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具有探索未知的天性,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充滿好奇,然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往往抑制了這種天性,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并且,數學本身的抽象性、邏輯性需要學生在理解表面的數學符號、公式外,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邏輯關聯。基于此,教師應基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的要求,創造充滿挑戰與創新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探索中遇到問題、在問題中尋找答案;引導學生從具體的生活實例出發,運用觀察、比較、分類、假設、驗證等多種思維方法,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美妙,理解數學的實用性。
一、教學內容分析
“扇形統計圖”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承接先前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學習,進而引入扇形統計圖的概念,旨在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掌握其特點、作用,并能夠在實際情境中運用這一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和信息提取。本單元的內容安排,旨在鞏固學生對統計圖的基本認識,讓學生通過對已學統計圖形的回顧與比較,形成綜合的視角,理解每種統計圖的應用場景。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及其在數據展示中的優缺點已有了明確認知,且初步掌握了百分數的相關知識,具備將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量化表達的能力,掌握了如何設計簡單的調查表以及怎樣收集與整理數據。這些技能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據可視化的理解,使其能夠從數據中提取信息、進行基本分析并做出判斷,通過前置知識的積累,為其學習本課內容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方法,為理解扇形統計圖中的比例關系和數據分析做足了充分準備。
三、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扇形統計圖的核心特征及其在數據展示中的獨特作用,尤其反映各部分與整體之間比例關系的直觀性。
2.能夠熟練提取扇形統計圖中的關鍵信息,并通過分析這些信息,體驗統計對于揭示生活現象、輔助決策過程的重要功能。
3.通過對比扇形統計圖與條形圖、折線圖等其他統計圖表的特性,能夠靈活選擇并應用不同的統計圖表進行數據的直觀描述和分析。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溫習舊知
師:我們通過一個有趣的活動來開始我們的課程。首先,我想知道,你們通常吃早餐嗎?如果吃,你們的早餐通常包括哪些食物呢?
學生互相交流后回答,有的說吃面包,有的說吃雞蛋,還有人喝牛奶或吃水果。
師:很好,這正是我們今天需要收集的數據類型。我們來進行一個小調查,統計一下我們班上學生的早餐習慣。(問卷如表1所示)
(學生填寫問卷)
師:現在,請將你們的問卷交給課代表。我們將使用這些數據來制作我們的統計圖。你們還記得我們之前學過的統計圖有哪些嗎?
生:條形圖和折線圖!
師:對!現在,我們利用剛才收集的早餐習慣數據,試著制作一個新的統計圖表。你們猜猜是什么圖。(利用Excel快速輸入數據,并生成如圖2所示的扇形統計圖,統計結果為:面包27人,雞蛋32人,牛奶19人,水果16人,麥片11人,豆漿4人,其他7人)
師:仔細觀察這個圖,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1:看起來像一個圓餅。
生2:有不同的扇形區域。
生3:每個扇形區域中還有百分比呢!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課程的主題——扇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展示出不同選項占總數的比例。通過這個圖,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班級同學的早餐習慣,還能看出哪種食物最受歡迎。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師生互動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旨在溫習學生已有的知識,并引入新的統計圖——扇形統計圖。通過比較條形圖、折線圖和扇形統計圖,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不同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有助于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應用數據分析工具。)
(二)任務驅動,講授新知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六(1)班同學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下面這張表格顯示了他們對各種運動項目的偏好。
師:根據這張表格,我們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1:我們可以知道乒乓球是最受歡迎的運動。
生2:跳繩的人數是最少的。
師:很好。現在,如果我們想要一目了然地看到每種運動的人數占全班人數的比例,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生:或許我們可以計算出每種運動的人數占比。
師:請大家嘗試計算一下,每種運動的人數占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
(學生自行計算)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乒乓球的人數占全班的百分比是多少?
學生報出計算結果。
師:接下來,我們將使用一種特殊的圖來展示這些比例。這種圖可以讓我們更直觀地理解每種運動的受歡迎程度。這就是扇形統計圖。(教師展示扇形統計圖課件,如圖2)
師:觀察這張扇形統計圖,你們能發現什么?
生:圖中的每個扇形區域大小不同,顏色也不同。
師:沒錯,每個扇形區域的大小表示了什么?
生:表示每種運動的人數占比。
師:正確。那么,你們能用這張圖來回答我之前的問題嗎?
生:乒乓球占比為30%,足球為20%,跳繩為12.5%,踢毽為15%,其他為22.5%。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將扇形統計圖與已知的表格數據相結合,使學生直觀感受到扇形統計圖在展示數據比例方面的優勢。這樣的任務驅動和探究性教學方法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發現扇形統計圖展示比例信息的獨特之處。)
(三)合作交流,特征詳解
師:我們已經用扇形統計圖展示了六(1)班同學對不同運動項目的偏好?,F在,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扇形統計圖。首先,看這張統計圖,你還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生1: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喜歡乒乓球的學生比其他任何一個項目的學生都多。
生2:而且,通過扇形的大小,我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每個項目受歡迎程度的不同。
師:很好。那么你們認為扇形統計圖與其他統計圖相比,有哪些優勢呢?
生3:它能讓我們一眼就看出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比例關系。
生4:不同的扇形顏色幫助我們快速區分不同的數據類別。
師:對,這正是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它通過不同大小的扇形部分展示各部分數據占總數據的比例。讓我們再來詳細了解扇形統計圖的幾個關鍵特征。
展示課件:
(1)圓代表總體,單位是“1”。
(2)扇形代表總體中的不同部分。
(3)百分率代表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
師:在這張統計圖中,我們還可以得知哪些信息?
生:我們還可以知道,喜歡乒乓球和足球的學生加起來占了全班的一半。
師:很好。現在讓我們通過一個小組活動來深入探究。請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你們感興趣的數據集,然后制作一張扇形統計圖來展示這些數據。完成后,我們會一起分享和討論。
(學生分組工作,制作扇形統計圖)
師:好的,現在誰愿意先來分享你們小組的扇形統計圖?
(各小組依次展示和解釋自己的扇形統計圖)
師: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看到,扇形統計圖非常適合展示不同類別占總體的比例。我們在分析數據時能夠直觀地比較不同部分的相對大小,同時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師: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扇形統計圖與我們之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生:條形圖是用不同長度的條形表示數據,而扇形圖是用圓的不同扇形表示數據的比例。
師:對,小組分工合作填寫三種統計圖的對比表。(展示表3)
(設計意圖:本教學環節通過合作交流活動,使學生不僅能夠理解扇形統計圖的基本特征,還能夠在實踐中掌握如何制作和解讀扇形統計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在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相互啟發,深化對扇形統計圖如何展示數據比例關系的理解。通過與條形圖、折線圖的對比,學生得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結構和功能,明確不同統計圖的適用場景,從而在未來遇到需要數據展示的情況時,能夠選擇最合適的圖表類型,有效地傳達信息。)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師:請大家找一找身邊的數據,自己制作一個扇形統計圖,并簡單介紹你的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
(設計意圖:通過布置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作業,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創新思維,讓其認識到數學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工具。)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藏族小學)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