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天是大志最放松的日子,因為只有雨天才會休息。
工地上沒有固定假期,下雨了,才放假。早晨雨還不大,大志擔心雨一會兒就停。吃完早飯,雨仍在下,工頭便通知他們今天不用干活了。大志問老孫和小呂要不要喝點,老孫說你這不是廢話嗎?大志問多少標準,小呂說10塊吧。大志說,省錢也不是這種省法。這樣吧,湊70塊,我30塊,你倆一人20塊。他掏出30塊錢給小呂說,搞點“硬菜”。
所謂“硬菜”,就是熏雞架。熏雞架好,便宜又好吃,關鍵是耐啃耐咂,一個雞架可以咂啃半天,用來下酒再合適不過。小呂去買酒食,老孫坐在工棚前抽煙,一滴水從棚檐落下,恰好將他的煙澆滅。大志就著塑料臉盆洗頭,他先往腦袋上打一遍洗發水,狂抓猛撓一通,沖洗,再打一遍洗發水,輕輕一抹,泡沫就飛起來了。大志說可惜沒有太陽,要不然每個泡沫里都有一道小小的彩虹。老孫說明天上午又是滿頭泥灰,洗它干嘛?大志說晚上要是餓了,午飯就不用吃了?一個泡沫從他的指縫間擠出,半空中晃晃悠悠,既不落下,也不肯飄走。
小呂買來3瓶白酒、3個熏雞架、一小塊鹵豬頭肉、兩包榨菜、一包花生米、一捆大蔥和一包甜面醬。老孫說,70塊錢就這點東西?小呂說這還不夠呢!我又添了5塊。老孫邊撕掉榨菜包裝邊說,這物價有點離譜。他將榨菜和花生米裝盤,將大蔥剝好洗凈,將鹵豬頭肉用水果刀切成幾塊,然后把它們全都擺在一個紙箱上。小呂說,去路邊喝唄。老孫說,棚里容不下你?小呂說,路邊喝多好,又不淋雨,空氣還好。老孫說,別找借口了,你怎么想的我不知道?大志洗完了頭,正用毛巾擦著頭發。就去路邊吧!他對老孫說,咱也整點小情調。
路邊有一棟即將被拆掉的大樓。大樓伸出一個小小的遮陽棚,黃昏時候,小呂喜歡在遮陽棚下捧著飯盒,邊吃飯邊看行人。老孫說,你都快成家了,還看女人?小呂說,欣賞美嘛,跟結不結婚沒關系。小呂的婚期定在明年5月1日,結了婚,他就不回來了。大志勸他帶上老婆過來,小呂說,娟想守著父母。娟是小呂的未婚妻,小呂前年回家過年,媒人給他們介紹的。小呂給老孫和大志看過娟的照片,清清爽爽的一個姑娘。小呂說,他想與娟在村里辦養雞場,空房子和勞動力有的是,技術也不難,就是缺點資金。大志說,資金不是問題,慢慢湊吧,就是你不回來了有點可惜。小呂說,可惜什么?又不是咱的城市。大志說,怎么不是咱的城市?咱待在這里,這里的一切就都跟咱有關。燈紅酒綠,高樓大廈……統統都跟咱有關。大志擰開一瓶白酒,勻進3個搪瓷缸,說,干了!
一瓶白酒就這么干了,老孫說喝慢點、喝慢點,要不很快就結束了。56歲的老孫喜歡喝酒,更喜歡“黏酒”。用大志的話說,一杯酒,他能美上一天。一個打著傘的女人從不遠處走過,小呂盯著女人的腳看,空缸舉了半天。老孫說快結婚了就收收心,再看眼珠子就掉出來了。小呂放下搪瓷缸說,娟穿上那雙高跟鞋,肯定好看。
第二瓶酒勻進3個搪瓷缸,這次他們喝得很慢。他們聊到工頭的脾氣,聊到即將到來的秋收,聊到白酒的釀造工藝,聊到老孫的兒子。說到兒子,老孫的眼睛就亮了。他的兒子在北京讀研,過年和暑假都沒有回來。大志說,這孩子咋不懂事啊?不知道他爹想他?老孫說,他想假期去賺點錢,給我和他娘減輕點負擔。老孫的老婆大字不識一個,老孫來城里打工這七八年,她不但要獨自照顧兩個老人,還種著7畝地,養著一群雞鴨,去年還承包了幾畝果園。老孫說等兒子畢業了,能掙錢了,結婚了,他就回農村,除了種種菜,啥也不干了。我就天天喝酒,他說,炕頭上喝,院子里喝,菜園里喝,村頭大槐樹下喝……喝點好的,啥酒養身體我喝啥。大志說你不干活誰給你養老?老孫說我兒子啊!都讀研了,以后錢能少掙?
兩瓶酒喝光,小呂的臉比猴屁股還紅,老孫卻沒事一般。他們把最后一瓶酒勻了,大志和小呂每人又倒給老孫一點。老孫對大志說,昨晚你在鋪上折騰到后半夜,寫詩?大志說,寫詩。老孫說,40歲的人了,還寫詩。大志說,不寫詩的話,我就像那些整天只會耍手機的城里人一樣了。老孫說那不挺好?大志說那樣我就廢了。老孫撇撇嘴說,說得跟寫個詩有多高尚似的。大志并不認為寫詩有多高尚,他只是覺得寫詩這件事是對的,是他應該做的。40歲的大志去年在一本省級文學刊物發表了3首詩歌,3首詩歌為一組,稿費265塊錢。大志用這筆稿費請老孫和小呂去飯館喝酒,3個人醉得一塌糊涂。迄今為止,大志只發表了這3首詩歌,他說他寫詩不是為了稿費。他的話也許是真的,否則的話,他不會堅持了20多年。
雨越下越大,街道上開始有水流淌。紙箱被水泡濕,泡軟,泡透,大志將搪瓷缸放上去,紙箱就塌了。此時他們恰好喝光最后一口酒,老孫嚼著花生米,小呂說他想再坐一會兒,大志卻只想回工棚睡覺。聽著雨聲睡覺,是不是很有詩意?大志一邊搖搖晃晃地往回走,一邊說。
雨水灌進城市的地下,城市似乎飄了起來。大志他們不知道城市人會在雨天做些什么。對他們來說,雨天就是老孫盡可能多喝一口酒,小呂盡可能多看一眼城里女人的高跟鞋,大志伴著雨聲安靜地入眠,夢里有詩在流淌。
周海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最受青少年讀者喜愛的作家”之一,獲“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山花文學雙年獎”等獎項,現居山東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