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融合,通過探討和解決真實問題,教師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標下的教學改革,推動了教學實踐與方法的改進;鼓勵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發掘其中蘊含的數學元素,構建切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其今后的學習和綜合發展奠定基礎。但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教師必須理解并貫徹新課標精神,創造性地將數學課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探索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一、教學過程
(一)生活啟發——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或讓學生觀察班級周圍的物品,如門窗、書本、磚塊等,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形狀。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物品的特點。這一階段教師通過直觀的物品啟發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形成初步認識,并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元素,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
教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的教室是一個隱秘的數學世界!
學生:隱秘的數學世界?
教師:這個秘密與我們周圍的物品有關。比如,你們能在教室里找到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嗎?
學生開始四處張望。教師讓學生站起來,在教室里走一圈,尋找與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關的物品,并討論它們的特征。
xeiZatuPpEYvLkb3Y4HwWpM/vpmtx99C+qRUM5UOqLA= 學生A:老師,黑板是長方形的。
教師:沒錯,黑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能說說它為什么是長方形嗎?
學生A:上下、左右對邊分別平行且相等,上下、左右兩組對邊長度不一樣。
教師:很好,這就涉及了長方形的特點。其他同學還發現了哪些有關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呢?
學生B:窗戶也是長方形的。
學生C:我的書也是長方形的。
教師不斷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品,并引導學生挖掘它們的數學特性。隨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給每個小組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物品的圖片,讓學生探討圖片中圖形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現在,每個小組將得到一些圖形的圖片,你們需要仔細觀察并討論圖片中的圖形的特點。你們準備好了嗎?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走訪各組,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并給予指導。
學生D(小組討論中):我們組認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角都是直角。
學生E:對。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教師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發現,并指出他們的正確之處或有待提升的地方。
接下來,教師提供一些實際問題。
教師:現在如果我們要為教室設計窗簾,我們需要測量哪些物品的尺寸?
學生F:我們需要先測量窗戶的長和寬。
教師:沒錯。這就是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通過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能夠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生不僅學到了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知識,而且初步感知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際操作,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例結合起來,對知識形成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記憶。
(二)實際操作——構造長方形和正方形
這一階段,教學活動圍繞學生利用手頭材料動手制作長方形和正方形展開。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基本圖形屬性的理解,還能通過團隊合作鍛煉他們的社交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分發材料:彩色紙張、棍棒和橡皮筋等。教師進行啟發性提問:看看我們今天的材料,如何用它們構造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呢?
學生A:我們可以用棍棒作邊,橡皮筋固定角度。
學生B:用紙張,我們可以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師:很好。讓我們開始動手嘗試,看看誰能制作出最準確的圖形。
小組內學生開始熱烈討論,嘗試各種方法。在制作過程中,有學生遇到了一些問題。
學生C:我們的長方形看起來怪怪的,邊長不一樣長。
教師指導:我們回想一下,長方形的對邊是不是應該相等?我們怎樣才能讓它們相等呢?
學生C:對!我們需要測量一下,確保對邊一樣長。
學生D在制作正方形時提出疑問:老師,如果我們的圖形四邊相等,但角度看起來不是直角怎么辦?
教師: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正方形的角度有什么特點呢?我們怎樣才能確保角度是直角?
在小組討論后,每個小組都完成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制作,并開始互相展示和評價。
學生E:我們組的正方形使用了橡皮筋調整角度,確保每個角都是直角。
學生F:我們測量了邊長,確保長方形的對邊相等,但是開始時忘記檢查角度了。
教師總結: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不僅學習了如何制作長方形和正方形,還學會了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為團隊的成功作出了貢獻,遇到問題時,我們學會了一起討論并尋找解決方案。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到的制作技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應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
學生G:做手工藝品時,我們可以用今天的方法來確保其形狀的準確性。
學生H: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像今天這樣,一起討論,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
教師:很好。數學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它是無處不在且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希望大家能繼續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三)生活應用——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用途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了解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呢?比如,在設計房間布局或者規劃農田時,我們會如何使用這些圖形?
學生A:在設計房間時,我們可以用長方形表示各種家具的占地面積,這樣更容易規劃空間。
學生B:農田規劃時,我們可以用正方形或長方形來劃分不同的種植區域。
教師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比如房間布局圖和農田規劃圖,并讓學生探討。
學生C:看這個客廳布局圖,沙發和茶幾都是長方形的,我們可以計算它們占用的面積,然后決定怎么放置它們。
學生D:這個農田規劃圖,用正方形區分了不同的種植作物,這樣每個區域看起來都很整齊,也方便管理。
教師提供一些具體的設計任務,讓各小組進行討論和設計。
學生E:我們小組設計了一個臥室布局,用長方形代表床和衣柜,確保它們之間有足夠的空間。
學生F:我們的任務是設計一個小型家庭菜園。我們用正方形來劃分不同的蔬菜種植區,這樣每個區域都很清晰。
教師收集各小組的設計方案,并進行討論和反饋。
教師:每個小組的設計都很有創意,通過這些實際的設計任務,你們不僅應用了我們學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還展示了對空間規劃的理解。現在,大家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的用途了嗎?
學生G:通過這些設計任務,我發現數學真的無處不在,我們可以用它來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學生H:我也學到了,只有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
教師總結:很好,這正是我們今天活動的目的——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
通過這一階段的教學,學生不僅加深了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提升了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還增強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四)生活反思——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
最后一個階段是讓學生對前幾個階段的學習進行反思和總結。教師可以組織一次討論會,學生針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行發言,分享他們的發現和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如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質?生活中我們如何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此檢驗學生的理解深度和廣度。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數學特性,還能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其數學素養。
教師:在前面的幾個階段,我們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構造,探索了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現在,我們總結一下我們所學的,并且思考這些知識如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學生I:我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雖然都是四邊形,但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而長方形的是對邊相等。這讓我在生活中很容易區分它們。
學生J:在布置自己的房間時,我用長方形來規劃空間,這讓我意識到數學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教師:很好。你們已經注意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性。那么,生活中我們如何利用這些特性來解決問題呢?
學生K:我們可以通過計算長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積來決定家具放置的位置,或者在做手工項目時選擇合適的圖形。
學生L:裝修時,我們可以用長方形模型來了解墻面的長寬,估算壁紙或油漆的需要量。
教師:很好。我很高興大家都能深刻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并將其應用于生活中。數學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希望你們在未來的學習中,繼續探索數學的奧妙。
通過這個階段的活動,學生不僅總結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數學特性,而且通過反思和討論,更深刻地理解了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數學素養和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反思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應注重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周邊環境相結合,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應用技能。教師在教學案例中利用家居擺放場景,使學生在現實環境中探索并認識圖形屬性,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熱情,助力他們學會在實踐中應用數學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分析能力。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如動手實踐機會不足和知識理解表面化。為改善這些不足,教師在教學中應融入更多實操活動,例如手工制作或通過軟件模擬實驗,以便讓學生更深刻地掌握圖形知識。此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將所學與更廣泛的數學聯系起來,比如面積的計算和圖形的對稱性等,以此打造更加完整的數學體系。同時,教師應運用多元教學和評估手段,鼓勵每位學生進行參與并得到有效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及自信。這些調整能使教學更加契合新課標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蓮東小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