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3年,江蘇省舉辦了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茶藝項目省內選拔賽和餐飲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茶藝賽項兩個省級茶藝類比賽,眾多院校的選手參與了大賽選拔,這說明茶藝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文章以省級茶藝職業技能大賽為標準,深入研讀競賽指南,全面剖析賽項得分要點,分析指出了傳統教學方法下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參賽能力均不具優勢的現狀,并從這兩個方面提出了在省級職業技能大賽背景下推動茶藝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 省級職業技能大賽;茶藝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17.038
Research on Tea Ar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vincial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YE Chenjun
(Suzhou Technician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Jiangsu 215009)
Abstract In 2023, Jiangsu Province held two provincial-level tea art competitions, the Second National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Tea Art Project Provincial Selection and the Provincial Catering Industry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Tea Art Competition. Numerous university contestants participated in the competition selection, which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tatus of tea ar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vincial tea art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as the standard, thoroughly studies the competition guid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of competition scores, analyzes and point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er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are not superior under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poses methods and approaches for tea art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vincial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 from these two aspects.
Keywords provincial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Tea Ar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近幾年,職業技能大賽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院校師生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大賽,不僅能夠在賽中創、賽中學、賽中練,還能實現賽課融通,迅速提升職業能力,且規格越高的比賽,往往技術文件也越全面,參賽師生也能學習到更豐富的專業知識[1]。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省級茶藝職業技能大賽為標準,通過茶藝課程教學改革,推行賽課結合,把競賽訓練內容納入茶藝課程日常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推動茶藝課程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1 茶藝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 茶藝教師基礎薄弱,授課內容多浮于表面
現階段,除了少數院校本身就設有茶學專業,大部分院校都將茶藝作為一門課程歸入酒店管理或旅游管理等相關專業旗下,很多院校茶藝課程的授課教師并非科班出身,只是通過技能鑒定考試或以賽代考來取得茶藝師等級資質。雖然教師參加過短期培訓,但專業根基不穩,實踐經驗匱乏,上課內容大多來源于書本,導致很多院校的茶藝課程教學照本宣科,缺少深度[2]。
1.2 傳統茶藝課程教學與行業需求嚴重脫節
一方面,雖然近幾年很多院校都在各個服務管理專業下增設了茶藝課程,但是沒有建立配套的教學體系與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形式流于表面,茶藝表演也只是完成基本程序,學生僅能學到基礎的理論知識,缺乏創新意識[3]。另一方面,大部分院校沒有開展專門的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無法獲得最新的行業動態,茶藝課教學知識老舊,內容與時代脫軌,以致很多學生畢業后難以達到用人單位的工作要求。
職業技能大賽的考核點是依據最新行業發展需求和崗位標準設立的,院校將比賽的知識側重點與項目實操得分項作為風向標進行教學,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閉門造車的現象。通過對目前職業技能大賽的比賽標準、比賽內容、比賽項目的研究,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評價、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引入“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就訓練比賽考點,為比賽儲備人才[4]。
2 省級茶藝職業技能大賽對茶藝課程教學的引領和指導
2.1 省級茶藝職業技能大賽考核項目剖析
以第二屆全國職業技能精選項目江蘇省茶藝選拔賽和2023年江蘇省餐飲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茶藝賽項兩大省級比賽為標準,通過競賽文件解讀可以把茶藝比賽項目分為理論與實操兩大考核模塊,分別占比20%和80%。其中理論考核項目考查的內容包括茶葉專業知識、茶文化歷史、茶具、泡茶用水、茶事藝文、茶藝與音樂、茶藝與插花、少數民族飲茶風俗、江蘇茶文化特色等。實操考核模塊則分為規定茶藝、自創茶藝、茶湯質量比拼三個賽項。規定茶藝賽項考核選手綠茶玻璃杯、紅茶蓋碗及烏龍茶紫砂壺三套茶藝演示。自創茶藝賽項考核選手的主題創編及現場展示能力。茶湯質量比拼賽項則考核選手的茶葉審評方法及茶會組織能力。三部分實操賽項分別占比30%、30%和40%。
2.2 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分析
省級茶藝職業技能大賽對參賽選手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選手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展現高水平的茶藝技能,還要掌握茶葉審評方法并進行現場茶會活動組織,這些都需要選手長時間的茶學浸潤與反復訓練才能完成。而現大部分院校茶藝教師并非茶學專業出身,也沒有經過系統和完整的課程學習,難以達到指導學生茶藝比賽的教學要求。
2.3 省級茶藝職業技能大賽對標學生參賽能力的現狀分析
省級茶藝職業技能大賽不僅對參賽選手的氣質、形象、儀態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在專業知識的精度上也更加重視。例如茶湯質量比拼賽項,選手首先需要對茶樣進行精確審評,評判出茶樣的等級與優缺點,再確定所用的沖泡器具、注水手法與出湯時間。在具體沖泡階段,選手不僅要全程模擬茶會主理人進行沖泡品鑒,還要對每一泡的茶湯滋味做出正確的解說。現階段,雖然學生能夠通過課堂練習完成規定茶藝與自創茶藝的備賽訓練,但是茶湯質量比拼賽項難度較大,不僅要完成評茶泡茶的流程,還要應對評委在現場創設的突發情況,而這恰恰是院校學生最薄弱的環節。
3 基于省級職業技能大賽需求的茶藝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3.1 以賽促教,多途徑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
3.1.1 教師主動帶頭參加省級職業技能大賽
省級茶藝職業技能大賽屬于省級一類競賽,許多參賽選手都有著豐富的比賽經驗,賽項考核點也都采用默認規則,對初次參賽人員非常不利。很多院校的教師只是通過觀看部分比賽視頻或是對照文件內容進行教學備賽,表面上是以大賽為導向,實際上只是紙上談兵。只有真正參加過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的教師,才能熟知每一個比賽項目的具體流程,剖析出各個項目的核心考核要點,對標找差,針對性地進行競賽指導和教學改革。
3.1.2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
院校教師授課大部分偏理論內容,實操技能薄弱。推進校企合作,組織教師入企業學習,是提升教師職業技能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優秀的茶企業有先進的行業信息與生產技術,有茶藝表演配套的完整設備,還有行業內的領軍人物與頂尖人才,這些都為教師職業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教師可以通過進企業研修的方式,完善自己的行茶手法,探討和創編主題茶席方案,還可以真實地模擬茶湯質量比拼賽項,迅速提升自己的茶藝水平,繼而將其運用到日常教學中,提升茶藝課程教學質量。
3.2 以賽促學,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賽競爭力
3.2.1 建立和完善電子題庫,提高理論考核賽項得分
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的理論考核賽項主要考查的是茶藝師二級、三級的知識范疇,題庫涵蓋職業道德、茶具知識、茶葉知識、用水知識、民族茶藝和外國茶藝等內容。理論題庫可以通過歷屆比賽積累和文庫搜索的方式來建立。院校師生本身在理論基礎方面相比社會人員就占有優勢,因此更應該在此賽項上提高得分,拉開差距。除了定期整理與完善比賽題庫以外,還可以借助“刷刷題”App,把題目上傳至小程序,利用“刷刷題”中的自動篩選錯題功能,讓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針對性復習,提高理論賽項的得分率。
3.2.2 拍攝規定茶藝標準化操作視頻,反復訓練形成肌肉記憶
規定茶藝包括綠茶玻璃杯、紅茶蓋碗和烏龍茶紫砂壺三套基礎茶藝,每套茶藝的茶葉種類、表演茶具及沖泡手法都不一樣,而競賽指南中明確規定了三套茶藝演示從備具上場到端盤退場的所有步驟,因此需要參賽選手嚴格按照文件規定的程序進行演示。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得分點提前設計出一套美觀且完整的標準化茶藝演示流程,確定行茶手法并拍攝成教學視頻。
由于比賽現場會出現各種突發情況,外加學生本身參賽經驗少、心理素質差,如果對茶藝演示動作不夠熟悉,很容易出現忘記步驟、順序顛倒等情況。因此在平時訓練的時候,教師就要親身示范并借助教學視頻優化學生行茶手法,反復練習使其形成肌肉記憶,讓學生盡可能在賽場上保持從容不迫的良好狀態。
3.2.3 挖掘思政元素,創編優秀自創茶藝作品
自創茶藝是比賽環節中的亮點賽項。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競賽指南中明確規定自創茶藝作品的主題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茶道精神,傳播正能量。因此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充分溝通,幫助其建立與茶之間的連接,挖掘思政元素,確定主題內涵,拔高立足點,創編具有真情實感的茶藝作品。
自創茶藝在創作中要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展開,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例如比賽如果在冬季舉辦,可以創編《一品紅梅,九州春來》的蓋碗茶藝,用冬天最常見的蠟梅為主題進行茶藝創編,將周恩來總理童年時親手灌溉梅花,而今依舊長留芳香的故事引入茶藝表演中。在茶空間的布置上,可以用梅花三才碗作為主泡器,搭配紅白兩色桌旗為背景,茶席的一側擺放一支盛開的蠟梅,茶葉則用九曲紅梅來呼應主題。比賽開始,隨著《我愛你中國》音樂的響起,選手上臺表演,借助解說詞和生動的表演將周恩來與紅梅的故事娓娓道來,以物喻人,歌頌周總理如傲雪寒梅一般凌寒獨立,殫精竭慮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一生的故事。
3.2.4 借助茶藝社團定期組織茶會活動,提升學生茶藝專業綜合素養
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規定茶湯質量比拼賽項需要選手先對六大類茶樣進行抽簽,根據抽到的茶樣進行品質鑒別,再從組委會提供的器具中選擇與所泡茶樣匹配的茶具,隨后沖泡三道茶湯,要求濃度一致,并能正確描述口感。此賽項的考查難度最大,分值占比也最高,需要學生具備茶葉審評能力、茶會組織能力、茶藝沖泡能力以及溝通應變的能力。
僅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只能掌握基礎性的評茶與沖泡技能,無法完成茶會組織的會客流程,且可能因為心理緊張等原因造成比賽時講錯的狀況。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每周一次的茶藝社團活動,開展茶會品鑒,拓寬學生的習茶路徑。茶會每周品鑒的茶樣可對應競賽文件里規定的六大茶類,連續三周品鑒同一大類的三款茶樣,一個學期差不多可以把競賽指南里的十八個茶樣模擬完畢。茶會流程也以先審評、再備具、后沖泡的順序進行,由其他學生模擬賓客,備賽學生為大家沖泡三道茶,依次介紹每一道茶湯的品質特點,教師則作為評委全程進行觀察與打分,演練完成后對學生進行點評與指導。通過每周社團茶會活動的組織與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行茶習慣及靈活的現場應變能力。
3.2.5 組織校內茶藝比賽,選拔省賽英才班學生
由于省級職業技能大賽考核項目多,涉及范圍廣,準備時間長,因此可以在平日的教學中提早準備,在學校范圍內組織茶藝比賽,為學生提供賽場演練的機會。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備賽狀態,以賽促學,在比賽中錘煉意志、強化技能、開發潛力、完善人格。另一方面校際比賽的舉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比賽培訓的壓力,為茶藝比賽儲備了人才,選拔出可以參加省賽的英才班苗子。
4 結語
省級職業技能大賽背景下的茶藝課程教學改革,使教師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對接行業最新動態,把比賽要求的知識與技能融入日常課程教學,賽課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及專業能力,推動茶藝課程建設,深化技能人才培養改革,為各類茶藝比賽培養儲備人才,進一步提升育人質量。
基金項目: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技師學院院級課題“省級茶藝大賽標準對接茶藝課程改革研究”(2023P17)。
參考文獻
[1] 黎艷晶.以賽促學的茶藝技能人才培養實踐——以廣州市從化區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學園,2022,15(31):66-68.
[2] 李霏飛,趙婧競,何橋.職業技能大賽背景下的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以云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農學與園藝技術學院專業群為例[J].教育觀察,2023,12(13):91-94.
[3] 高杉.技能大賽背景下中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的建設[J].亞太教育,2023(7):86-88.
[4] 岑春嬌.基于茶藝職業技能大賽的中職《茶藝》課程教學研究[D].昆明:云南農業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