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培養是一項富有教育意義的研究,通過在語文教學中引入古詩詞,可以幫助一些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達成,如語言素養、思維素養和審美素養等。文章圍繞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通過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展開分析,基于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多元智能理論,對目前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培養的相關問題和解決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4-0040-04
一、 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的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能人才需求不斷增加,教育工作者承擔著人才培養的責任。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對各學段學生核心素養進行研究。2017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引入了“學科核心素養”概念,明確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也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提升綜合素養,以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而,當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育面臨挑戰,教學普遍偏向“重文輕語”,忽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引導。在應試教育壓力下,學校、家長、學生更關注考試成績,美學教育不足,導致學生審美素養發展滯后。
古詩詞教學通過獨特的文學形式,不僅能夠深刻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和品格,更全面促進了學生在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方面的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這種全面性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堅實的學科素養基礎,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文章通過對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培養的全過程進行研究,基于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多元智能理論,通過與相關語文教師進行對話,總結了現階段下運用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培訓的具體問題,并由此提出了相關策略。
二、 相關理論支撐
(一)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不同的階段,其中包括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和適應環境的互動,逐漸形成對世界的認知結構。古詩詞教學在這一理論框架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首先,古詩詞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能夠刺激學生的感知能力。在感知運動階段,學生通過感官對古詩詞的聲音、形式、意義等進行感知,培養語言感知的基礎,通過反復誦讀和欣賞,學生逐漸形成對古詩詞語言美感的認知。其次,古詩詞的深刻內涵和復雜結構要求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在前運算階段,學生通過對古詩詞進行理解和分析,形成對文本的初步認知。例如,學生需要理解詩句中的隱喻、象征,進行抽象思考,增強邏輯思維能力。
(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在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框架下,古詩詞教學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理論支持。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目標是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注重對學生的個體需求和情感體驗的尊重。在古詩詞教學中,這一理論有著顯著的體現。首先,古詩詞以其深邃的情感和豐富的內涵能夠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人本主義理論認為,情感是學習的重要驅動力,通過與古詩詞深入接觸,學生能夠在情感層面更為全面地體驗文學藝術的感染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激發學習的自發性。其次,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體現了人文價值和思想深度。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教育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價值觀。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觀念,有助于培養他們對人文價值的敬重和理解。
(三)多元智能理論
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框架下,古詩詞教學為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路徑。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學生具有多種智能類型,包括言語、音樂、視覺、邏輯數學等多個方面。古詩詞教學在這一理論視角下可以得到有力的支持。首先,古詩詞的語言優美、富有韻律和押韻的特點蘊含了言語智能。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能夠培養對語言的敏感性和表達能力,促進言語智能的發展;誦讀、模仿古詩詞的語言結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其次,古詩詞通過音樂和韻律的表達形式蘊含了音樂智能。音樂智能強調對聲音的敏感和對節奏的理解,而古詩詞往往具有獨特的音律和抑揚頓挫。學生通過朗誦、演唱古詩詞,能夠激發音樂潛能,提高對聲音美感的體驗和理解。此外,古詩詞的意境描繪和形象描述蘊含了視覺智能。
三、 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的重點
(一)培養學生語言素養
古詩詞教學在培養發展學生語言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古詩詞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和精練的表達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優秀的語言樣本。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能夠接觸到高水平的語言表達,提高語言感知能力。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使其能夠更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次,古詩詞的閱讀和理解要求學生深入思考文字背后的意義。在解讀古詩詞時,學生需要對詩句進行分析、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意境,這能夠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古詩詞教學還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力。古詩詞常常通過形象、意象的描繪展現豐富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聯想。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水平,還增強了他們對語言多樣性的理解和應用。
(二)培養學生思維素養
古詩詞教學對學生思維素養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古詩詞的深刻內涵和抽象表達要求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在解讀古詩詞時,學生需要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意象以及抽象的表達方式,發展批判性思維和深層次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古詩詞常常涉及豐富的隱喻和象征,學生在理解和解讀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抽象思考。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透過表面,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深意,進而提高對事物本質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古詩詞教學在提升學生審美素養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首先,古詩詞以其獨特的語言藝術和抒情表達為學生呈現了豐富的審美體驗。通過欣賞和理解古詩詞,學生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音律之美、形象之美以及意境之美,從而培養對語言藝術的敏感性和鑒賞力。其次,古詩詞通過描繪各種情境和意象,培養學生對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審美情趣,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意義,培養對美好生活、深邃情感的敏感度,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最后,古詩詞中的修辭手法、意象描繪和韻律表達等方面,有助于發展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四、 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的問題與原因
(一)教師對語文核心素養概念理解不足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語文核心素養缺乏正確認識。首先,一些教師可能將語文核心素養僅僅理解為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而忽視了其更廣泛的內涵,如思維能力、審美情感、文化認同等方面。這狹隘的理解限制了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發揮更全面作用的可能性。其次,部分教師可能更注重知識點和應試技能的傳授,而缺乏對語文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的認識。古詩詞教學若僅僅停留在傳統文學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就難以真正發揮古詩詞對語文核心素養的深層次影響。
(二)課堂內師生交流不足
在教學中,運用古詩詞進行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時,課堂上師生交流不足。就目前教育環境來說,一些教學環境可能存在過于單向的教學模式,教師主導的講解居多,而學生的參與和交流相對較少。這導致學生難以在古詩詞的學習中積極思考、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影響了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此外,古詩詞教學涉及豐富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內涵,而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難以激發學生的個人體驗和情感共鳴。如果課堂上師生交流不足,學生難以表達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感悟,就難以真正深入體驗古詩詞所蘊含的文學之美,影響審美情感的發展。
(三)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關注不足
在教學中,運用古詩詞進行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時,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關注不足。首先,一些教師可能過于注重古詩詞的理解和記憶,將教學重心放在了文本的解讀和背誦上,而忽略了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引導和培養,導致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中缺乏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體驗。其次,由于教學目標中知識傳授的需求,教師可能更傾向于傳授古詩詞的歷史背景、修辭手法等知識,而較少涉及對學生審美情感的啟發。如果課堂上缺乏對古詩詞背后情感、意境和審美特點的深入討論,學生難以形成獨立而深刻的審美理解。
(四)教師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引導不足
在教學中,運用古詩詞進行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時,教師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缺乏引導。這一不足主要源于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關注程度不足。由于教育體系的變革和現代化的教學需求,教師更容易關注現代知識、技能和考試要求,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學習給予的關注相對較少。傳統文化是古詩詞背后的重要文化載體,包括歷史、哲學、價值觀等多個方面。然而,在當前教學知識目標下,教師可能更偏向于教授古詩詞的形式、修辭等技術性內容,而較少深入挖掘其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這使得學生對古詩詞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理解不夠深入。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動力,導致學生可能對古詩詞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缺乏深刻的理解。
五、 改進語文教學中運用古詩詞提升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解決教師對語文核心素養概念理解不足的策略
針對教師對語文核心素養概念理解不足的問題,學校需要綜合運用培訓、教材設計、交流平臺和導師制度等多種手段,以促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并有效運用語文核心素養理念,尤其在古詩詞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具體解決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學校需要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教育,以幫助教師更全面、深入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這包括對核心素養的理論知識、教育目標以及實際教學應用的培訓,以確保教師對該概念有清晰而全面的認識。第二,教材設計者可以通過制訂相關的教學指南和教材,將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融入具體的教學內容中。這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將核心素養理念貫徹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使其在古詩詞教學中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第三,鼓勵教師參與交流和分享經驗的平臺,促使他們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反思和探討。通過教研活動、教學研討會等形式,教師可以分享成功的案例、面臨的挑戰以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從而不斷提升對語文核心素養的理解和運用水平。
(二)解決課堂內師生交流不足的策略
在這種問題下,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積極的課堂氛圍、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提問和參與、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反思等方式,可以有效解決教學中師生交流不足的問題,從而更好地促進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教師需要建立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通過設立開放性的問題、啟發性的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分享個人觀點和理解,從而激發師生之間更多的互動。其次,采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形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鼓勵他們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享,并匯報小組成果。這樣的教學安排可以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最后,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如圖表、圖片、視頻等,來呈現古詩詞的背景、文化內涵等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提供更多的話題和討論的素材。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能促進學生間更深層次的交流。
(三)解決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關注不足的策略
在加強對學生審美關注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被提供專業培訓和教育。學校可以通過組織研討會、專題講座等方式,引導教師深入思考古詩詞的審美價值,鼓勵教師積極倡導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教師需要接受有關審美教育的專業培訓,深入理解和熟悉審美理論和方法。這有助于教師更全面、深入地認識到古詩詞所蘊含的審美特質,從而在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發展審美能力。其次,加強學科間交叉活動,鼓勵采用創新性教學方法。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僅僅依賴于語文課堂,還可以通過與美術、音樂等學科的合作來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這種跨學科的合作有助于將審美教育融入學校的整體教育體系中,提高學生對多元文化藝術的感知和理解。最后,建立學生評價機制。學校可以制訂一套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以評估學生的審美能力水平。
(四)解決教師對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引導不足的策略
為解決教師對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引導不足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教師可以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同時學校也可以協助教師制訂詳細的古詩詞教學計劃,明確課程目標、內容和教學方法。通過引導教師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從而更好地傳授并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其次,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引入互動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通過提問、討論、小組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參與互動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詩詞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教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文化體驗活動。學校可以組織參觀博物館、傳統工藝展示、戲曲表演等文化體驗活動,使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古詩詞所表達的文化內涵。
六、 結論
在教學中,通過古詩詞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具有深遠的意義。文章通過深入探討了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多元智能理論等相關理論,為教學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在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明確了培養學生語言素養、思維素養和審美素養的重點,并將這些素養有機融入古詩詞教學中。然而,教學中運用古詩詞進行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面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對語文核心素養概念理解不足、課堂內師生交流不足、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關注不足以及教師對學生傳統文化學習引導不足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培養,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策略來加以解決。文章希望更有效地改進教學中運用古詩詞進行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學習提供更豐富、更深入的語文學習體驗,培養其綜合素養,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沈鳳.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索[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10):65-66.
[2]林海玲.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索[J].華夏教師,2019(34):24-25.
[3]楊翠娟.基于兒童審美核心素養的小學古典詩歌美育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7):51-53.
[4]張瑞.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2(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