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往往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對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和習作能力的全面提升。為改變這一局面,教師應樹立大單元教學理念,從整體、系統的高度優化習作教學策略,精心設計習作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設定單元教學目標,激發習作興趣
小學語文第二學段,學生正處于習作能力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基礎,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發展。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立足大單元教學理念,以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為出發點,合理設定單元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打開習作思路,提高習作水平。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搭船的鳥》一課為例,其與本單元其他幾篇習作文本組成一個有機的教學單元。在單元教學伊始,教師要為學生描繪習作學習的美好前景,鼓勵學生投入單元習作學習。
教師:同學們,我們馬上就要開始新一輪的學習啦!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讓我們一起走進動物的奇妙世界,去認識不同的小動物,聽它們講述自己的故事,然后我們再把它們的形象和故事寫下來。大家說,這樣的習作學習是不是很有趣?
學生A:哇!太棒了,我最喜歡小動物了!
學生B:它們怎么講故事呢?聽它們講故事一定很好玩吧!
學生C:我要把可愛的小動物都寫下來!
教師:那好,現在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走進《搭船的鳥》,去認識一種非常聰明、能干的鳥類。
通過對第一篇習作文本的學習,學生對習作單元的動物主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及時把握這一契機,進一步明確單元習作目標,引導學生暢想習作成果。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對鳥類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學生A:原來鳥類也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本領,真是太神奇了!
學生B:對呀,它們雖然個子小,但是很機靈,它們居然能想到站在船上捕魚。
教師:你們的認識很到位!我們這個單元就是要通過觀察和思考,走進大自然。在學習結束后,希望大家能寫出三篇習作,分別從動物的外形特點、生存本領、動人故事三個角度展現動物的形象。
學生C:老師,我們可以去公園、動物園參觀嗎?那里有好多可愛的小動物呢!
教師:當然可以了,我也建議大家課后多觀察身邊的小動物,也可以跟家里人一起去動物園游覽,為習作積累素材。
由此可見,教師設定明確、具體、富有吸引力的單元習作目標,能充分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習作的樂趣,邁好習作學習的第一步。
二、明確單元教學框架,梳理習作思路
在學生對單元習作產生初步興趣后,教師要進一步明確單元教學框架,幫助學生梳理習作思路,使學生對習作任務形成清晰的認知。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金色的草地》一課為例,這篇課文通過描繪夏日草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以圍繞這一主題,構建“觀察景物—描繪景物—抒發情感”的單元教學框架,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習得觀察、描寫、抒情的方法。
教師:同學們,我們在上一課學習了《搭船的鳥》,認識了動物世界的奇妙。這一課,我們的目光要轉向大自然美麗的景象。
(教師投影出示草地的照片)
教師:瞧,這金燦燦的草地多美??!看到這些照片你們注意到了什么呢?
學生A:老師,我看到了綠油油的草,還有一朵朵黃色的小花,真漂亮!
學生B:藍藍的天空上飄著朵朵白云,感覺空氣都好清新啊!
教師:大自然的景物總能給人美的感受。我們今天這堂課就是要學習如何觀察景物、描繪景物,還要把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
教師:我們第一步呢,就是要學會觀察。同學們要學會用心去看、去聽、去感知周圍的世界,捕捉美麗的景象。觀察時要學會抓住特點,可以從顏色、形狀、聲音等角度入手。如草地的顏色是綠色中泛著金黃,小花是黃色的,天空是藍色的……
第二步是描繪。把觀察到的景象用恰當的詞語寫下來,要盡量寫得生動、具體,讓別人讀完你的文章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最后一步是抒發情感。美麗的景色總讓人產生美好的聯想和感受,我們要用真情實感表達內心的體會。就像作者寫的“我愛金色的草地啊”,同學們讀到這句的時候是不是感覺作者非常喜愛這片草地?這就是抒情。
教師進一步叮囑學生在習作時要注意把握這樣的思路:同學們,以后我們在寫景狀物時要先用心觀察,抓住其特點,再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最后要留意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老師相信,經過這樣的練習,大家一定能寫出優美的習作。
學生A:老師,我在公園見過很多漂亮的花,我可以描繪它們嗎?
學生B:對呀,我也想寫寫我家鄉的美麗風景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師:太好了,你們都養成了善于觀察和樂于習作的良好習慣。那在這節課,我們每個人都來嘗試寫一段景物描寫吧,把眼中的美景、心中的感受都記錄下來,下節課咱們再一起分享、點評,看誰寫得最美!
在教師明確的教學框架指引下,學生在頭腦中漸漸形成習作的思路:留心觀察生活,用心體味美好,然后用真摯的筆觸把美好定格。習作學習變得有章可循、充滿趣味,學生對習得習作方法、提高習作水平充滿信心。
三、設計單元進階路徑,豐富習作細節
在為學生提供習作框架、理清習作思路后,教師還要進一步設計循序漸進的單元習作活動,引導學生在一步步實踐中豐富習作細節,真正提高習作能力。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提示詞擴展、添加細節描寫、引入想象創新等環節,激發學生習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反復實踐中掌握習作要領。
教師:上一節課,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觀察事物、描述事物、表達情感的方法。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給習作添加細節,讓文章更豐滿、更精彩!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
(教師出示例文《我家的小狗》,引導學生回顧文章主要內容)
學生A:這篇習作寫了小狗“王子”的特點,還寫了“王子”跟作者之間發生的趣事,好有趣啊!
教師:沒錯。這篇范文很吸引人,但老師覺得,文中有些地方還可以寫得更具體、更生動。比如,小狗的樣子,除了毛色、體型,我們還可以觀察它的眼睛、耳朵、尾巴……每個細節都透露著小狗不同的神態。
學生B:那小狗跟主人玩耍的情節也可以再豐富一些細節,如小狗興奮地搖尾巴、伸出舌頭舔主人的手、滾來滾去地求主人撫摸。
教師:當然!添加這些細節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到小狗與主人親密無間的感情。同學們都很有觀察力和表現力,以后習作時要多捕捉生活中這些鮮活的細節,文章會更扣人心弦。
接著,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適當發揮想象力,給文章添加一些虛構的情節:在進行寫作時,我們也可以加入一些想象的內容,讓文章更吸引人。比如,我們可以想象小狗參加狗狗運動會,跑得飛快拿了第一名;或者想象小狗有一天開口說話了,跟主人聊天……這樣的想象不僅寫出了小狗的機敏、聰明,也能表達主人對它的喜愛之情。
學生C:教師,我想給習作加一個情節:小狗不小心走丟了,主人著急地四處尋找,最后終于找到它,主人喜極而泣。這樣是不是可以表現主人對小狗的關心和愛護?
教師:不錯,很有創意!通過小狗走失又回家的故事,表達了人與寵物間深厚的感情,讓人印象深刻。同學們的創意都很棒,老師建議大家都來嘗試給習作添加細節、補充情節,看看能迸發怎樣的火花。
在教師循循善誘的指導下,習作教學通過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活動設計,在豐富學生習作經驗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習作的潛力。
四、貫穿單元教學評價,鞏固習作成果
在學生通過反復實踐逐步習得習作方法后,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對習作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反饋,引導學生認識自身習作的優缺點,鞏固習作技能。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習作例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為例,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等多元評價方式,幫助學生認識習作特點,找出優化空間,以進一步提升習作水平。
教師:同學們,在這個單元的習作學習中,大家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寫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F在我們一起來分享和點評習作,看看大家的習作有哪些閃光點,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進一步完善。這既是對前階段學習的一個總結,又能為以后的習作學習指明方向。
教師:誰愿意來分享自己的習作?不妨先給大家讀一讀,然后談談自己的習作特點,以及寫作過程中的體會。
學生A(自告奮勇地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習作《我愛故鄉的楊梅》):我的這篇習作重點寫了家鄉楊梅成熟時的樣子和味道,寫楊梅“紅得像一簇簇小火苗”“甜得像蘸了蜜”,這些比喻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楊梅的特點,能讓文章更吸引人。
教師:這篇文章和課本中的《我家鄉的楊梅》都是在寫楊梅,但我覺得你總結得更到位,很不錯。大家注意一下這種細致的觀察和生動的描繪是習作的關鍵所在。同學們要多向他學習,觀察周圍世界要用心,描寫事物要具體。
教師:同學們,你們聽了他的分享,覺得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哪些地方還可以進一步改進?
學生B:我覺得文章中“春天的陽光像媽媽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楊梅”這個比喻非常有創意,把楊梅的成長與母愛聯系起來,讓人感受到溫暖。
學生C:文章里對楊梅的描寫很精彩,但我覺得可以適當加一些抒情語句,抒發自己對家鄉楊梅的感情,會讓文章更飽滿、更有深度。如最后可以寫“家鄉的楊梅承載了我童年美好的記憶,是我心中永遠的甜”之類的句子。
學生A:謝謝大家的意見,我會在今后的習作中注意學習大家對我的點評,也會更注重表達情感。
教師:大家的點評都很精彩,可見通過習作實踐,同學們的鑒賞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優秀的習作既要有細致入微的觀察、豐富多彩的想象,也要有真摯動人的情感。這些都需要大家在習作實踐中不斷探索、積累、提煉。這次習作展示交流活動就到這里,希望大家把今天的收獲都記在心里,在以后的習作中運用起來,寫出更多好作文。
習作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習作技能,還讓學生學會用反思、欣賞的眼光去對待習作。教師在教學活動全程貫穿多元評價,幫助學生梳理習作學習經驗,習作教學活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五、教學總結
在大單元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習作興趣為出發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用“學習目標—教學活動—學習任務”的思路引領習作;要設計循序漸進的單元習作活動,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在豐富學生習作體驗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習作潛能;把評價反饋貫穿習作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在自評、互評、共評中反思習作得失,改進習作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廈門市后田學校)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