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支撐,如何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金融人才成為政府部門和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課題。文章以經濟與金融專業金融工程學課程為例,采用整合跨學科知識、數字化教學、項目式教學、循證教學評價來促進課程教學多學科交叉融合,并按照BOPPPS模型安排教學流程,推動課程教學不斷優化升級,全方位提高金融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多學科交叉融合;金融工程學;BOPPPS模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3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rsection
ZHOU Jianglai, RAN Wei, ZHANG Zun
(Hubei Minzu University Western Hubei Ecological Culture Tourism Research Center, 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 The 2023 Central Financial Work Conference proposed the goal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financial country. A high-quality financial talent team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building a strong financial country. How to cultivate composite and applied financial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academia. The article takes the cours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as an example, and adopts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digital teach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evidence-based teaching evalu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And arrange the teach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BOPPPS model, promote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urse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financial engineering; BOPPPS model
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指出,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深化學科交叉融合[1]。同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金融工程學作為金融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將工程思維、數理分析、計算機技術等融入金融領域,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其教學需鼓勵、引導多學科、跨專業融合[2],創造性地解決各類金融問題,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金融人才隊伍。但目前教學實踐中存在多學科交叉融合不夠等問題,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金融工程學教學實現多學科理論、知識、方法、技術等多維度深度融合,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培養高素質金融人才的必然選擇。
1 金融工程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各學科知識割裂嚴重
金融工程學是一門將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隨機過程、計算機編程等知識應用于金融領域的實用性學科,但教師在課 程教學中側重于對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含義、定價和運用等進行金融理論講解,對其他學科的專業知識強調和運用得比較少,學科交叉性表現得不明顯。沒有讓學生在掌握各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立足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行情,根據特定目標建立金融模型,運用Python等編程語言自動選擇最優風控策略或尋找套利機會等。學生所學多學科知識處于相互割裂的狀態,使學生運用多元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1.2 數字化教學手段應用不佳
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已逐漸普及,但相應的網絡平臺、數據庫、軟硬件設備等相關配備設施沒能跟上,沒能教育中發揮多媒體在更大的作用,虛擬仿真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課程教學的進程較為緩慢,存在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應用不足的情況,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外發揮的作用更加有限。另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功能定位不清晰,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技術的炫酷,忽略了信息技術和人才培養目標、知識特點的適切度,未能將數字化教學手段有機融入課堂教學,造成信息技術和課程內容“兩張皮”的情況。
1.3 實踐教育教學方法應用不足
目前,金融工程學課程教學以講授法教學為主,教學形式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沒能很好地結合知識點的特點將項目式教學法、實驗教學法等融入其中,持續采用單一的理論教學會使學生產生倦怠和抵觸心理,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缺乏對知識產生和運用的深切感受和學習的參與感。雖然部分教師將案例教學法等方法引入課堂教學,但對案例的分析和解讀主要依靠教師講解,實踐教育教學方法大多只是表面上融入課堂教學,其實現知情意行統一等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學生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深層次的理解。
1.4 課程教學評價主客體分化
常見的教師教學評價方式主要是同行或專家現場聽課,從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結果等方面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優劣,評教結果容易受評價者原有經驗和主觀意愿等因素影響,被評教師和評價者處于主客體分離狀態,反饋結果具有主觀性、滯后性和模糊性,難以實現被評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師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進。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過于看重分數而忽略了學生的成長性,對學生學習的形成性評價主要側重于到課率、課堂互動情況、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視野的拓展、課堂情感的變化等方面關注度不夠,不能有效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2 金融工程學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策略
多學科交叉融合是指多學科在知識、理論、方法、手段等方面相互滲透、相互融合[3],在進行金融工程學教學設計時,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交叉融合為手段”的教育理念,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運用相互結合、互相促進,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建設金融強國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1 整合跨學科教學內容促進多學科“思維+知識”融合
STEAM教育是通過跨學科方式綜合多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STEAM教育理念融入金融工程學課程教學,以創造性解決金融問題為導向,將科學、技術、工程、人文和數學等多門學科的核心知識和各學科所側重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辯證思維、工程思維、計算思維等思維模式引入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充分考慮多學科知識間的協調和耦合,打破單一學科之間的邊界,從多個維度分析問題并構建較為完整的邏輯框架,創新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路徑,結合各學科特點統籌各要素并找到最優的實踐路徑。同時要做到主導學科和其他學科思維和知識的統合,不能為了多學科融合而強行交叉,在多學科融合教學中注重思維融合和知識融合,培養學生的批判質疑和創新思維,努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2.2 巧用數字化教學資源促進多學科“方法+手段”融合
按照確定的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將大數據、虛擬仿真、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金融工程學課堂教學,突出現代化信息技術拓寬學習渠道、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具趣味性等優勢。發揮演示法、討論式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的優勢,將各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高效結合,幫助教師改善課堂教學環境和構建智慧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結合MOOC、超星學習通等線上平臺資源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人臉識別等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效果分析,實現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時空同步“互動”,推動嵌入式教師教學評價落地,推動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2.3 強化項目式教學促進多學科“理論+實踐”融合
金融工程學課程教學以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真實案例為研究對象,將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主實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確定項目要達成的目標、項目實施方案和對項目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使學生在實踐中學通悟透金融工程學有關理論知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讀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有關現象,識別套利、風險管理等機會,能夠根據具體項目要求建立數學模型,運用Python等編程語言實現自動化交易。在實踐過程中檢驗有關理論的有效性和適用范圍,引導學生站在不同市場主體的角度剖析金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改進舉措,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樹立助力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社會責任感。
2.4 以循證教學評價促進“教師+學生”雙贏
循證教學評價要求基于客觀的證據和嚴謹的方法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并將反饋結果用于優化課程教學,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并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影響這一特性決定了金融工程學教學評價需要將兩者結合起來。以循證教學評價方式把教師教的成效和學生學的成果統一起來,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運用超星學習通等線上平臺,對學生多學科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多學科交叉學習和運用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真實的記錄,實現教學過程證據鏈客觀化、多元化,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多維教學數據為更加科學地評教評學提供支撐,推動評價主客體間互通互融,教師以動態評價結果不斷優化教學,最終實現教學相長。
3 金融工程學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實踐過程
本文基于BOPPPS模型組織教學過程,以研究看漲看跌期權平價公式(PCP)這一知識點為例,闡述如何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入各教學實踐環節。本文以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為依托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真實的項目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運用無套利思想構建組合,推導出看漲看跌期權平價公式,結合金融衍生產品市場行情,開展論證看漲看跌期權平價公式的有效性等系列學習活動,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3.1 導入
采用疑問導入法,在學生對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知識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以“標的物相同且執行價格和到期期限相同的看漲、看跌期權的價格是否存在某種聯系?”的問題導入,引導學生運用無套利思想構建兩個投資回報相同的組合,并推導出看漲看跌期權平價公式。
3.2 目標
設置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教學目標,學生在知識層面能夠構建無風險套利組合并建立數學模型,熟練運用看漲看跌期權平價公式進行計算,能夠運用Python等編程語言識別期權平價公式偏離并套利。學生在能力層面上要能熟練運用小組探究、查閱科研論文等學習方式,運用無風險套利原理,對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的期權價格是否合理作出科學的判斷,并對看漲看跌期權平價公式偏離現象作出解釋,掌握金融建模的方法。學生在素質層面要深刻理解金融產品價格之間存在廣泛的聯系,養成用聯系和矛盾的觀點看待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習慣,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金融道德觀念和職業操守。
3.3 前測
通過超星學習通等教學軟件發布多學科基礎知識試題進行檢測,發布金融熱點話題供學生討論交流,重點講解學生出錯較多的知識點,將學生們的測試成績作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內容。
3.4 參與式學習
本文采用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運用多學科交叉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教學方面,讓學生以5―6人為一組在期權模擬交易平臺共同完成“運用標的物相同且執行價格和到期期限相同的看漲看跌期權進行套利”的項目,讓學生收集和該項目有關的資料,圍繞項目制訂執行方案,讓各小組間相互競爭,各小組展示項目成果并相互點評,最后對學生的完成效果進行點評。案例教學法方面,打開東方財富網期權交易界面,以上證50ETF期權為例,發現看漲看跌期權平價公式并不是總是成立,由此激發學生探究背后的原因,引導學生探究交易成本、賣空限制、知情交易、噪音交易和異質信念等會導致期權平價關系偏離的原因[4]。
3.5 后測
通過超星學習通等教學軟件發布本章節有關多學科知識試題進行檢測,著重加強對學生運用多學科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學以致用,把學生的測試成績作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內容。
3.6 總結
以多學科視角從看漲看跌期權平價公式的內涵、推導過程、實際運用、關系偏離原因、金融建模等方面進行知識總結;基于多維、真實的數據對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對多學科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進行評價,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總結金融市場價格約束機制,幫助學生樹立穩健的交易理念。
4 結語
多學科交叉融合是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推動金融工程學課程教學多學科思維、知識、方法、手段等深度融合,多教育主體共促教學質量提升;按照BOPPPS模型安排課程教學流程,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江蘇飛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30800457054117);湖北民族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守正與創新:學科交叉視角下的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2023JY028)。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的通知[EB/OL].(2023-02-2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4/04/content_5750018.htm.
[2] 王俊,白楊,胡盟.基于教學過程、年級和學科專業三維融合的交叉學科教學改革[J].教育研究,2023,44(8):113-121.
[3] 林健.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專業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32-45.
[4] 鄭振龍,秦明,陳蓉.期權平價關系偏離與異質信念[J].經濟學(季刊),2023,23(3):1035-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