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學情分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中的重要內容。平行四邊形面積學習是三角形、梯形等多邊形面積學習的重要基礎,為三角形、梯形等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供思路和靈感。平行四邊形是數學空間圖形的重要代表,通過對平行四邊形的演變、面積計算,促進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和理解,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秉持“實踐探究、貼近生活”的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手、多思考、多觀察、多發現,感知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變化及面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演變,掌握數學推理思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總結的能力。
2.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具備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實踐應用能力。
3.培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善于觀察生活細節。
【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及應用。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演變及推理。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引發思考
課堂教學開始,教師布置問題:某廣場為長30米、寬5米的長方形。為了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決定在該廣場設置合理的停車位。停車位的設計標準長5米,寬2.5米,且要留出2.5米的行車道,我們應如何設計該廣場的停車位?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小小設計師”,幫助這個廣場設計最合理的車位,好不好?
生:好!
師:今天我們要設計廣場的停車位,需要掌握一項技能哦。同學們,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那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數學世界,感受數學帶來的奧妙吧!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廣場停車位設計的四張圖片(見圖1)。圖片展示了斜列式、橫列式和直列式三種停車位設計方法。教師向學生講述斜列式、橫列式和直列式三種停車位設計方法,并配合實際停車位的圖片,加深學生對三種停車位設計方法的理解。
師:同學們,你們看了廣場停車位設計圖有什么想法?
生1:這些停車位的設計方式我都見過。
生2:我沒想到停車位有這么多種設計方法。
師:停車位的設計看似簡單,其中包含了很多數學知識。同學們,認真觀察圖片上的停車位,包含了哪些圖形?
生: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師:是的,從圖中的停車位可以看出,包含了我們熟悉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同學們,某廣場采用哪種圖形的車位最合理呢?
學生陷入思考。
(設計意圖:通過導入學生常見的停車位設計問題,引發學生對生活實際的關注和課堂的專注。通過展示四種停車位設計圖,讓學生觀察停車位的圖形,將抽象的數學圖形形象化和直觀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思考。)
二、課堂思考,驗證問題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按照10∶1的比例在紙上畫出長30米、寬5米的廣場示意圖,預留出2.5米的行車道,按照廣場停車位設計圖畫出停車位,看看能畫出多少個車位?哪種方式最合理?
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在紙上畫出等比例的廣場和停車位。
師:同學們,按照停車位的設計要求,你畫出的停車位符合要求嗎?
生1:好像直列式的不行呢,長度只有2.5米,達不到5米。
生2:好像斜列式1的最合理。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手繪的方式實踐體驗停車位設計圖繪制,按照等比例縮小繪制讓學生思考停車位是否合理,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師:看來同學們有很多疑問呀!那今天我們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疑問,好不好?
生:好!
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直列式車位演變為斜列式1車位的動態圖片)同學們請看,當我們的車位是直列式的時候,車位是不是不夠長?
生:是的。
師:當我們使直列式停車位的邊長一端不動,另一端平行移動,是不是就成了斜列式1停車位?
生:是的。
師:那老師示范的直列式車位變為斜列式1車位的動態圖片中的兩種車位的面積是一樣的嗎?請同學們采用剪紙的方式來驗證這個問題,好不好?
生:好!
學生按照教師分享的動態圖片,用剪紙的方式驗證直列式車位和斜列式1車位的演變過程、面積大小等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動態圖片示范和學生動手剪紙,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演變,感知平行四邊形的變化,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變化關系。)
師:同學們,怎么樣?得出結果了嗎?
生:直列式車位和斜列式1車位的面積是一樣的。
師:那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其中的規律呢?
生:直列式車位是長方形,平行移動后變成了平行四邊形。
師:對的。平行四邊形是由長方形演變過來的,那怎么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呢?
生:底乘以高。
師: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應該是?
生:也是底乘以高。
師:對的。平行四邊形是通過長方形演變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底乘以高。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S=ah。
師:同學們,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中S、a、h代表什么?
生:S代表面積,a代表底,h代表高。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實踐和思考,教師進行提問與引導,讓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回顧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
三、推理分析,提升能力
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兩張廣場停車位設計圖(見圖2)。
師:同學們,觀察廣場停車位設計圖,假設圖中停車位的寬度都是2.5米。請問圖中的斜列式1和直列式停車位與之前的有什么區別?
生:直列式少了行車道。
師:對。請同學們思考圖中的直列式停車位能演變成斜列式1停車位嗎?演變過程有什么變化?
學生思考,并在紙上畫示意圖。
師:同學們,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生:直列式停車位變成斜列式1停車位后高變了。
師:很棒。那高變了,它的面積會有變化嗎?
生: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推理感知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變化,深刻理解平行四邊形是由長方形平行移動演變。如果不是平行移動,面積會發生變化,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認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師:按照廣場尺寸與停車位設計尺寸,計算出圖中的直列式停車位和斜列式1停車位的面積。
學生計算結果分別為:
直列式停車位面積S=2.5×5=12.5(平方米)
斜列式1停車位面積S=2.5×2.5=6.25(平方米)
(設計意圖:通過面積計算,比較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變化關系及面積變化,加深學生對數學圖形變化的認知和理解。)
四、實踐探究,強化應用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習的知識,等比例畫出某廣場停車位最合理的設計圖,標注停車位的尺寸。
學生按照教師要求繪制某廣場停車位設計圖。教師觀察學生,發現大多數學生繪制的是斜列式1的停車位設計圖。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停車位設計圖畫好了,請說說為什么你們認為自己畫的停車位設計圖最合理。
學生思考并討論。
師:請同學們從停車位的數量、面積、停車便利程度等方面考慮停車位設計圖的合理性。
生:直列式停車位的長度不夠。停車位標準長度為5米,但直列式停車位只有2.5米。橫列式停車位按照只能設計6個車位,而斜列式1最多可以設計10個車位。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是不是很實用?
生:是的。
師:數學知識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小妙招,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很多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實踐、思考和計算等方式,讓學生設計出合理的停車位設計圖,一方面提高學生計算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面積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等圖形的實踐應用能力。)
五、拓展思維,增強應用
師:同學們,今年我們做了一次“小小設計師”,完成了廣場停車位的設計,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贊。現在有個店主遇到一個難題,需要我們幫忙解決。同學們,有信心幫助店主解決問題嗎?
生:有!
師:店主說有個客戶家的窗戶是平行四邊形,現在要為窗戶裝上窗框和玻璃,但不知道怎么計算面積,同學們會嗎?
生:會。
師:同學們很棒!店主說這個客戶家的窗戶高2米,寬1.5米(見圖3),那么這個客戶家的窗框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開始計算,窗框面積為S=2×1.5=3(平方米)。
師:同學們,店主說窗戶的價格按窗框面積計算,單價為450元,客戶需要付店主多少錢呢?
學生開始計算,結果為:450×3=1350(元)。
師:同學們很棒,今天幫助店主解決了大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鼓勵和夸贊學生,讓學生充滿自信,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強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六、課后練習,鞏固提升
1.計算出下列圖形的面積(見圖4)。
2.請在生活中找出平行四邊形圖形的事物,用尺子測量出其尺寸,并等比例繪制出圖形,計算其面積(如樓梯扶手、晾衣架支撐桿、小區大門道閘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快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認識生活中平行四邊形圖形的事物,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應用到生活中。)
【教學反思】
一、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好奇心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課程,數學的空間變化是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至關重要。在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中,長方形如何演變為平行四邊形,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為此,本課通過長方形停車位演變為平行四邊形停車位的動態示意圖,讓學生直接觀察到長方形停車位與平行四邊形停車位的演變關系,揭示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以及面積變化。小學生專注力有待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導入問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循循善誘地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核心問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
二、聯系生活實際,增強知識應用性
數學知識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生活中處處體現了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也讓學生通過生活觀察激發其進行思考。為此,本課教學中,教師借助實際生活的停車位創設情境,貫穿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設計停車位認識平行四邊形,利用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演變關系、面積計算方法解決設計停車位難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生活中有很多與數學知識相關的事物,小學數學教師既要在課堂上善于聯系生活,讓學生通過數學課堂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原理,感知數學知識的奧妙;又要讓學生課后主動地到生活中觀察與數學知識相關的事物,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知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作用。
三、善用課堂提問,促進師生互動
師生關系是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師生關系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提問,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專注于課堂學習。為此,本課教學中,教師應始終發揮導師角色,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引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思考。同時,合理的提問方式讓教師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增進師生情誼,既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又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保持好的學習狀態。
四、重視課后練習,鞏固課堂知識
在“雙減”政策的實施下,小學數學教師既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又要加強學生的知識鞏固練習,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為此,本課教學中設計兩種題型:一種是圖形面積計算,主要考查學生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快速地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應用,從而具備快速計算的能力。另一種是生活實踐型題目,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進行觀察、測量,并計算面積,考查學生應用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的能力。兩種題型的作業量不大,讓學生不用承擔繁重的作業負擔,也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發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快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小學數學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更多地動腦思考,在生活中觀察,在實踐中思考,更好地鞏固課堂知識,提高知識記憶和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咸安區向陽湖鎮五星河小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