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德樹人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首要任務,為了凸顯高職思政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新思想、立足新情況,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引導,促進學生正確思想的形成。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主要從“立德樹人”是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視角下高職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創新性策略的實施3個角度展開,旨在真正加強學生的思想引領,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職思政;思政教學;創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6.072
0引言
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德育,德育的主要方向是培養新時代的高素質人才。為了打造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落實德育教學的根本任務,高職院校教師需要真正弄清立德樹人的途徑、目的以及方法,真正在了解現階段立德樹人教學問題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策略,旨在真正重視立德樹人,在行動上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將學生打造成為政治立場堅定,具備“四個自信”的高素質人才。
1“立德樹人”是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根本任務
1.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一方面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社會觀、政治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通過進行思政課程教學,教師真正讓學生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國情,從歷史唯物主義以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看待個人的成長以及社會的發展,真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促進他們價值觀念的形成,使他們更為客觀地認識世界、認識社會,并在此過程中促進他們思維方式的成熟。
1.2引導大學生堅定政治立場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逐漸加深,加上國際社會的日益復雜,如何在各種思想充斥網絡和現實的背景下,更好地讓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成為廣大思政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對此,高職思政教師可以從中國的制度建設過程以及我黨的奮斗過程入手,真正讓學生了解我國道路選擇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并使他們真正承擔起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重任,并讓學生在歷史的長河中以及現實的思考中逐步樹立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讓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
1.3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思政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為此,在開展思政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關系,使他們意識到個人的社會責任與使命。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高職思政教師可以在課上講授更為多元的思政智慧,讓學生從主觀上樹立思政意識,并在課下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地了解社會,通過實際行動奉獻社會,使他們真正將個人的發展與社會進行緊密結合,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并真正讓個人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建設路上的“石子”,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為推動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
2“立德樹人”視角下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大
思想政治教育難度大,主要體現在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在外因上,由于當前國際局勢的復雜,各種思想不斷涌入中國,滲透到網絡上和生活中,這給思政課程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內因上,因為部分高職生并不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思辨思維,所以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方面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并未深入了解思政知識,從而會產生各種困惑。針對上述狀況,高職思政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內外因兩個因素,開展相應的思政教學,既要對于當前的社會環境以及國際環境進行深入的解讀,又需結合學生的實際認識水平以及他們的思維特點,給予他們相應的解答,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正確政治觀。以上種種無疑提升了思政教師的教學難度。
2.2教學模式與方法不夠新
目前,大部分高職思政教師往往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思維,一味地向學生解釋思政內容和理念,并不注重轉變原有的思政教學方式,即存在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的尷尬狀況,導致學生無法從個人的認知以及生活體驗中理解思政知識,并對思政學習產生抵觸的心理。對此,高職思政教師需要真正轉變傳統的授課理念,升級原有的思政授課形式,學習多種思政教學方式,比如實踐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等,真正豐富課堂的授課形式,并注重從學生已有的認知中構建與思政課程的連接,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結合他們的實際思政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和評價,讓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相應的思政知識,促進他們正確思政觀念的形成。
2.3學生的思想基礎不牢固
造成學生思想基礎不牢固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實際教學與學生的認知發生錯節。在開展高職思政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所教授的思政內容與學生的思維邏輯以及接觸的信息內容產生較強的錯節,導致學生無法深入了解相應的思政知識。第二,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教學模式存在較強隔閡性。在進行思政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喜歡追求個性和標新立異,但是現階段的教學方式較為死板,這種教學方式與學生的思維方式存在較強的隔閡,使學生不能迅速地融入相應的思政學習中,造成部分學生的思政知識基礎不牢。第三,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學生接受信息渠道更為多元,接收的信息紛繁復雜。與此同時,學生不具備較強的思維思辨能力,容易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出現對現有政策錯誤解讀的尷尬狀況,導致學生的思想基礎不牢固。針對這種狀況,思政教師需要真正從學生的認識特點、思維方式以及信息接收渠道等角度入手,開展相應的思政授課形式,讓學生學習思政知識,夯實他們的思想基礎。
2.4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社會現象的復雜以及各種思想的充斥,對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高職思政教師一方面需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綜合教學能力,比如具備較強的專業背景、廣博的知識儲備,另一方面要具備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解惑能力,尤其是從思政教學的角度解讀現實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并在此過程中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真正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這對現階段的思政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出要求。為了真正滿足現階段思政教學的要求,思政教師應提升個人的專業教學能力。
3“立德樹人”視角下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創新策略
3.1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學習
在立場方面,高職思政教師需要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首先,就思政教學而言,馬克思主義是思政課程開展的基礎中的基礎。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我黨成立,并一步步走向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思想之燈”。最后,從現實而言,馬克思主義是認識事物的指導性思想。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可以更為科學地看待日常的事物。
在學習方面,高職院??梢越M織多種形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真正讓教師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具體而言,高職院??梢詮娜缦聨c入手:第一,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小組。高職院校可以構建馬克思主義研究小組,讓更多的思政教師融入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中,促進整體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提升。第二,定期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講座。高職院校可以定期開展馬克思主義相關講座,邀請馬克思主義研究專家,讓其進行專門的演講,拓展本校教師學習視野,讓教師從更為多元的角度思考思政問題,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提升。第三,開展馬克思主義教學考核。高職可進行馬克思主義教學考核,并統計教師在馬克思主義教學中的問題,制定相應策略,比如組織教師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交流活動,讓更多的教師正確學習、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并運用教學實踐,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3.2構建完善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
在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體系構建中,高職院校需要充分運用各個教育主體的力量,構建具有專業性、綜合性的思政課程體系,促進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高職可從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構建高職思政理論課小組。教師可以構建高職思政理論課小組,充分發揮本校教師的教學優勢,讓他們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以及現有的教學條件設置相適應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二是構建高職思政理論課專家隊伍。高職可以邀請造詣精深的馬克思主義專家學者,利用他們掌握的學術前沿知識,讓這些專家學者進行高職思政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的編寫,讓教師掌握前沿性的思政內容。
三是打造高職思政課程網站。高職可以構建思政網絡課程,一方面將全國性的優秀思政教學內容融入本校網站,另一方面組織本校教師開展網上備課,并注重引用全國優秀的思政內容,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思政課程內容,促進整體思政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是構建具有實踐性的思政課程體系。為了落實思政課程教書育人的作用,教師可以構建實踐性的思政課程,讓學生擺脫傳統枯燥無味的思政學習,從實踐中感受思政知識的內核,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促進他們正確價值觀的構建。為此,教師可以構建多種實踐形式,比如志愿者服務、知行講壇、名人進校園、社區服務、社會調研、參觀考察等,構建具有實踐性的思政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掌握相應的思政知識,促進他們良好品格的塑造。
3.3形成適應時代教育需求的思政課教學模式
在構建適應時代教育需求的思政教學模式中,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氛圍4個角度進行思政課程的建設。
在教學內容上,教師需要轉變原有思政內容較為抽象的特點,將抽象性的思政內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真正激發學生興趣,即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思政授課內容,讓他們深入地理解思政知識,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形成。與此同時,教師在內容的引入過程中,注重內容的育人性和啟發性,讓他們在學習內容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反思,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促進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
在教學手段上,為了讓學生更為直觀地學習相應的思政知識,增強課堂教學的豐富性,教師可以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即引入多媒體教學方式,將抽象的思政知識以形象化的圖像、視頻的方式展現,真正讓學生身臨其境,更為直觀地理解思政知識,提升思政教學的說服力,為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橋梁”。
在教學設計上,高職思政教師需要落實生本理念,結合實際的思政教學內容靈活設計相應的教學形式,并注重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帶著興趣走入課堂。與此同時,教師可巧妙設計教學環節以及提問環節,優化教學結構,讓學生在掌握思政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塑造,發揮思政教學立德樹人的積極作用。
在教學氛圍方面,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思政學習熱情,促進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需注重營造教學氛圍。首先,教師可以構建幽默性的教學氛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改變傳統思政教學的枯燥性。其次,教師可構建充滿活力的思政教學氛圍,注重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時事政治,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適時地對思政課程內容進行延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三觀”。最后,構建互動性的教學氛圍。教師在優化思政課程資源的同時,需要構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真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他們勇于發言,并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和鼓勵,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立德樹人目的。
3.4對高職思政教師實施重點培養與嚴格要求
在培養高職思政教師的過程中,高職院??蓮膶W術研究、教學能力與實踐教學方面入手:
在學術研究方面,高職可以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討活動,聘請專家到校蒞臨指導,真正讓教師在專家的指導下全面地認識馬克思主義,掌握相應的前沿知識,促進教師學術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院??砷_展專門的課題探究活動,讓教師真正參與思政教學課題探究中,使教師通過理論的探討,提升他們的學術研究能力。
在教學能力上,高職要重視思政教師培訓,重點從轉變思政教師的教學思維以及方式入手,讓教師真正掌握實用性的思政教學方法。高職院??梢远ㄆ诮M織本校教師到其他兄弟院校學習交流,讓本校教師跳出原有的教學思維,拓展教學視野,讓教師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此后,高職院校可讓交流教師分享學習成果,并組織相應的學習交流會議等,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實踐教學方面,院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讓教師接觸社會,加深對社會的理解,讓思政教學更具有說服力,促進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實現。為此,高職院??山M織多種形式的實踐培訓方式,比如,掛職鍛煉、參觀學習以及專題調研等,讓教師真正參與其中,促進教師實踐教學水平的提升。
在嚴格要求思政教師教學方面,高職院??梢蕴嵘虒W標準,并注重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注重從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兩個角度對教師進行評價,以此,促進思政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3.5落實“立德樹人”“科學育人”實踐活動
在落實“立德樹人”“科學育人”的實踐活動中,高職院校以及教師可從如下幾個角度入手。一是加強高職各個教育環節的通力合作。高職院校可以構建全院性的實踐活動,真正讓思政教師、專業教師以及院校黨委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并注重構建全院性的思政教學模式,真正從院校的角度開展立德樹人教學工作。二是構建制度化的實踐活動。高職教師可以構建制度化的實踐活動,既要遵循相應的實踐規律,又需結合實際的客觀狀況,構建科學的實踐活動步驟,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思政內容的認知,促進他們政治素養的增強。三是開展階段性的“立德樹人”實踐活動。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節日開展相應的思政教學活動,注重活動開展的趣味性,真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加深對思政知識的認知。比如,在國慶節,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文藝匯演,讓他們真正在匯演的過程中展示自我,并深入了解我國的國史、黨史,從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在潛移默化中發揮思政實踐活動育人效果。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立德樹人背景下,探索思政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真正理解立德樹人的內涵,并注重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具體的課程內容要求,靈活開展思政教學活動,讓學生HvNSwz11cPj6OGR9edZABNnupqNJtrnaKLZLfj9UuR0=真正融入其中,并深入思考相應的問題,促進他們正確價值觀的構建,真正發揮思政教學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麗華.高職院?!八颊n程”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模式構建的邏輯理論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8).
[2]黃海菲.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融合發展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9,(14).
[3]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黨建研究,2018,(10).
[4]田洪芳.高職“思政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
[5]何紅娟.“思政課程”到“思政課程”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5).
[6]宗愛東.思政課程: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