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辦,作為各省級行政區及地市設立在北京的辦事機構,其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封建王朝的同鄉會和會館。早在漢代就有原型,當時稱作“留邸”,隋唐時叫“進奏院”,明清時期則是“會館”,至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
如今,駐京辦依然是各級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家鄉與首都之間的重要橋梁,駐京辦的餐廳也因其獨具地域風格的文化底蘊和佳肴美饌,吸引著眾多資深吃貨紛紛“打卡”。“不出京城就能品嘗到地道的家鄉味道”,也是那些在外創業打拼一族的不二選擇。無論哪里的美食,都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值得我們去品味、珍惜。
第二站,帶大家走進廣東省駐京辦餐廳——云山茶餐廳,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街道嶺南路36號院的廣東大廈一層。餐廳著眼于云山珠水、鳥語花香、龍舟競渡,力爭上游的嶺南核心文化在餐廳內展現得淋漓盡致。在眾多粵菜餐館云集的北京,這家以廣式茶點而“出圈”的餐廳深受小編青睞,同時也是被各路探店達人和美食博主爭先打卡的一家網紅門店。
說到粵菜,其歷史可追溯至秦漢時期,那時嶺南地區便已開始形成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朝代的更替,中原的移民不斷南遷,帶來了“膾不厭細,食不厭精”的中原飲食風格,并與當地特色融合,逐漸形成了粵菜。
唐宋時期,廣東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中外文化交流頻繁。這一時期,粵菜開始吸收外來食材和烹飪技法,如東南亞的香料、歐洲的葡萄酒等,使得粵菜在口味和烹飪技藝上更加豐富多樣。
明清時期,粵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傳播開來。隨著廣東商人的足跡遍布全國,粵菜也逐漸成為全國各地人們喜愛的美食。到了近代,隨著廣東地區的開放和經濟發展,粵菜逐漸成為中國菜系中的重要一員,并在國際上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成為代表中國飲食文化的名片之一。

廣東人喜歡早茶。早上見面問候的話語就是“飲佐茶未”其實就是早安的代名詞。吃早茶是廣東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東”的一大特色。“吃早茶”又名“嘆早茶”。相傳此文化是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供路人歇腳聊天。后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后廣東人上茶樓喝茶蔚然成風。人們在品茗嘗點的過程中,交流情感、分享生活,體現了廣東人熱情好客、注重人際關系的特點。發展到今日,廣東早茶中的茶早已不是主角,真正吸引人的是那些精致豐富的點心。
在云山茶餐廳內,傳統的蝦餃皇、干炒牛河、廣式灌湯包等都是餐廳的招牌菜。蝦餃皇皮薄餡足,蝦肉的緊實鮮甜和蒸熟后的嫩滑完美融合,讓人垂涎欲滴。干炒牛河以其色澤油潤亮澤、牛肉滑嫩焦香、河粉爽滑筋道、入口鮮香味美而廣受贊譽。廣式灌湯包皮薄如紙,晶瑩剔透,餡料鮮美多汁,湯汁濃郁可口,則是廣東人的早餐首選之一。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特色菜品深受美食愛好者的青睞,以及那些趣味橫生的小故事,更令人回味無窮……

作為粵菜中的一道傳統名菜,燒鵝皇以其金黃色的外皮和鮮美的肉質而聞名,其最大特點是皮脆肉嫩、色澤金黃、味道鮮美。皮脆是燒鵝皇最吸引人的地方,經過高溫燒烤,鵝皮變得異常酥脆。而皮下的脂肪在熱力作用下融化,滲透到肉質中,使得鵝肉既有燒烤的香氣,又不失肉質的鮮嫩。
相傳在古代,有一位皇帝微服私訪,來到一家粵菜館品嘗燒鵝。他被這道菜的美味深深吸引,贊不絕口,并賜名“燒鵝皇”,以示對這道菜的喜愛和推崇。也有人說,燒鵝皇的制作過程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道工序,才能確保其口感和品質。燒鵝皇的秘制醬料是由多種珍稀藥材和香料熬制而成,具有獨特的養生功效。這些傳說雖然難以考證,但卻為燒鵝皇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也讓燒鵝皇這道傳統美食得以傳承和發展。
據傳說在清朝乾隆年間,宜妃在生下太子后,因身患胃病而身體虛弱。便有人提出了一個想法:結合民間傳統坐月子時吃雞湯的習俗,并對其進行改良。于是,御膳房將豬肚和雞加入各種名貴藥材一同燉湯。這種創新的燉湯方式使得宜妃在品嘗后胃口大開,臉色也逐漸變得紅潤有光澤,身體也逐漸恢復了健康。乾隆皇帝對這道菜品大加贊賞,并將其命名為“胡椒豬肚煲雞”。而民間則因其獨特的烹飪方式和滋補效果,將這道菜品親切地稱為“鳳凰投胎”。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道菜逐漸演變成了現在人們所熟知的胡椒支竹豬肚雞。在烹飪過程中,加入了支竹(一種豆制品),不僅豐富了口感,還增加了營養價值。如今,這道菜已經成為廣東地區的一道特色美食,深受食客們的喜愛。
此菜是一道深受大眾喜愛的經典粵菜,咕嚕肉又稱甜酸肉或古老肉。相傳這道菜始于清代,原本是一道很普通的夏令菜,名為甜酸豬肉。在廣州西關一帶,外國客商云集,這道菜因其酸甜適口的味道而深受歡迎,后來逐漸流傳開來。
關于咕嚕肉名字的由來。有說法是因為這道菜以甜酸汁烹調,上菜時香氣四溢,令人禁不住“咕嚕咕嚕”地吞口水,因而得名。還有說法是因為這道菜的前身是糖醋排骨,歷史悠久,被稱為“古老肉”,在粵語中發音與“咕嚕肉”相近,后來便轉化成了現在的名字。

現如今,為了滿足更多人的口味和需求,廚師們將咕嚕肉進行改良和創新,加入了各種配料,形成了如今豐富多彩的什錦咕嚕肉。這道菜不僅保留了原有的酸甜口感,還增添了更多其他營養元素,使得它成為一道更加美味和營養的家常菜肴。
這道菜是廣州荔灣區的一道傳統小吃,這道粥品起源于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稱水上人家)。他們以小艇為生,專營供應水邊及船上顧客。后來,這道粥品在廣州地區發揚光大,成為廣東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
相傳一位家道中落的廣州“西關闊少”,為了生計,買了一只小艇在荔枝灣賣粥。他創造性地以油炸花生米、炸魷魚絲、生菜葉絲等豐富食材作為粥料,再搭配新鮮魚片和滾熱的味粥,最后撒上香菜、蔥絲等調料,制作出了獨具特色的艇仔粥。由于用料講究、味道鮮美,很快便受到了廣大游客的喜愛。
在廣州的老城區,艇仔粥更是成為街頭巷尾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舊時廣州的荔枝灣河畔,夜幕降臨后,一排排裝飾著黃旗的艇仔便靠岸而停,疍家女人們熱情地向岸邊的游客兜售著自家熬制的艇仔粥,那濃郁的粥香、鮮美的配料,以及那份獨特的水上風情,都讓人流連忘返。
大良雙皮奶是一款著名的粵式甜品,也是經典的漢族小吃。

正宗的大良雙皮奶,講究的是兩層奶皮的制作。上層奶皮甘甜,下層奶皮香滑,口感層次分明,令人回味無窮。據說,為了制作出完美的雙皮奶,當地的奶農們會精挑細選牛,確保產出的牛奶品質上乘。而在制作過程中,也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技巧,才能確保奶皮的厚薄和口感恰到好處。


如今,大良雙皮奶已經成為廣東地區家喻戶曉的甜品代表之一。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季,一碗熱騰騰或冰涼涼的雙皮奶總能帶給人們無限的滿足和享受。同時,大良雙皮奶也成為順德地區的一張美食名片,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品嘗和探尋其背后的故事。
在云山茶餐廳內不僅能品嘗到地道的老廣味道,還能體會到廣東人獨特飲食文化。例如:鮑汁大蝦鮮竹卷是融合了傳統與創新的美味佳肴;蔥油淋清遠雞因鮮嫩的口感與蔥油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深受廣大吃貨們的追捧;順德炸脆奶不僅因其獨特的口感吸引了無數食客前來品嘗,更蘊含著順德人對美食的熱愛與執著……諸如此類的美食和背后的故事在云山茶餐廳內比比皆是,都值得我們去深入了解和細細品味。
小福利:2024年8月31日前,憑此文章的兌換券到店用餐,即可免費獲贈一份“山泉油條皇”。飲茶食點,從早茶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