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進行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物理學科教師既注重對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又要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此,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深入研讀新高考的要求,了解新高考對高中物理教學帶來的實際影響,并且總結和分析原有物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為基礎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新高考模式下獲得成績、能力與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學優化;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24-0112-05
新高考與傳統高考之間的巨大區別在于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選課,而不是簡單的文理分科。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考試科目。新高考模式是在傳統的高考模式上轉型而來,物理學科作為高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在新高考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但高中物理的難度也較大,使得許多學生對其有一定的抵觸心理。對此,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從新高考要求出發,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不斷創新物理教學方式、積極開展物理實驗活動,從而提高物理學科的趣味性與實效性,從整體上提升高中物理學科教學質量。
一、 新高考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影響
(一)重視考查實踐技能
新高考模式與傳統高考教育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對實踐技能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在傳統高考教育模式下,學校、教師與家長都將注意力放在學生成績的提升上,這種唯分數論的教育理念會導致許多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厭煩的心理。盡管能夠在高中階段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卻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傳統的高考教育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主要體現在于教師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物理實驗課時不斷壓縮,進而出現學生物理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能力較弱的問題。而新高考模式的實施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考查,不僅增加物理實驗課時,而且能夠在學習完成物理實驗后,對學生的物理實驗操作步驟進行及時檢驗。在新高考模式的影響下,物理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學生物理實踐技能情況,進而對物理實驗方案進行優化與創新,為學生物理實踐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優化傳統考查方向
在新高考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更高的關注,要求學科教師轉變原有的對學生能力的考查方向,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應用技能、知識結構、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對此,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活動時,需要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將物理學科的基礎知識與社會發展現狀相結合,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高中物理教師還需要在新高考理念的引導下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獲得提升。
(三)增強教學工作時效性
隨著新高考模式的實施,對教師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緊隨時代發展的變化,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不斷探究和創新符合學生成長與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開展學生管理、教學評價等工作時,需要以新高考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嚴格遵守新的教育原則;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評價成績,從而在教學時保持正確的教學方向,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更好的進入高校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物理學習潛力的激發與挖掘,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提升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新高考形勢認識不到位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教師對新高考形勢的認識不到位。盡管教師已經能夠意識到物理教學創新、變革的重要性,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以及自身對新高考認知的不足,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將考試的重點、難點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基本上完全依照高考大綱設計教學方案、制訂學習內容,而很少對高考大綱中缺乏的部分進行教學。同時,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仍習慣于應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在教學結束后以海量刷題的形式鞏固學生的能力。盡管這種方式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很難實現對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較大的制約作用。
(二)物理教學內容缺乏豐富性
現階段,高中物理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的問題,這也與新高考模式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部分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以考試大綱為核心,依照考試方式選擇教學內容,從而在實際物理課堂教學中主要以教材內容、考試重點為主,幾乎沒有將物理學科與自然、社會、科技之間的聯系展現出來,不僅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限制學生的物理學科思維拓展,而且不利于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科學態度以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同時,新高考模式要求教師以層次化、階梯化的方式講解教學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完整的物理學科知識體系。但大部分物理教師以章節為主開展教學活動,通常只講解考試的重點與難點,從而使物理學科知識體系出現割裂,不僅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科知識的整合,而且使學生無法從整體出發去解決物理中復雜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三)物理教學實踐落實不到位
實踐落實不到位也是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由于高中受到高考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會出現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緊的情況,從而在教學課時安排上刻意壓縮實驗教學時長,進而影響學生對物理實驗操作技能的了解與掌握。同時,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探究性、實踐性,但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制約以及教學任務的影響,往往會在課堂教學中忽略學生自我采集數據、分析數據、探究數據的環節,不利于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物理探究能力的提升。如果高中物理學科教師不能合理安排物理實踐教學,不僅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優化路徑
(一)優化物理教學目標
在新高考背景下實現對高中物理教學的優化,需要設定明確的、合理的教學目標。首先,物理教師需要調整和優化原有的教學理念,摒棄掉“填鴨式”“題海式”的教學方式,深入研讀新高考要求與內容,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符合學生成長與發展需求的教學目標。其次,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既要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又不能將課堂的控制權完全交給學生,而是要展現學生在物理課堂中的主體性,以科學化、個性化、層次化的教學方案吸引學生到物理教學活動之中。最后,物理教師需要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新高考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增強物理學科教學內容的實效性,使學生既能夠夯實基礎,又能夠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能力、物理學科素養,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
例如,在學習《向心力》這一節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物理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自主閱讀與思考,使學生能夠對向心力的概念、影響向心力大小的各項因素、向心力的計算公式等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其次,物理教師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等,并以此為基礎設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最后,物理教師根據教材大綱內容、新高考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然后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開展物理教學活動,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通過在教學中優化教學目標,不僅能夠明確教學方向,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科知識的掌握。
(二)夯實學生物理基礎
在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師還需要通過不斷夯實學生物理基礎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由于高考的核心在于通過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選拔人才,而學生的物理基礎能力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此,高中物理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掌握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熟悉物理知識應用場景,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比如,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創設特定教學應用情境等,使學生能夠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強化物理基礎能力;同時,物理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對繁雜的物理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總,使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框架,并引導學生在不同物理知識點之間建立鏈接,從而增強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系統化、完整化認識。只有不斷夯實學生的物理基礎,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面對新高考的挑戰,并且能夠有效地將物理知識內化,增強學生物理學科素養。
例如,在學習《電荷》這一節內容時,要求學生了解電荷的種類與相互作用、了解驗電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電荷量與其單位、了解原子結構。高中物理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先帶領學生回顧初中學習的有關“電荷”的知識點,將初中與高中內容相銜接,加深學生對“電荷”的理解;然后帶領學生進行“摩擦起電”的實驗活動,以實驗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電荷》內容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將本節知識進行拓展,并將高考中涉及的題型引入到課堂之上,從而發散學生的物理學科思維。
(三)豐富物理教學方式
1. 創設教學情境
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調整原有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其中,創設教學情境是高中物理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求物理教師積極開展實踐應用教學活動。對此,物理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特定教學情境的方式達到這一要求。比如,以生活化元素為背景創設生活化情境、以多媒體設備為輔助創設多媒體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之中應用所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科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滿足新高考的要求。
例如,在學習《平拋運動》這一節內容時,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平拋運動的特點、了解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理解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其加速度為g,并且要求學生會用平拋運動的有關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物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站在實際的情境之中理解和應用平拋運動。首先,物理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我國近年來發生的各類高空拋物傷人案件,并告知學生們高空拋物屬于違法行為,然后以生活中的實際高空拋物案例為話題,引導學生進入到教師創設的生活化情境之中。其次,教師為學生布置探究性問題,如如何快速找到高空拋物的犯罪人員?警察同志需要做哪些具體的勘測活動?如何有效防止高空拋物行為的發生……引導學生站在情境之中對問題進行思考。最后,物理教師將學生從情境之中帶回到課堂之上,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總結,將生活中的高空拋物與“平拋運動”知識點相結合。這種方式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夠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理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鍛煉學生物理知識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要求。
2. 小組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教學也是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能夠通過引導學生對物理問題進行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并且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有利于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物理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合作探究的內容、目標,使學習小組的時間與精力不會浪費在無關緊要的學習內容上。比如,物理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匯總,并設置合作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對任務進行探究和解決。物理教師通過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并且為學生營造適合學習和探究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還能夠通過對教學重難點問題的探究鍛煉學生的物理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既符合新高考對高中物理教學的要求,也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力的合成和分解》這一節內容時,要求學生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并且能夠在實際問題中利用力的作用效果來確定分力的方向,要求學生會應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分立。在落實本節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物理教師發現本節中的許多內容具有較強的探究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對此,物理教師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多個合作探究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首先,教師引導每一組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法則,然后對力的合成和分解進行合作探究,使學生在溝通與交流中鞏固知識、發散思維,進而加深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其次,物理教師根據不同小組的合作探究狀況,為各個小組布置合作探究任務,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和解決高難度的問題。比如,當一個物體在斜坡上,都會受到哪些力?對物體受到的各個方向的力進行分析,并繪制受力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能夠使學生在溝通與交流中實現物理思維的碰撞,實現對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新高考模式要求高中物理教師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實驗技能,使學生深化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強化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一,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物理教師在講解物理理論知識時,可以穿插一些簡易的物理實驗活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多媒體播放的物理實驗,也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物理實驗儀器、設備與學生共同完成物理實驗,既可以加強學生對物理實驗流程、步驟的認識,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實驗原理的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物理實驗技能與素養。第二,物理教師可以將物理實驗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比如,在學習“萬有引力定律”時,能夠將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融入物理實驗教學之中。這種方式既可以降低學生對物理實驗的陌生感、恐懼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鍛煉和提升學生利用物理實驗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周運動》這一節內容時,教師需要使學生了解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性質與受力特點,能夠運用化曲為直的方法來處理勻速或者變速的圓周運動,并且掌握解決勻速圓周運動問題的一般步驟等。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圓周運動受力特點,而且本節內容相對抽象,對學生而言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對此,物理教師以實驗的方式帶領學生重新認識“圓周運動”。同時,物理教師可以將圓周運動實驗與自由落體實驗進行對比,使學生從新的角度看待“圓周運動”。最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自主實驗的空間,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與思路進行實驗,從而加深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
(五)強化物理跨學科教學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需要高中物理教師深入研讀新高考大綱、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模式,落實物理跨學科教學。從教學內容上看,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學內容更加綜合、系統,涉及的物理知識面較廣,而原有的探索類物理題目的深度會不斷降低,所以,物理教師需要不斷拓展物理教學知識面,并引入不同學科與物理知識相關的知識內容,豐富學生的物理知識儲備量,使學生的物理基礎能力得到進一步夯實,從而更好地適應新高考的要求。新高考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需要物理教師重點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給予充足的學習空間與時間、為學生營造自主、自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因時而變,對學習能力較為突出的學生,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積極閱讀課外讀物,而不是要求學生將多余的時間與精力用于物理難題的解決上。比如,學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自身學習方式的優化與改變,借助移動終端了解更加豐富、有趣的物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也需要積極調整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方式實現物理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從而滿足新高考的要求以及學生實際學習的需求。比如,物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慕課教學、微課教學,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趣味性與高效性。同時,物理教師還需要積極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與其他學科教師開展交流,使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密切的連接,從而真正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學科之間的滲透、融合,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還能夠認識到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構建更加系統的知識體系,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探究高中物理教學優化路徑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人才培養的目標,需要高中物理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從優化物理教學目標、夯實學生物理基礎、豐富物理教學方式、加強物理實驗教學以及強化物理跨學科教學等角度出發,推動物理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從而有效提升物理學科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寶燕.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學面臨的現實挑戰與應對策略[J].情感讀本,2021(9):60.
[2]鄧炳昌.新課改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23):242.
[3]林小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3(5):71-73.
[4]歐劍雄,陳國文,尤飛鵬,等.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學科教學建議[J].福建教育,2023(11):56-59.
[5]李啟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優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2(14):24-26.
[6]陸麗云.“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對策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高中版),2023(1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