時間上門巡診。”葛彩英邊走邊說。
步行5分鐘來到芳群園三區9號院,已近耄耋之年的常榮華夫婦正在家等候。他們是葛彩英最早簽約的居民。
交談中,常榮華向記者坦言,最初對家庭醫生服務能力持懷疑態度,認為他們是“只會開藥的醫生”。然而,10多年過去了,他改變了看法?!案鸫蠓虿粌H給我們治病,還教我們怎樣與慢性病和諧相處。她對我們老年人特別細心,每隔兩三天就打個電話,叮囑我們要注意防暑防病、注意休息、合理膳食等。葛大夫是我們養老路上的貼心人?!?/p>
居民看法發生變化的背后,是家庭醫生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對于患者來說,好醫生本身就是一劑良藥。“醫者,看的是病,開的是藥,給予的是真情?!边@是葛彩英常說的話。用真心換真情,讓她跟簽約居民成為好朋友,更是收獲了眾多“鐵桿粉絲”。
基層醫療衛生事關億萬群眾身體健康。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以及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健康服務需求持續增長,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成為持續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著力點。
近年來,葛彩英除了臨床工作,她還把精力放在教學上,培養優秀全科醫學人才。截至目前,葛彩英培養全科研究生兩名,帶教全科研究生10名,培養全科住培醫師14名、中醫全科住培醫師兩名,帶教全科轉崗學員10名。她培養的學生全部工作在社區一線,成為基層醫療服務的新生力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拔蚁嘈艜懈喑錆M活力的年輕醫生扎根于社區衛生這片沃土,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熱情,為社區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讓健康成為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底色?!备鸩视⒄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