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治國理政實踐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內容包括: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堅持“兩個結合”、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等。這些都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遵循。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筑牢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
馬克思認為,任何時代的統治思想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一個政權的崩塌往往是從意識形態領域放棄主導思想開始的。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才能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備強大的精神力量。當前,敵對勢力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設置重重難關,比如以錯誤思潮干擾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假新聞發動信息輿論戰。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黨性與人民性具有內在統一性和高度一致性。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要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要樹立陣地意識,守護好互聯網、高校、科研機構、黨刊黨媒等意識形態主陣地,敢于亮劍,敢于同錯誤思潮作斗爭。要堅定人民立場,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一方面,要不斷滿足人民需求。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始終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以優秀的文化作品弘揚主旋律,引領社會風尚,弘揚新風正氣。另一方面,要廣泛匯聚人民力量。人民群眾不僅是文化成果的共享者,還是文化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貢獻者,要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WP5Z9brXh572u8ctsgAQxHm5E0WCe1No213Ynje5zkw=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堅定文化自信,厚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底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幾代學者接續努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加上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就使得文化自信具備厚重的歷史底蘊,也是中華民族久經磨難而依然挺立的文化根源。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以“兩個結合”發揮文化主體性,打開事業發展新局面,鑄就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新輝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踐性和開放性是馬克思主義突出的理論品格。實踐性強調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開放性使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成為可能。回顧百余年黨史,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使中國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反過來,中國也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時代性得到充分顯現。在新的發展階段,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分析解決制約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難點、堵點、痛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仔細觀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會發現二者在諸多方面契合,這也是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理論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家強。新發展階段,要深刻理解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厚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底蘊。
堅持文明交流互鑒,開闊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世界視域
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化解矛盾沖突、應對全球共同問題,并使文明創建開新局,是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要以全球文明倡議凝聚解決世界共同問題的共識。獨木不成林,一花難成春。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然而,西方某些國家卻奉行“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斷加重,人類前途命運再次來到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在2023年3月15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正面回應了“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為化解世界矛盾沖突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為解決“四大赤字”凝聚了共識、匯聚了力量。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建構。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但當今世界,和平面臨多重威脅,貧富差距擴大具有一定普遍性,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無疑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及動力。唯有頑強的團結奮斗精神才能成就偉大事業,才能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而在這一過程中,勢必會使人進一步擺脫地域的局限性,人的交往范圍和社會關系會更廣泛,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作者: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市委黨校分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