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未來文化藝術領域的主力軍,高校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在文化強國建設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章針對當前高校藝術類專業的思政育人困境,旨在構建“三全育人”視域下的新型思政育人模式。該模式強調教育的高效協同、有機銜接和多元融合,從而達到全面提高高校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 “三全育人”;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思政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28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Art Major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LIU Yue, MA Haizhen, ZHANG Yinfeng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353)
Abstract As the main force in the future cultural and artistic field,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cultural country. The article aims to construct a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lemma of art majors in universities. This model emphasizes the efficient collaboration, organic connection, and diversified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Keywords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的持續變革,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思政育人工作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藝術類專業學生具有獨特的個性和思想特點,他們往往更加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和實踐,而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思政育人的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成為當前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務。
國內許多學者針對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展開了諸多研究。王琨認為,藝術類專業應突出其專業特色,以培養具備高度文化自信并能為國家傳播這種自信的大學生為目標,重視立德樹人,多維度地開展學生工作,以培養出思想政治過硬、專業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1]。曾勇深入剖析“三全育人”理念,并進一步研究了“三全育人”理念下藝術類學校人才培養的路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導性和實踐性的建議[2]。基于立德樹人視角,封輝和曲麗麗建議將藝術類專業的學科特色與“五育”進行深度融合[3]。劉艷坤認為,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育模式應實現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對接[4],提升實踐教育水平。張弦、舒欣建議將“三全育人”理念與藝術類大學生的特點相結合,以創新的方式探索出“思政+專業”的藝術類學生思政工作新模式[5]。因此,將“三全育人”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積極探索高校藝術類專業思政育人新模式,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 高校藝術類專業思政教育遭遇困境的原因分析
通過調研發現,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所面臨的困境主要有:文化課素養不足;個性突出,集體觀念缺乏;思想活躍,理想信念淡薄;對思政教育認識不全面或不重視;教師專業素養不足等。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及專業特性是導致思政困境的重要因素。藝術類專業的特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對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有所忽視。這種現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藝術類專業學生往往更注重個性表達和創意發揮。在參與集體活動或團隊項目時,他們可能缺乏參與熱情和合作意識,這無疑給思政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第二,師資力量不足及教學方法單一也是導致思政教育困境的原因之一。部分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專業的教師隊伍,或者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靈活,無法有效地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教學。
第三,課程設置及管理體系也是影響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校的藝術類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偏重于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此外,管理體系往往以專業成績為主導,缺乏針對思政教育效果的評估和反饋機制,導致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降低。
第四,社會環境及價值觀也是影響思政教育的重要因素。當前社會環境復雜多變,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相互交錯,對于正處于價值觀形成期的藝術類專業學生來說,分辨是非、保持正確的價值觀是一項重大挑戰。特別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很容易受到各種信息的干擾,從而對思政教育的內容產生誤解或抵觸情緒。
第五,學生自身因素也是影響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藝術類專業學生存在自我意識過強、缺乏集體觀念和責任感等問題,對于思政教育的內容可能存在認識偏差或抵觸心理。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而且也會對他們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 “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藝術類專業思政育人實踐
“三全育人”是一種全面、系統、協調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在高校藝術類專業思政育人實踐中實施“三全育人”理念,不僅可以發揮高校教育中知識教育的作用,還可以進一步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塑造,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藝術人才。
2.1 構建全員育人共同體,實現教育主體的高效協同
“全員育人”是指高校內所有教職員工均應積極參與思政育人工作,共同承擔起育人責任,并構建全員育人共同體。對于藝術類專業學生而言,除了文化課和藝術專業課的教師之外,行政人員、輔導員、圖書館員、實驗技術人員等也應參與對其的思政育人工作。
第一,建立思政育人工作小組是實現全員育人的重要途徑之一。由校領導擔任組長,各相關部門的負責人擔任成員,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制定思政育人工作的計劃和方案,確保全校范圍內的思政育人工作得到協調和統一,避免出現教育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同時,通過集思廣益,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思政育人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第二,加強教師培訓是實現全員育人的關鍵環節。通過舉辦思政教育培訓班、邀請專家學者開展講座等方式,讓教師深入了解思政育人的重要性和方法,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培訓學到更多的思政育人技巧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第三,發揮學生自身的作用是實現全員育人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通過選拔優秀學生擔任輔導員助理、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參與思政育人工作,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學生作為教育主體之一,他們的參與不僅可以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參與思政育人工作,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
2.2 探索全過程育人新模式,實現教育過程的有機銜接
“全過程育人”是指將思政育人理念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持續不斷地對其進行思政教育。對于藝術類專業學生來說,可通過采取以下舉措實現全過程育人:
首先,在入學教育中加入思政教育內容。通過讓學生了解學校的思政育人要求和目標,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并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教育方式將有助于學生在大學期間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并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在課程設置中增加思政教育模塊。將思政教育與藝術專業教育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接收到思政教育的熏陶。例如,可以在藝術史、藝術評論等課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在藝術學習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再次,在實踐教學中加入思政教育環節。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感受思政教育內涵的重要途徑。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此外,還可以邀請知名藝術家、文化名人等來校舉辦講座或交流,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藝術和文化資源,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路。
最后,在畢業教育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組織畢業典禮、畢業生座談會等活動,讓學生對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學習進行全面的反思和總結,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堅定信心與未來努力的方向,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涯和社會發展。
2.3 形成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實現教育載體的多元融合
全方位育人是指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高端人才。對于藝術類專業學生來說,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性尤為凸顯,因為他們不僅需要掌握精湛的藝術技能,還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
首先,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文化課和藝術專業課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授,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堂這個主渠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講授藝術史時可以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在講授藝術創作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社會問題和人生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審美水平。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小組討論、課堂演講等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通過社會實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藝術類專業學生需要參加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來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因此可以利用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文化交流活動等,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了解民情;還可以安排學生參加藝術實踐、社會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再次,通過校園文化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可以通過舉辦藝術展覽、文藝比賽、文化講座等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舉辦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藝術展覽或文藝比賽,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可以舉辦與社會熱點問題有關的講座或研討會,讓學生了解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還可以通過文藝演出、音樂會等方式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讓學生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通過網絡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它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應當有效地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通過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定期發布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或視頻,以便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還可以建立網上論壇或討論區,讓學生通過這些平臺交流思想和觀點,以此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和溝通能力。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革,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思政教育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高校應進一步深化“三全育人”理念在思政育人中的應用和實踐,構建全員育人共同體,實現教育主體的高效協同;探索全過程育人新模式,實現教育過程的有機銜接;形成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實現教育載體的多元融合。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校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時代脈搏,積極推進“三全育人”工作,整合校內外資源,不斷探索更加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同時,高校也要關注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專業特點,制訂更加個性化的思政教育方案,為學生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加全面、有針對性的指導。
基金項目:2023年山東省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科研課題“數字經濟背景下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RSJY2023-Y006)。
參考文獻
[1] 王琨.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困境及方法[J].四川戲劇,2022(7):164-166.
[2] 曾勇.“三全育人”思想下藝術類高校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0(18):109-110.
[3] 封輝,曲麗麗.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藝術類專業“五育并舉”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實踐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3,44(3):139-144.
[4] 劉艷坤.論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實踐育人模式的有效路徑[J].現代婦女(下旬),2013(12):355.
[5] 張弦,舒欣.“三全育人”視域下藝術類大學生“思政+專業”工作模式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